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克里斯蒂全名叫沃爾特·克里斯蒂,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蒂懸掛發明者,一戰結束後,他設計出第一輛坦克並首先在這輛坦克的兩個負重輪上採用了平衡懸掛裝置並加設了彈簧。這種平衡懸掛裝置使他的坦克比同時期各國坦克在平衡方面要先進不少,但軍方卻嫌棄他的坦克不能進行360°旋轉而沒有放在眼裡,再加上坦克發動機功率較小,行駛速度太低,2年後,克里斯蒂對坦克進行進行了改造,運用了新的發動機,提高了速度,不過仍然沒有在坦克上安裝旋轉炮塔,所以美國軍方再次冷落了他。

這就給了孔蒂尼可乘之機,到美國後約見了克里斯蒂,並表示希望他能夠到意大利發展他的懸掛和坦克,並承諾會提供一切資助。克里斯蒂雖然還想在美國碰碰運氣,但顯然也不會拒絕來自總裁的好意——孔蒂尼在美國如旋風一般花錢的情況他完全是清楚的,一點都不懷疑,他只是不太像離開美國。

對此孔蒂尼也不勉強,而給了兩個誘惑性的意見:

“你設計的懸掛中彈性部件採用豎直布置,這會大大減少車內空間,為什麼不考慮進行適當的傾斜布置,使彈簧使用拉伸形變而非壓縮形變來支撐車體?這就能大幅度降低車體高度——對整車平衡性很有好處,同時我還建議可以綜合液壓減震器一起使用,這能為乘員減少顛簸度,提高行駛平穩性並進而提高命中精度。”

這個意見當場就讓克里斯蒂眼前一亮——總裁雖然年輕,但是懂行。

“另外,設計旋轉炮塔雖然是必須的,不過這不是您的長處,我手下有很多設計師,可以把需要的旋轉炮塔搞出來,您要做的是集中精力把底盤尤其是懸掛搞好……術業有專攻,不能指望一個工程師什麼領域都精通!”

克里斯蒂當時就動了心,但因為孔蒂尼提醒的傾斜布置讓他非常感興趣,他又特意多逗留了一年的時間——歷史在這裡走上岔路,克里斯蒂沒有再去擺弄他不熟悉的旋轉炮塔,而是嘗試了好幾種傾斜布置的懸掛方式,證明確實有很高的運用價值,想通了這一點後,他高高興興來意大利報道了——總裁可比美國國防部識貨得多。

挑選克里斯蒂懸掛開始設計坦克是孔蒂尼精心思考過的:二戰時段的坦克懸掛一共三種,包括克里斯蒂懸掛、平衡懸掛和扭桿式懸掛,扭桿懸掛當然最高明,但同時技術難度也最高,到虎豹這裡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平衡懸掛臂克里斯蒂懸掛略微複雜一些,綜合性能也略高一些,從克里斯蒂懸掛入手是最簡單、最方便的坦克製造升級之路。

選擇什麼樣的坦克懸掛,表面看是技術選型,實際上是國家實力選型。意大利不是美國,也不是德國,沒那麼強的技術開發和生產能力,要想自造坦克只能從簡單易上手的東西來展開,孔蒂尼考慮再三後認為蘇聯的路子更接近意大利實際——論工業水平,在主要大國中意大利也就勉強優於蘇聯,論使用者能力和素養,同樣也只能說勉強優於蘇聯。因此在德國技術力量幫助下走蘇聯軍備發展道路在某種意義上更符合意大利的國情和實際需要,不過孔蒂尼很有自知之明,即便走蘇聯道路,想學鋼鐵同志爆坦克海也是不可能的,意大利自有國情如此,陸軍有一點就好了,關鍵還是海空軍。

綜合權衡下,簡單易學的克里斯蒂懸掛便成為孔蒂尼的首選。這和造艾達號的思路幾乎如出一轍,孔蒂尼也想學美國土豪成打建造埃塞克斯級,但這是小小的意大利所辦不到的,就算他再能折騰,把意大利的軍事裝備提升2-3倍,放在美國土豪這裡依然還是個零頭,所以意大利不能大造批量化軍艦,必須保證質量。強裝甲、大噸位配合先進艦載機的裝甲航母才符合意大利的需求,只要開戰時一波流把約翰牛打死,封閉地中海,意大利就可以關起來門當個有聲有色的國際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念頭?不存在的!

更何況選克里斯蒂懸掛的也不是沒有好坦克,蘇聯的BT快速坦克,T-34,英國的克倫威爾,戰後的梅卡瓦都可以歸入這個行列,在孔蒂尼的設想中,意大利將來的主戰場是在北非,速度快、可靠性強、易戰地維修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有這個基礎再適當搭配一點優勢、精密的德國貨是可以考慮的,反過來就不行。

“齊亞諾總裁……”看見他克里斯蒂就顯得非常興奮,“您那個傾斜布置、變壓縮為拉伸的想法非常棒,我做了近一年的試驗,發現能有效增加車體空間和縱向穩定性,同時又適當削減了車身高度,當然技術難度會高一點,我有信心進一步改進提高,我還申請了專利,額,我和您共同擁有的專利,我排在您之前,這樣不會冒犯您吧?”

“這都是您落實的工作,我不會想佔為己有……”孔蒂尼大笑起來,“既然專利已經申請,那就這樣好了,不過如果以後有收益,全部是您個人的,我分文不要,您知道我身家還可以的……”

克里斯蒂笑了起來:像孔蒂尼這麼年輕又有錢,同時還大方的資本家,在美國一個都找不出來,所以他不遠千里要來意大利投奔——誰不是為了事業啊,有個賞識自己的老闆比什麼都強。”

“您還在搗鼓旋轉炮塔么?”

“沒有!我這一年時間全部在鑽研底盤,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炮塔,您說得對,炮塔這件事可以請其他專業人員幫忙,我的能力和專業不在這個領域。”

孔蒂尼為美國陸軍默哀,他們的T3克里斯蒂坦克1928型就這樣沒有了:“正好我收購了一家坦克和裝甲車生產工廠,以前他們仿製雷諾-17坦克,我打算請您來造新的、更好的坦克,您可以成為底盤方面的首席工程師,待遇從優!其他火炮、動力、裝甲、炮塔都有專門人會負責,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

“好的?您打算造幾輛?”問這話時,克里斯蒂心裡猜想3-5輛差不多了,美國國防部問企業批量訂貨也就是這麼多。

“先20輛試驗試驗吧……好的話給我來個300輛,邊生產邊改進。”

克里斯蒂幸福死了——有個有錢的老闆就是好,鬼才願意伺候摳門的美國國防部!

第二天,克里斯蒂就考察了在熱那亞的安薩爾多坦克和裝甲製造工廠,認為該廠實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在美國也算得上大廠了,和該廠工程師們接觸很順利,他們一點也不排斥自己,過兩天又看到了德國“拖拉機”開發人員,然後還有捷克人——果然是聯合集團,用人都是國際化。

這個坦克團隊在孔蒂尼牽頭下,利用一周時間設計了一款面向未來的意大利坦克,由於目前意大利裝備最為普遍、全重不過6噸的菲亞特3000坦克被當做輕型坦克,因此聯合坦克第一款產品在只有10.5噸的前提下,當之無愧地冠上了M1中型坦克的名頭,主要數據包括:

乘員:3人,駕駛員、車長、裝填手兼機槍手

長度:5.11米

寬度:2.19米

高度:2.23米

重量:10.5噸

發動機:聯合動力1926型柴油機,功率150匹馬力待定型)——之所以不上更大功率的發動機,是要控制體積,孔蒂尼不認為在北非輪履合一有什麼實際效用。

最大越野速度:40公里/小時

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250公里

主炮:37mm/38倍火炮,保留更換為50或57mm/36倍火炮的能力

輔助武器:2?x?7.92mm機槍

正面裝甲:22-25mm,傾斜布置,具體角度根據布局需要確定;

炮塔裝甲:正面25mm加15mm護盾,側後均為18mm

側面、後部裝甲:13mm

底部裝甲:10mm

頂部:8-10mm

裝甲暫時以鉚接結構存在,待技術進步後改為焊接或鑄造結合……

在孔蒂尼設想中,這款坦克從明年開始研製,至少要3-4年才能產出樣車,真正批量建造至少要到1932年以後,所以他把技術指標定到了193-26要強一些,與BT-7基本持平

然後到時候根據該底盤配置可進行各種變形車輛設計,自行火炮、自行高射炮、履帶式運兵車、指揮車都能進行改造,如進行發動機升級和結構加強,火炮提升後,整體底盤估計能承受13-14噸改造分量,這樣說不定還能改成突擊炮伴隨步兵進攻使用,打大戰也夠用了,至於坦克,他會考慮新的更好用的貨色。

德國方面對這個設計也很興奮,這個指標無論數據還是理念都超越了他們探索的拖拉機,雖然有工程師懷疑是否真正能實現而向國內彙報,但西克特用一句冷笑話結束了這種疑慮——隨便折騰,反正這小子有錢,不花白不花!

Ps:昨天看了電影《刺殺蓋世太保》,這名字真爛,明明是刺殺海德里希,幸好我沒被標題帶歪,內容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