85度c小說網

為什麼想北進?

面對世子的問話,宋振宗為難地撓撓頭皮,手指卻撓在了鐵盔上。想到古佛寺那根竹籤上的判語,宋振宗鼓起勇氣講了實話:

“世子,將士們說……其實怨不得將士們,末將早就清楚……末將是秦人,一路上走過來的,怎麼會不清楚……

不是將士們想北進,而是不得不北進!

巴山看着高大,實則不高……秦嶺那才叫高呢!太白山上終年積雪不化……

因為巴山大而不高,長而不險,所以巴山防線上到處都是漏洞!

將士們說,巴山防線一千多里,土暴子在山溝里鑽來鑽去,到處亂竄,把住隘口關卡也防不住……

防不住怎麼辦?只好用增加兵力,加厚縱深的辦法……可這一來,駐軍愈多,百姓愈少,糧食愈發困難……

按照您的說法,這叫做惡性循環。

佔了漢中府多好!那裡山清水秀,田多地肥。人說的話全是川音,吃的食全是大米……”

或許是思想準備不足,宋振宗開始說話結巴,後來便順暢了。

不過這倒合了朱平槿之意。

朱平槿最擔心的,便是他手下這員掌兵的大將與其他人搞在一起,搞小圈子自立山頭。宋振宗的表現,至少說明他並沒有就此事與其他人共謀,是他本人的真實思想。

宋振宗所說的巴山道多難守,確是實情。

大巴山從西到東千餘里,溝深林密地形複雜,唯獨平均海拔只有一千至兩千多米,相對高度只有幾百米到千餘米,並非人馬難以逾越的天塹。

入蜀三道: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注一」,僅是眾多巴山小道中的三條大道。若要守住漫長的巴山防線,勢必處處分兵,處處薄弱。

見到世子微微點頭,宋振宗說話越發流暢:

“糧餉一項更為要緊!世子您想,大軍駐在巴山深處,糧食卻產在蜀中腹地。軍隊所需糧餉,大部皆需沿嘉陵江、渠江、巴河等江河逆流前送,費人費力不說,光是這一路上的消耗,便是一大筆支出……”

宋振宗說的駐軍糧餉難籌,也是實情。

自從戰線從廣安一線推進到巴山騎線嶺,邱家商船隊的運輸量便增加了四至五倍,船隻和縴夫的支出上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從卸糧碼頭到軍隊駐地,往往還有很長的山路要走。

龍文光和劉鎮藩為了保證前方的將士們有飯吃,組織了一支由兩千多流民組成的背糧隊。

雖然龍文光這位老文人頗有詩意地為這支背糧隊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巴山鐵肩隊”。但鐵肩隊畢竟還是血肉之軀,而且也要吃飯。一石糧食運到深山裡的哨卡,剩下的還有多少,可想而知。

見着世子頻頻點頭,宋振宗這位親兵出生的護**大將逐漸恢復了自信,聲音愈發大了:

“……要知道秦賊入川,大都是從北方過來。要守住北邊防線,唯一的辦法,便是依託秦嶺!

自古以來,蜀道之險在陝不在蜀「注二」!

秦嶺好啊,從西到東,翻越秦嶺只有六條險道:陳倉道、儻駱道、褒斜道、子午道、庫穀道和武關道「注三」。

前四條道通向漢中府。儻駱道早廢了,沒人敢走;褒斜道燒了,想走也走不了;子午道奇險,高迎祥引頸受戮之地。卡住午口,縱有萬軍也不能偷過,末將不相信流賊有膽再走一次。如今只剩了陳倉故道依舊暢通無阻。

至於後兩條道路,庫穀道通興安州,連接荔枝道;武關道直通河南。

所以一旦奪取漢中,我等要守的道路只剩兩條:西邊的陳倉道和東面的庫穀道。

末將敢與世子立下軍令狀:若是世子給末將精兵兩萬,步騎各半,大炮火銃糧食充足,就算闖賊驅百萬之眾前來,末將也能堅守漢中一年!”

一比五十的兵力對比,還要守住一年,莫非宋振宗是孫武在世、白起重生?

哦?

朱平槿故意拉長聲音,表示自己的不相信。

“世子,闖賊若是恃多爭勝,那是自取滅亡!”

宋振宗沒有猶豫,斬釘截鐵地回答。

“步炮兵利守。末將以精銳西守陽平關,控制陳倉道和嘉陵江水道;東守洵陽縣「今旬陽縣」,控制庫穀道。

其餘步炮兵編練鄉兵,

分駐漢中、沔縣、寧羌、洋縣、興安、石泉諸城,堅守不出,以待援兵從蜀地趕來。

騎兵利攻,駐紮漢中,東西策應……

流賊遠道而來,所攜糧食路上便會消耗殆盡。只要末將堅壁清野,死守不戰,流賊搶糧不成,必然自潰。

世子,崇禎七年流賊由鄖陽入漢中。陳奇瑜調五省軍隊四面合圍。流賊奪路而逃,褒城知縣易道粹火燒褒斜棧道,將流賊困于洋縣「注四」。流賊無衣無食,四五天沒吃飯,眼看就要餓死。可恨陳奇瑜那個傻兒,竟然要去招安流賊……”

堅壁清野?

農民可不會為了天家貴人的宏圖大業去毀家紓難!

宋振宗的堅壁清野,說白了就是把整個漢中盆地變成與巴山一樣的無人區!

“宋將軍最近讀了不少書,也動了不少腦筋,實在可喜可賀!”宋振宗一番的高談闊論,被朱平槿冷冷打斷了。

朱平槿的嘴角露出一絲嘲諷:“可漢中乃瑞王封藩,漢中之得失,與本世子何干?莫非宋將軍欲替瑞王效力乎?”

“世子,末將為世子親兵,豈會為瑞王效力!末將之意,只是想說明漢中與蜀地……”

宋振宗急於辨白,卻在倉促間忘了詞。好在鄭安民及時出頭,替他解了圍:

“世子,陝南與蜀地,乃是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啊!

臣以為,陝南乃蜀王府必奪之地。至於何時奪取,臣等自然聽從世子吩咐。不過臣以為,宜早不宜遲!

臣久在秦地為官,對陝南略知一二:

陝南精華,全在漢中;漢中精華,又全在漢中小平原。

此平原東西長,南北窄,中夾漢江,外立高山,如峽中之平谷爾。南北山溪順勢流淌,滋養漢江兩岸田地,是故盛產稻米而非小麥。有此寶地,便可以大軍屯墾。將來砥定關中,漢中之糧不可或缺……”

朱平槿不是好忽悠的,他習慣數字說話。

“漢中府田土幾何?糧額幾何?”

“糧額三萬石。田土之數臣倒是記不得了。不過依臣推算,這萬頃之總數當是有的。以蜀地糧食強制收購之策概算,年入糧食當有百萬……”

“三萬?只有這麼一點?”朱平槿眯着眼睛打斷道。

“這只是崇禎初年之數「注五」。”鄭安民解釋道:“萬曆年間瑞王就藩,朝廷便益地兩萬頃與瑞王。漢中田土不足,四川等省也被迫折銀協辦宗祿,是故漢中糧額偏少……”

“此事本世子知道。”朱平槿再次打斷道,“我蜀地去年便一文未付,今年也不會交。瑞王府曾來函質問,藩司那裡找了個理由推了,說是將來有了銀子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