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天子派遣太子劉辨前來宣詔,可以說給了郭斌極大的面子,所謂投桃報李,郭斌自然應當好好地將南宮建設好,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嘛。

修建南宮,茲事體大,乃是陽翟縣建築團隊目前為止收到的最大的訂單,也是公司從低端建築業往高端建築業躍進的重要轉折點。因此公司上下對此高度重視,除了幾個正在興建的訂單,留下幾個技術人員繼續指導建築外,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築精英們將會齊聚京師,為了南宮的修建工作獻計獻策。

皇宮建設,非同小可,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極多。不僅宮殿的外形要威嚴莊重,充分顯示出皇家的氣派,更要防火,防地震,按照郭斌的要求,還要具備極好的採暖設施。因為洛陽地處中原腹地,降水量較之沿海地區少,冬日裡也冷得嚇人。

說到這裡,便要詳細介紹一下此時的氣候狀況了。

可以說,小冰河期貫穿整個東漢王朝。所謂小冰河期,顧名思義指的是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但是比主要的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期還是要暖和。歷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導致了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並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小冰河期,從竺可楨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

第一個冷期自周穆王二年至東周平王東遷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小冰河期。

第二個冷期自西漢成帝建始四年起,經東漢,三國,晉,南北朝至隋文帝開皇二十年,是第二個小冰河期。

第三個冷期自北宋初葉至太宗雍熙二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小冰河期。

第四個冷期自明太組洪武元年至清德宗光緒六年。

具體到中原王朝來說,小冰河期的突然到來,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況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政治形態也會因之發生重大轉變。那麼,這些影響是怎麼產生的呢?

全球性的氣溫降低,會導致全球性的乾旱。現代社會的人們都知道,全球變暖會導致南極冰川融化,大家都知道南極冰川融化不好,可它對整個地球的影響,所知可能便不太詳盡了。

冰川融化最顯而易見的影響便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便無需贅言了,許多沿海城市可能因之淹沒。上網搜一搜,海平面上升後的世界地圖,那真的是觸目驚心啊!若真是依照那個推演的話,恐怕大家都要搬到青藏高原方安全一點。

而另一個影響可能便不太受人關注了,那就是南極冰川融化會影響海水的鹽度。這個很好理解,南極冰川都是南極地區的降雪累積而成,所以都是淡水。這些淡水一旦匯入海洋,則會極大降低南極附近的海水鹽度。可能許多人不屑一顧,海水咸一點兒還是淡一點兒有什麼所謂?還能影響到我們曬鹽掙錢不成?

局部地區海水鹽度的變化,雖然對曬鹽業影響不是特別大,卻會影響洋流的變化。我們知道,洋流會分為寒流和暖流,從緯度低的地方向緯度高的地方運動的洋流便是暖流,反之則是寒流。因此,包括筆者,也一直想當然地認為,影響洋流的因素只有海水溫度。然而,影響洋流的因素,除了溫度,還有密度。

由重力和密度差異所引起靜壓力導致的高密度流體向低密度流體下方的侵入,被稱為密度流。這裡且容我說句人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鹽度高的海水會從海底向鹽度低的地方流動。如地中海蒸發旺盛,鹽度大,密度高,而相鄰的大西洋海水密度低,於是形成密度流,地中海海水由海峽底層流入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入地中海。

因此,全球性的氣溫變化,會引發全球性的洋流紊亂。或許稱為紊亂並不合適,所謂的紊亂,只是與人類目前所掌握的知識的衝突罷了,並非世界的紊亂,而是人類自身的紊亂。而洋流的紊亂,則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此處的異常,與上文的紊亂同義。

稍微有點兒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厄爾尼諾現象會引發全球許多地方的旱災或者水災,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而厄爾尼諾現象只是一種偶發性的異常海流,它使海水升溫,海面上空的氣溫也隨之升高,從而破壞了正常的熱量、水分分布的動態平衡。

厄爾尼諾現象只表現在太平洋東部的赤道附近,是太平洋中赤道附近的洋流異常,而全球氣溫的變化,則會導致世界性的洋流異常,會引發世界各地的洋流異於往常,進而引發氣候的巨大變化,你可能突然發現,之前通行幾百上千年的農業和氣象經驗突然不管用了。

由此便可推知,小冰河期對於世界氣候的影響之大了。然而,先不用說洋流變化引起的氣候異常對人類的巨大影響,作為世界上適應性最強的生物,人類雖然會在驟變面前產生恐慌不安,可一旦適應了環境,我們便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下來,我們的祖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具體說說小冰河期對中國的影響吧。因為全球性的氣溫降低,海水的蒸發便會相應減弱,海水蒸發的減少,則會導致海面上空氣濕度的降低,隨之變少的,便是陸地上的降水量。

像中國這種季風氣候極為明顯的國家,便會形成極為明顯的旱災。黃巾之亂之所以會爆發,其根本原因,便是因為中平年間的大旱災。旱災導致田地荒蕪,土地減產甚至絕收,最終會釀成動亂和起義。

而對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來說,小冰河期對他們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一個“冷”字。而這個“冷”字,正是驅使着騎馬民族南下的原動力。

在游牧民族一方,旱災會導致水草不足,水草不足則會導致冬天牛羊馬匹的飼料不足,而飼料不足和極端的寒冷,則會導致牲畜的大批量凍斃。作為其重要生活、生產資料的牲畜的大批量凍斃,便會導致其經濟的難以為繼,這就逼迫着他們南下劫掠。而當這種劫掠形成慣例,長城一線中原居民所深惡痛絕的“打穀草”便形成了。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長城以南的中原王朝每年一度的秋防,每到秋天,中原王朝便會檢查邊疆地區城市武庫中的軍備、器械,以防備騎馬民族的入侵,這便是所謂的“秋防”。因此,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任何一種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便是渺無人煙的兩極地區也是如此。

而說到郭斌對南宮修建的設計,與以上所說的環境因素則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

秦嶺和淮河一線,將中華帝國攔腰一刀,在氣候上明確地分為南方和北方,而洛陽便正是處於北方。乾冷的氣候使得北方的寒冬尤其難過,因此,南宮的重建,保暖問題在郭斌的考量之中,便是極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