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遠在陽翟的郭斌自然能預想到他的一篇奏摺必定又會引起另一番滔天巨浪,可他卻在給何進、盧植、蔡邕三人寫信詳細說明情況後就不去管了。畢竟,光祿勛董重之所以能就劉辨遇刺一事做文章,也只有藉著天下大旱的由頭了。這是劉辨的弱點,亦是劉宏的死穴。

可郭斌將天下大旱的問題解釋為極其不具攻擊性的“生病”,亦即劉宏患病、東宮虛懸,便較董重所提更能讓劉宏接受。畢竟虎毒不食子,劉辨不僅是他的嫡長子,更是他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劉辨自幼養在道觀,雖非才智超卓,卻也是聰明敏銳,只是見識有限,威嚴不足。若由天子悉心調教幾年,必會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據郭斌推測,歷史上的劉宏必然亦是如此做的,就看董卓進京後,會廢掉劉辨而改立劉協便可知端的。若只是如後世所認為的,因為劉協口才好,會說話,便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行廢立之事,那董卓便太蠢了,亦不符合郭斌所見的外飾粗豪而心懷狡謀的董卓的心性。要知道,官場是最為鍛煉人心智的所在,董卓能一路高升,即便兵敗亦能陞官,若真是有勇無謀之輩,那豈不是太不將觀眾們的智商放在眼裡了么?

另外,現在劉辨已經過了十歲,若按照歷史的走向,劉宏六年後會去世,屆時劉辨的年齡是16周歲,已經是可以成家立業、支撐門戶的年紀了,而劉協才是個八歲的小娃娃。即便根據常識推論,劉協這個八歲的小娃娃竟然比成年天子劉辨更能說會道,這不是騙鬼么?史書上可沒有記載劉辨是智障又或者什麼,否則劉宏何必冊封他為太子?而且有記載說劉宏猶猶豫豫沒有廢太子,是因為何進的權勢,這不更是騙鬼么?

劉宏可是十三歲就能將自己的親舅舅下獄處死的狠人啊,他親手將李膺、杜密等人下獄;又平滅蠻族、妖道作亂不可勝數,誰能說他是個糊塗蛋?當初他既能借宦官之手將權勢滔天、朝野上下奧援無數的的黨人下獄乃至處死,更不要說何進一個憑裙帶關係上來的小小的外戚!要說漢末三國被抹黑及被小視的人,劉宏要排在第一位。

因此董卓在洛陽郊外迎回劉辨與劉協,就因為劉協“能說會道”,又或者他與撫養劉協長大的董太后是本家,便起了廢立之心,郭斌認為純屬無稽之談。若董卓果如史書記載,是那麼一個殘暴而又富有野心的軍閥,豈會因一兩句話便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廢立之事?再者說,若經過一夜奔波,又累又餓,看到自己的皇帝哥哥被這麼個黑大漢欺負,八歲的劉協不僅沒有被嚇得瑟瑟發抖,卻還能說出話來的話,恐怕會與一般的八歲孩子似的,邊哭邊道:“不要打我哥哥了。”

所以,郭斌認為,董卓之所以廢掉劉辨而立劉協,很大的原因是劉辨已經接近成年了。

可是在《三國志·獻帝紀》中記載了當時的情景:“卓與帝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乃有廢立意。”

這段話又如何解釋呢?首先,最大的疑問是:當時的這一番對話是如何流傳出來的?董卓?怎麼會,他會跟別人說這種事么?劉辨?作為一個正常人,誰會逢人便說自己是如何笨拙,竟連一個八歲的孩子都不如?那最大的嫌疑就是劉協了。

可是劉協貴為天子,怎麼會跟臣下說這種事?這可是放在哪裡都應該屬於絕密的內容啊!因此,郭斌認為,這是陳壽杜撰的。

那麼,陳壽為何杜撰這麼一段話呢?應是為了強調劉協登基的合法性,繼而強調曹魏受到禪讓的合法性。

這一點,再看歷史上劉辨的遭遇就可以知道:劉辨是189年四月登基,九月被廢,次年便被殺死。這不是看着先帝的嫡長子礙眼是什麼?恐怕此時的劉協亦盼着劉辨被殺吧?

對於劉辨的被廢,所有人都知道是不對的,因此袁紹、曹操、王允、盧植等人都反對,可一旦劉協登基,就沒人再管這個廢帝了,為什麼?因為他的政治生命結束了。眾人開始站在劉協的旗幟之下,無不標榜自己忠於他們本來所反對的漢獻帝。亦時時處處都會盡己所能地維護劉協的合法性,繼而達到標榜自身的目的。這就是政治,冷血而無情。

因此,對於陳壽的這一杜撰,基於他忠於獻帝的心思,卻似乎亦是無可指摘的。

這麼看來,正史,似乎亦不是那麼靠得住的。

基於以上的分析,郭斌幾可斷定,劉辨不會被廢,劉宏亦肯定會接受郭斌給他划下的道。至於給盧植與蔡邕的書信,則是一道保險罷了。可他哪裡想得到,盧植為了保護郭斌,而提議將公元紀年的方法改為僅在陽翟縣試行?而蔡邕恐怕亦是看到了這一點,方才出言附議的。

奏章雖是與戲志才、郭嘉、徐庶三人商議後寫成的,寫成後亦讓三人琢磨了好久才派人送出。只是,三人雖均是才智超卓之士,可畢竟年紀尚輕,亦並未於朝廷任職,因此於朝廷上的許多規矩並不知曉,方有了如此失誤。要說何進不可能沒看出裡面的問題來,可他卻隻字未提,卻是值得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