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轉過天來,一大早就有盛京一號上的人前來邀請大家。

李之一行人待在盛京零號,客人們都在另兩隻船上。

每船都有各自的後廚,馬赫迪派人來相請,吃早飯僅是表面,繼續昨日里的輕鬆愉快旅程才是目的。

今日里他們的目的地是四明山,那裡是明州以及附近的慈溪、鄞州、奉化、剡縣、上虞等地灼灼生輝的地標。

江南之地,山以靈秀為美,四明山山巒青翠相連,溪流潺潺,四季分明、色彩斑斕的植被,以及山野人家,就是來到明州,不能不去的風雅陶怡所在。

更因唐時文風鼎盛,那裡更是詩人遊歷的必經之處。

他們或單騎仗劍做壯遊;或淡泊紅塵、投身山水做隱游;或時危身適越做避亂游,四明山就是一處絕佳的山水詩發源地之一。

浙東唐詩之路鋪設在明紹平原之上,就如同山水交匯抵達的明州。

千百年的時間,有多少人路過這裡,又有多少人為此留下過隻字片語。

歲月奔赴前行,歷史層層積澱,明州的往昔今日,就記載在那些雜草叢生的山野間,因為承載着唐詩之路的過往,而展現出景色之外的另一種文人雅趣。

李之一行人,足足備下了幾十架馬車,浩浩蕩蕩抵達四明山。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此山中的四明山洞,即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九洞天。

由此可見,這裡會多道教潛隱默修之士,這些人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因此四明山上極多興建宮觀,修道者們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

如此道侶棲止之地,香客遊人自然會是絡繹不絕,儘管這裡的道家氣息與西域人宗教信仰相異,但不影響他們的崇敬與獵奇心理。

有這般多的異國他教信徒齊齊出現,一水的異域風情長袍、頭巾,自然引來遊客之外山上各道觀道人的注意。

因而不等他們攀沿至半山腰,就有十幾名各觀道人前來相請。

此等事件出現,更引起西域人對於東方大唐民風的喜愛與敬重。

原因很簡單,在他們國家,異教之間是相互仇視的,爭鬥之外,至多置之不理,相互間關係冷若寒冰,絕少出現這種隆重善待之舉。

對於他們而言,大唐是世界上的盛世王朝,無論是從人民生活,還是經濟實力、文化影響力、強軍的威懾力,都知道在東方有個富有強大的大唐帝國。

所以,這些位ālābó土豪都十分嚮往,在見識到大唐讓人瞠目的奢華後,他們更想了解這個國家怎般富庶起來,百姓是否勤勞肯干,官員是否勤於政事等等。

由於今日又見識到異教對於自己的盛情,心內好感轉眼就成倍的提升。

而對於東土道教人士來說,善待異教與教義中的濟世救人是一脈相傳。

再因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兼愛互助一樣被道家教義涵蓋,樂生好善等思想與內容,也就自然而然為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所接受。

這種豁達大度的包容心,就是對異域人的友愛體現,因而在第

一座叫做永濟觀的寬敞祠堂內,西域人就深刻感受到道家人士的推誠相見。

此時剛好午時將到,永濟觀是個有幾百名化外修行者的大型觀邸,多出來百十人用餐,也算不得什麼。

但李之深知禮情往來的重要性,於第一時間,就暗自囑咐夫人們去前殿投些香火錢。

清綺也不含糊,也是不數,給龐啼、懿懿、瑜然各捧出幾百兩銀子,各自恭拜後投入功德箱。

終歸一百多人也不是個小數目,儘管呈上的是清真席,其中也不乏某些山珍海味等貴重食材。

永濟觀的主持叫做尚清,觀內也並非修鍊派系,在得知李之與驪山老君殿有密切交往後,態度更是熱切了很多。

老君殿被唐高祖賜封為皇家祠堂,並隨之邀請到很多道教高賢入駐,因此在整個大唐可謂是大名鼎鼎,更不要說在道教人眼中的極高地位了。

當然尚清主持並不是什麼人都請,這麼多裝扮富貴的異域人一起出現,顯然不會是簡單人物。

況且,既然是修道之人,這些人里自然會有修鍊者存在,即使僅是零星數位,境界也不是多高,但也能體察出,來人里的修鍊者數目之多,境界之高深。

縱使化外人士,也需要廣結善緣,於是才有了此次熱誠相邀舉措。

山上其他宮觀主持也都是類似心態,均來到相陪,在得知李之身份後,都是暗自竊喜。

李之很大方,隨手就布施了整整一馬車之數的宣紙,這東西是萬能饋贈佳品,較之銀兩更來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再有幾斤貢品茶葉奉獻出來,使得上上下下氣氛一團融洽、和諧。

“貧僧知道李先生大名!”這是另一位他觀主持言及。

其他人紛紛打聽,在獲知李之一系列身份後,眼中敬仰之色更甚。

李之淡然笑道:“此行我不是重點,他們才是我們整個大唐的貴客!”

馬赫迪等人身份,較之李之越發尊貴,便是普通人也知道,兩個超級大國若能建立起這樣的友善往來,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故而,交流起來的主要內容,時刻體現出道教對穆斯林教派的尊重。

而且這些道人們顯然極重禮節,幾乎客人們每幾人里,就有專人相陪,力求不冷落任何人。

看似客人隊伍一百多人顯得龐大,其中ālābó皇室成員以及家屬不到五成,超過了半數是隨從及翻譯人員。

因此在語言交流上,雙並不存在多少障礙,並且四明山上的女道人也有很多。

關於四明山名勝之優美,及各自的來歷不凡,使得國外客人們更對此間充滿了好奇。

四明山僅珠峰就有三百多丈高,值得一觀之處實在太多了。

明知在此一耽擱,就會誤了行程安排,好在此山上有各道觀集資興建的迎賓樓,是為了安置一些遠來的達官貴族們。

正好藉此來用作當晚留宿之所,在李之與馬赫迪、阿丹商議後,決定明日天黑之前在趕回明州城裡。

就在這濃重輯穆氣氛里,交流也越來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