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嫌疑人》電影宮放映廳外,許多人頂着太陽,汗流浹背地排着隊,這裡邊亞裔居多,不乏一些東瀛、高麗和港島、灣灣的媒體,同時也有一些其他國家的影評人、記者和各地電影片商。

戛納在外人眼中是頒獎典禮,在行內則是世界上最大的片商交易展會。

5月,全世界的片商都匯聚在此,淘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電影。

吳孝祖不是無名之輩,甚至在法國,他小有名氣。

張國栄、梅艷邡在國外雖然名氣有限,但依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這部電影在亞洲的成功,也讓許多其他地區的片商看到了利潤。

“John?oo是東方值得關注的一個新興電影人,他去年在戛納上映的那部《D陰g?is?as?natural?as?living》讓人眼前一亮!”一位拿着粉色媒體證的影評人對着旁邊的同伴說,“我對他這部《The?Suspect》非常有興趣!”

“沒錯夥計,這位導演的風格有着黑暗的一面,他習慣探討宿命和選擇的關係。這幾場電影看下來,很少能夠看到這樣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希望這位John?oo不要讓我失望!”同伴也朝着工作人員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小粉紅。

兩人在無數排隊,等候觀影的人羨慕和嫉妒的眼神中,輕鬆的走進了放映廳。

“法克!”

一個美國記者擦了擦汗,嫌棄的看了看自己的藍證,忍不住啐了一口,“這該死的媒體證件分級制度!我真想踢爆這些法國佬的屁股!沒有我們報道,誰能知道戛納?”

“嘿,夥計,你說得對,我支持你!”

旁邊有腐國的同行笑着趁機插隊,“不過,沒有我們在外邊排隊,顯示出人氣爆棚,如何能維持戛納世界電影最高殿堂的金字招牌?鬼知道這些放映廳是不是空餘!”

戛納這種‘飢餓營銷’絕對讓大多數的媒體、影迷深惡痛絕。有的時候,明明裡邊已經滿了,但是依舊不予說明,讓外邊幾百人依舊傻傻苦等。

不然怎麼才能照出那種就算電影再爛、電影宮門口也擠滿了焦躁人群的、顯得戛納人氣爆棚的頭版頭條照片呢?

“謝特!排好隊!”

美國記者一把攔住自己的英國表兄,惡狠狠道,“這裡要講規矩!”

“好吧!”

英國記者看了看這個壯碩的美國紅脖子,聳聳肩,老老實實的排隊。

之所以出現排隊現象,主要是‘臭名昭著’的媒體證件分級制。

證件從高到低,分為白-粉-藍-黃。

白和粉輕鬆的可以進入影廳,藍黃則要與遊客一樣苦苦排隊。

一副巨大海報掛在場館上。

灰色的色調,哥哥佝僂行走的側部剪影,路燈上海鷗站立。

《The?Suspect》的名字碩大,與此同時就是John?oo的名字。

作為戛納嫡系的優勢就在於此。

二十幾部入圍電影,《嫌疑人》擁有很好的資源展示給評委、影評人、媒體和影迷。

後世,雖然奧斯卡‘遊說’制度很容易被一些人給攻略,比如哈維韋恩斯坦這個胖子。但,相對而言,擁有數千評委的奧斯卡比戛納要更‘保守’。

這也導致戛納很容易因為評委的喜好,出現‘一錘定音’的事情。如果評委中有欣賞你的人,他幫你拉票,很容易讓你拿下更多的分數。

比如,如果不是當年鞏皇幫墨鏡王遊說評委,硬抗阿佳妮和一群老外,可能《春光乍泄》並不會有那樣的榮耀。還有李胺的《喜宴》、《色·戒》,也都是老謀子力爭的結果。

所以,後世55屆金馬獎,當台上有腦殘發表腦殘言論的時候,李胺有一種吃了翔的尷尬!他被一群腦殘給請回來重塑金馬,卻發現自己被這幫腦殘利用成了渣!!

他真的是憑着自己這張老臉請來了鞏皇、老謀子這些大腕來撐場子,卻被腦殘給當成撒幣耍,估計李胺當時真的有一種想罵街的感覺了……

所以,說起戛納權威性吧……也就那麼回事。

當然,影響力確實是世界級!

所幸,吳導演是戛納親兒子!

電影開始時,戛納主席雅各布都親自來捧場,就可見一斑了!

評委倒是沒有現身,他們在這期間都是相對封閉,直到選出結果才行。唯有評委會主席會時不時接受媒體採訪。

“我在美國看了哥哥的演唱會,聽說他的電影入選了戛納,正好這次來法國旅遊,就過來看看!”

“是啊!哥哥和梅姑合作的電影,聽說非常感人!”

“有看過的嚒?”

“超級催淚!”

放映廳,不少影迷嘰嘰喳喳的閑聊。

電影開始。

這部電影,吳孝祖並沒有如同前一部《一個字頭的誕生》那樣炫技。

反而從‘人性’上出發。

這一點上算是擊中了許多影評人的G點,後世戛納的四次獲獎的英國導演肯·洛奇就說過:“玩人性比什麼都靠譜,不管那是一部商業化的電影,還是政治意味濃厚的影片,重點你得始終圍繞人性拍。”

張國栄一出場,就吸引了許多影評人和媒體的眼球。

他們有些人並不認識張國栄,但不妨礙他們看出來張國栄的演技。

眼神似污濁又帶着殉道者的堅定,佝僂的身子卻又有理想主義的直率。

石神這個人物,是一種人性的一种放大。

詩意現實主義題材起源於法蘭西,此時從一部東方電影身上看到這一點,讓許多電影人都越發感興趣。

花盆、流浪貓、海鷗、自行車、鞦韆、鏡子,每一個景物都隱藏着電影的細節。

節奏很慢,但是卻讓人忍不住被吸引進去。

藍色的運用透過鏡面折射的鏡頭出現的時候,現場許多影評人驚艷出一層雞皮疙瘩。

這種色彩的運用,超脫了他們對於電影的認知。

“藍色是一種現代人對人性與自由的拷問和質詢,鏡像內的光線折射表達了被分割的破碎的人生選擇。光影對空間做了重新的定義:籠子意向!灰暗的絕望之中,花盆就像是一束光,打開了男人的心扉!

這裡的光線真的太美妙了,既代表了現實,又是石神靈魂深處對情感的渴望!男主角演的太棒了!”

台下,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睜大雙眼,不斷的呢喃,身子顫慄,讓旁邊的好友兼同鄉安德列·祖拉維斯基十分詫異。

他可知道自己這位好友對於光線的理解和把控有多麼的天才,第一次看到對方如此激動。

“濾鏡的運用真的是天才般的設想,你知道嘛安德列,我感覺這個John?oo就是一個天才。他把這個城寨拍攝的凋敝破敗中帶着對生命的思考與跳躍。你看——這些人就像是一具具工業廢墟下麻木的行屍走肉,但是他們又是如此的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