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六十四章成也蕭何

“聽說漢王曾經親自考核過韓信,不知他用兵的能力究竟怎樣?”呂雉問道。

“雖然沒有經過實戰,但談論起行軍打仗來卻頭頭是道。設若從他的師傅跟師兄的名頭看來,應當懷有出色的軍事才幹。”漢王見蕭何有話要說,擺了擺手加以制止,接著說道,“寡人知道王后與國相今天的目的,是要寡人破格使用韓信。只是二位也得換個角度為寡人想想,眼前韓信未立寸功,提拔為治粟都尉已經相當不錯了。若要進步擢升,待日後建立了軍功再說嘛,何苦要那麼著急呢?寡人若將他直接提為將帥,又將怎樣面對那些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的兄弟呢?”

“漢王此言差矣!”漢王原就沒有官場的架子,此處也沒有外人存在,呂雉便實話直說了,“不久之前本宮曾經跟漢王論議,漢王也極希望攬到這等英才。但從大王的思路看來,本宮與丞相此舉,乃是為韓信說情了。其實本宮與丞相所為,看似為了破格提升韓信,卻全是為我大漢的前途考慮。大王請想,如今大漢也算是人才濟濟,但卻始終缺個出色的帥才。大漢既然有着這塊短板,使得諸多的計劃都無法做得理直氣壯。特殊時期當有特殊措施,如果只是按照慣例行事,便只能從原班人馬中選拔將帥了,如此豈不耽誤了人才的發揮?大王與丞相覺得是也不是?”

“王后此言,蕭何極為贊同!打天下憑的是實力,實力弱小就沒有發言權。咱們軍事實力不夠強大,並非缺錢少人,而是急需有個出色的人才加以提升。否則做什麼都覺得束手束腳。給韓信一點好處事小,補齊大漢的短板才是大事。正是基於這點考慮,蕭何才請出王后來規勸大王。”蕭何說道。

道理說得如此明白,如何還聽不進去?漢王在旁邊接連地點着頭。

“韓信乃是尉繚子的關門弟子,又是《太公兵法》的實際繼承人,乃是上天為大漢量身定做的人才。天與不取,反受其殃,大王不可錯過如此人才。”呂雉見漢王還在猶疑,又說道,“大王心中所慮,乃是個公平的問題,顧慮韓信眼前寸功未立,如果提升的弧度太大,就無法給眾人一個充足的理由罷了。其實要給個理由卻也簡單,當年姜太公被文王拜相之前,只是渭水之濱一釣叟,也沒有立過寸功。只是因為他身負大才,有了個合適的平台,就能夠施展平生的抱負,立下不世的奇功。大王為什麼就不能夠學做文王,做這種招攬天下奇才的美事呢?”

蕭何見漢王表情逐漸豐富,知道他快要下定決心了,於是趁熱打鐵地說道:“這件事如果成了,也能夠使得主公求才若渴的名聲揚於天下。讓天下英雄聞風而來,叫天下英才為我所用。憑着這點去逐鹿天下,方才能夠有着極大的勝算呀!”

漢王大悅,問道:“既是如此,安排韓信什麼職務為好?”

這是典章、制度之類事務,呂雉並不內行,便將目光投向蕭何。

“目前大漢也只是個王國,最高的武職莫過於大將軍。主公莫如封他為大將軍,掌三軍的帥印。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微臣再與呂澤、盧綰等幾位將軍商議,採取些必要措施加以防範,盡量做到萬無一失。”蕭何道。

“如此就麻煩國相回去再跟韓信溝通。明日早朝寡人就宣布任命結果。”漢王道。

“漢王且慢!本宮還有話說!”呂雉道,“漢王既然同意破格提拔韓信,就不該如此草率地行事。為什麼就不能夠效仿周文王拜相之事,也來一個大手筆?如此也能叫漢王愛才之名遠揚。”

“王后高明!”蕭何道,“借用此事以擴大漢王的影響,確實是老臣思慮不及之處,臣十分佩服!微臣還有補充的地方:主公可在王府南面築一高壇,喚作‘拜將壇’,並放出話去,說七日之內當拜一人為大將,執掌一軍的帥印,卻不肯說出具體姓名。漢王再沐浴齋戒幾天以示莊重。眾人猜測之際,必定能夠使得影響更為擴大。”

“好好好!”漢王高興地說道,“王后與丞相能將這件事設計得如此周到,寡人自當完全照辦!”

於是王府發出詔令,漢王當於七日之後設壇拜將,相關職事須做好準備。

眾人並不知道漢王所拜的人是誰,都在用心地推想並四處打探,幾名將領聚在一起,也止不住好奇心。

“你小子看上去憨直,背地裡卻留了一手,什麼時候得到漢王如此看顧,竟然要拜為大將。”曹參見到周勃,老遠就開始問道,話氣里不無妒意。

“我還以為要被漢王拜為大將的是你這個老小子呢。”周勃道,“照這麼看來還另有其人。”

“那就只能是呂大將軍了。”曹參猜想。

“唔!”周勃同意道,“這倒是極有可能,人家畢竟是漢王的姻舅。”

“你們就拉倒吧。”呂澤回道,“你們什麼時候見過,漢王在公事上把我當成姻舅了?”

“那就怪了。”周勃道,“難不成誰還能跳過咱們,當上這個大將軍不成?”

“哎,算了。還是別猜了。”呂澤道,“漢王跟我那個妹子,加上那個蕭國相,都有一些奇里古怪的想法,所以在咱們的周圍,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咱們還是耐下性子等上幾天,事情不就水落石出了?”

“話是這麼說,可人人都有覺得好奇,心裡擱着個大謎團,這日子可過得不安心。”周勃道。

……

雖然議論不休,可到最後也沒有一個結果。於是大家的胃口更被提了起來,議論紛紛四處傳揚,很快就傳得天下盡知。

拜將乃是寄託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受命者在壇上立下誓言許以生死,所行的儀式極為莊重,有很多的看點。古代雖然有這個傳統,但也只是傳聞而已,周圍並沒有親自見過的人,如果能有機會親身見證這個情景,自然能夠增廣不少見聞,所以人人均想親眼目睹這個盛況。

七天之期說短不短,倒是讓大漢所有立過戰功的將領,都曾被當作是拜將的對象。如此更是令人期待大禮的到來。眼見得擇日、齋戒、設壇場等諸事都已逐項完成,眾人的胃口也被吊足了。

具禮之日,漢王府南面的大壇早被眾人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親眼目睹一番,是誰有如此出眾的才華,令漢王如此高調地授予三軍統帥之職。

等到韓信出來接受漢王拜將的時候,眾人方才知道,大漢王國還有韓信其人。只是問遍周圍人等,都不知道他的來處,更別說知曉他所立的功勛了。心下雖然感到詫異,心內也覺得很不服氣,只是眼見着主子將印章寶劍全都交付與他,併當眾宣布韓信手上握有生殺大權,方才相信以後得聽命於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