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唐覺曉覺得公孫玉龍不值得認真關注,劉歡咽不下這口氣,一刀砍了過去……

劉歡是要麼不動手,要麼往死里打,她這些年總結了一個經驗: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同一時間段。

第一季進入錄製的最後階段,做完了再剪切、修改,拿去審核就可以放出來了。

當然,雖說已經錄製好的,但對外肯定不能這麼說。

龍旦妮給出的劇本是,傅夢瑤作為投資者兼主辦方之一盛唐影視的代表人,她也有自己的音樂夢想,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個“導師”的位置。

這樣一來觀眾肯定不服啊,你的歌就那麼幾首算好的,憑什麼?就憑你有個厲害的男友?我們不是來看你男友的,是來聽歌的,你又沒實力!最主要的是,這種自身沒實力,借男友上位的,真的是太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設定里傅夢瑤是有實力的,但這得觀眾慢慢去發覺。在這之前為了保證節目的公平,那就要給傅夢瑤請一個大師級別的音樂人做幫手。

今日頭條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汪老師,自上個世紀玩音樂到現在,能唱會寫,原先一直在幕後,後來登上了前台,這會兒甚至成了今日頭條品牌代言,連大冪冪都擠不開他,可以說是炙手可熱。

傅夢瑤想要找一個幫手,第一考慮的肯定是汪老師啊!

微博上,傅夢瑤宣布成為好聲音的導師,瞬間罵聲如潮……

汪老師忽然發了一條微博:“應盛唐影視傅小姐的邀請,本人正式加入好聲音,成為傅小姐的顧問!大家頂我上去,我要上頭條!”

他的內容早拍完了,但微博得這會兒發。

傅夢瑤的微博罵聲瞬間消失一大半,有汪老師做顧問,傅夢瑤肯定可以勝任了。

汪老師的粉絲紛紛點贊轉發,一副一定要把他送上頭條的架勢。就連傅夢瑤的粉絲也紛紛點贊轉發,覺得汪老師幫了大忙。

汪老師喜滋滋的看着自己熱點往上升,很快就升到了當日前5,一條熱點忽然空降……

燕京日報發文:時代在變化,愛國的內容,似乎也在變化。

燕京是一個非常重視人才引進、企業引進的地方,開出的條件非常優越。唐覺曉最初決定整合資源在燕京辦總部,很多部門齊開綠燈,好樓好地的給他。

這會兒唐覺曉要做盛唐第二總部,現在看情況是避免不了要走人了,燕京的人才策略還是拉攏。人心是肉長的,唐覺曉又是出了名的靠譜,這會兒不幫他他沒事,頂多麻煩一點。幫了他,他沒麻煩,又能夠留個好印象。就算要努力發展第二總部了,這第一總部肯定也不會丟。

燕京日報實體發文。

前半部分說過去的愛國,後半部分則是討論現狀。

現在中國有許多的人,拿着國家資源留學,最後一個個選擇移民國外。這些人覺得這是個好歸宿,而不能移民的人也認為這些人的選擇是對的。如果親戚朋友里有誰成功移民了,那感覺都高人一等。

但也有另一些人,在國內的時候表現很優異,被國外名校邀請入學,在國外讀書期間屢屢做出驚人創舉,吸引到了許多公司,給他們開出各種優越的條件,讓他們留下來。但和之前那批人不一樣的是,這些人毅然的選擇回國,把一身所學投入了祖國的建設中。

文中不說誰好誰壞,只說現在“奉獻”的人越來越少了。

要換在幾十年前,哪怕是在動亂的年代,所有人都放下了筆杆子,很多人甚至是遭受到了不公待遇,等到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又立刻的返崗,一種“國家正需要我”的使命感在爆發……

這時候是國家需要他們,不僅僅是官府,是國家。

但放到了現在的年代,“人往高處走”彷彿成為了所有人心中認可的基本準則,哪怕是人才移民,人們也會理解,甚至是羨慕。

當然,各國都有人才引進策略,有來也有去,畢竟進入了全球商業化的時代,人才也是商品的一部分,可以理解。

時代不同了,不能用老舊的目光去看待一切。

但正因如此,奉獻式的愛國才更可貴。

這文章被人轉網絡上,瞬間就火了。

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出行方式、經濟結構這些發生了變化,這會兒猛的意識到了,人的各種三觀是完全變了的。

也不是說這會兒的人都變壞了,而是時代不一樣了。

聯想到最近公孫玉龍和蜜糖組合的口水戰,公孫玉龍罵這個罵那個的,上躥下跳,自稱過韓國人,欣然接受過太君這個稱呼。

反觀蜜糖組合,雷君過去就很厲害,可以說是那個年代中國的驕傲,是能和微軟大戰的人才。最近做小米手機,一個是想惠民,另一個是做國人自己的品牌。

組合里的唐覺曉,大學畢業了立刻回國,毫不猶豫,他做互聯網的核心理念也是便民、惠民。

這不比不知道,一比差距就出來了……

“你不是想火嗎?送你上頭條!”劉歡說。

雖然上頭條的新聞不是公孫玉龍,但內容評論全是他!

汪老師眼看着自己衝到了第二,然後被第三超越,到最後他還是第二,但永遠就是上不去……

‘下次,下次一定可以上頭條。’汪老師攥緊了拳頭。

那篇文章里就沒出現什麼人名,沒提唐覺曉,沒提公孫玉龍,但這會兒矛頭全指向了公孫玉龍。

他申請了一個小號,給自己辯解說:“我不是精日,我是生在中國的國際主義戰士!我可以精日,也可以精韓,也可以精中!雖然我會說中國怎麼怎麼樣,但魯迅也說的啊!我是想做當代的魯迅!”

唐覺曉正在吃飯,刷手機微博看到這話,直接噴了……

魯迅的確也說,但魯迅說的時候,能感覺他的語氣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處其中”,所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包括各級別內部刊物、RM日報,甚至是元首簽署的一些文件,不可能全是又和誰會面了,不管是水污染、大氣污染、食品安全、房價問題,都經常提。

甚至連“抗日神劇”也經常被人民日報拉出來罵,說“消費先烈”、“錯誤引導”。

這會兒的抗日劇很少有精良級的,都是手撕鬼子、包子雷這些雷劇,過幾年的就會好看得多,基本上劣質的就不給播了,精品比率增加。

這些批評能看得出來沒有“置身事外”,嚴格來說屬於“內部監督”,這是有監督和正面引導作用的。放出來讓普通民眾看到,這也包含了一個隱藏信息,讓普通老百姓加入監管隊伍。

至於公孫先生的那些言論就……

公孫先生重新定義了“愛國”,大家好像不太買賬。

他正要再編個段子,聚焦討論“當今時代的愛國觀念”。

熟悉章程的人瞬間就是一個感覺:公孫先生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