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帖木兒帝國是西察哈台汗國後裔,在蒙元人的鐵蹄下,突厥人屈服了很長一段時期,但是蒙元的勢力衰退,給了他迅速發展的機會。

帖木兒從洪武十二年開始,先後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進而攻佔兩河流域。洪武二十年征服花剌子模,洪武二十一年之後,多次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

洪武三十年,他攻下了德里蘇丹國首都德里,屠殺戰俘超過十萬人,佔領印度北部。

如今的德里蘇丹國已經完全成為了他的附庸,在帖木兒國混的不如意的貴族們,到了德里蘇丹國,就能變成太上皇。

蒙元人,突厥人,大食人,雅利安人,還有印度人,就這樣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或許不能說是食物鏈,而是生態鏈。

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直接影響了後世六百年的世界生態意識。

歐洲人自從有了文明意識,其實一直都是處於一直封建領主的平等意識下,他們哪怕打的再狠,也一直守着他們的一套規則。

只要敵人認輸,就不會趕盡殺絕,用聯姻在上層社會之中形成親屬關係,失敗的敵人可以用贖金來買回自己的性命。

但是蒙元人讓他們認識到了敵人的兇殘,他們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qiang jian"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這種文明的倒退和殘暴直接影響了歐洲人以後對異族的態度,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對非洲和亞洲人的屠殺,都是他們從蒙元人那裡學來的。

他們對歐洲自己人是套準則,對其他人是一套準則,就是從蒙元人這裡學到的。

看到這些德里人,朱瞻基忍不住走神了,心裡想着該如何糾正這種意識形態。

他不認為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一套好的規則,像大唐時期,漢族對異族的融合,對異族的思想控制,才是真正好的規則。

在漢人與異族之間建立鮮明的等級,卻不完全阻斷底層人向上層奮鬥的渠道,這種社會規則更文明,也更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在大唐時期,漢族比其他民族的人更高貴,但是漢族並不拒絕其他民族人的上升通道,在那個時期,許多異族也能在大唐為官,只是比漢族更難一些。

對待鄰國,只要你承認我的這一套規則,我就認可你,並且接納你。

所以那個時期,不管是朝鮮,東瀛,還是吐蕃,都承認唐朝的正統,自認屬國。

但是唐朝時期有兩個方面的政策錯誤,導致了這一規則的失敗。

一是唐朝並沒有重視技術和經濟的控制,不管什麼先進的技術,都無所謂地送給異族,導致了異族的迅速發展。

那個時候的朝鮮,東瀛,吐蕃,包括阿拉伯人,都是靠着大唐的先進文化和技術,迅速發展了起來。

二是大唐中央政權賦予了節度使太大的軍權,重武輕文,導致了支強幹弱,中央政權的控制力衰落太快,短短的一百年時間,朝廷就幾乎失去了對基層的控制。

論武力對比的懸殊,唐朝遠遠比不上漢朝,但是為什麼不管古今中外,都認為唐朝是漢族最鼎盛的時期呢?

這不是指國力鼎盛,而主要是文明的鼎盛!

明朝如今的基礎比唐朝更好,因為唐朝初期的突厥和吐蕃都非常強盛,有心腹大患。

可是如今的大明幾乎沒有了任何敵人,連草原民族現在都被大明收拾了。

現在唯一比不上的是人口……

朱瞻基查了皇宮裡面的記載,北宋宣和四年,全國人口普查是九千多萬人,但是到了元朝至元十一年,全國人口僅剩下不到九百萬人。

明朝建國初期,當時的全國人口盤查是不到兩百萬戶,不過當時隱戶太多。到了洪武十四年,因為明朝大肆發放土地,藏在山裡的百姓紛紛出山,這個時候的人口普查是一千一百萬戶。

而永樂五年,大明重新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大明的戶數增加不到一千萬,但是人口將近六千萬。

這裡面,江西的人口最多,達到了一千多萬,佔了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這主要是因為北方的戰爭,導致了百姓都逃到了南方的江西。

這也是明朝初期,為什麼大明的進士,狀元大多都來自江西的原因,人口基數在那裡啊!

北方的人口大量減少,主要都在山西一地,因為那裡山多,便於百姓藏匿。

朱元璋還怕北方的百姓與異族勾結,將山西的百姓移居湖廣。

相比後世的十幾億人,如今的六千萬人只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大明的土地都拋荒了許多,也是大明不願意發展海洋政策的主要原因。

“殿下……,殿下……”

朱瞻基抬起頭,馬歡才低聲說道:“使節脫不花花向殿下獻上西域美女兩人,汗血寶馬兩匹。”

望着高台下的一眾使節,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我大明與德里歷史淵源甚久,大唐時期,玄奘法師就曾到德里那爛陀寺遊學譯經,兩國民間往來頻繁。如今兩國雖然山高地遠,缺少往來,但兩國貿易卻能互補,今後當大力拓展。今我大明在柯枝設置西洋行宮,今後每年都當運送大批大明貨物至此。你國所需我大明特產,都可報與我內監官員。”

那脫不花花是個蒙元人後裔,一口流利的漢話,交流不成障礙。他抱拳說道:“殿下,我德里雖不如大明繁華,卻也盛產黃金,民間不缺食糧,不管布料,絲綢,瓷器,茶葉,我國都大量需求。但,外臣聽聞大明如今有一種火器,可以隔空傷人,不知可否售於我國?”

還真敢想啊!朱瞻基笑了笑,搖了搖頭說道:“我大明與德里雖無利益之爭,但火槍乃是我大明立身之本,概不外售。若是民間之易貨,什麼都好說,國之重器,不在民間易貨之列。”

如今不管南洋也好,西洋也好,都知道了火槍的厲害。他們當然想要得到這種武器,但是朱瞻基是絕對不會出售了槍支,然後讓他們有機會對付自己的。

除非等大明以後的武器升級了,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才會有選擇性地售賣一些低級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

對方不論怎麼說,朱瞻基都不理睬他們,直到天色已黑,他們才只得怏怏離去。

“殿下,德里人所送美女如何處置?”

“帶過來我看看,合我心意就留下,不合心意就賞賜給軍中將士吧!”

女人對他來說已經不是享受,只是負擔了。

不管怎麼說,他都做不到像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把女人只是當貨物一般,不當人看。

如果收了那個女人,就必須對她的人生負責。只是收集到後宮裡,睡一覺,然後就讓她一輩子在後宮裡寂寞老去,死去,他不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