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紹熙四年十二月初,葉青做為最後一路大軍開始從延州撤軍,而與他在黃河堤岸長談後的乞石烈諸神奴,也率領其餘金兵,開始從河東北路撤兵回朝,長達多半年的宋、金之戰終於徹底結束。

這一場戰爭可謂是沒有勝利的一方,但也沒有失敗的一方,葉青雖然因此一役奪得了夏國大半疆域,但也因為金人的牽制而付出了讓史彌遠、韓侂胄插手北地官場權利的機會。

所以權衡之下,在蒙古、宋、金、夏、遼五國都不可避免的參與的這一場戰役中,葉青遠遠稱不上是這一場戰役的最大贏家。

遼、夏的亡國,顯然是成為了失敗的一方,金國的原地踏步,顯然也不會是勝利的一方,但最後能夠憑藉大軍壓境,逼迫着葉青主動談和這一要素,雖然最終沒有取得任何實質的利益,但多少是保存住了大金國這些年來,身為宗主國的顏面。

只是隨着蒙古人的立國,宋人的反撲,如今誰都清楚,金國已非往昔那般強大,在宋、蒙悄然崛起的這個時代,金國已經是江河日下,開始走向了衰敗一途。

遼、夏之亡,使得原本華夏疆域五國並存的局勢,開始發生着根本性的轉變,蒙、金、宋之間的角逐也將會成為接下來的主旋律,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所有的一切彷彿已經在開始駛向大一統的方向。

只是,如今沒人知道,接下來載入史冊的華夏曆程,到底誰會成為最終勝利的一方。誰主華夏沉浮、誰將問鼎中原,依然還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大大問號。

地緣戰略層面的強大與優勢,使得葉青在之前能夠遊刃有餘的先於對手布局,甚至是布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長遠之局,但隨着如今的歷史軌跡已經完全偏離了原本的路線,葉青能夠倚仗的除了只有自身在北地的實力,以及跟完顏璟之間的師生情誼外,便再無任何優勢。

鐵木真的狼子野心,隨着征伐遼國已然是天下皆知,做為葉青早就已經知曉的真正對手,葉青依然可以靠着先天的作弊優勢,避免重蹈當年宋廷的老路,去與蒙古人結盟伐金。

而若想要真正的做到與金人聯手抗蒙,葉青依然還面臨著巨大的阻力,不管是朝廷還是史彌遠、韓侂胄也都絕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攻訐葉青的機會,從而使得葉青跟金人之間,難以達成想要的親密無間。

不過好在,從前對於北地各路大軍,以及各路官員的一些擔憂,葉青如今倒是不用再擔心,畢竟,隨着征夏的勝利,在北地的聲望如今已經沒有人能夠與他相比擬。

戰爭向來是一個掠奪財富最為容易、直接的手段,同樣,對於統治者而言,也是一個凝聚勢力、壯大實力,建立絕對威望的最佳方法。

當初從關山一役死裡逃生,葉青心裡便十分清楚,北地之所以能夠在被金人佔據的疆域內勢如破竹、攻城略地,並非全部是因為自己頂住了所有來自朝廷的壓力,才使得宋軍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奪回如此多的失地。

之所以能夠成就如今這一切的原因,顯然跟各路大軍將士對於金人的恨之入骨有着極大的關係,並非完全是因為他葉青這一個北地將領的原因。

葉青極為有自知之明,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北地的地位,與在各路大軍的影響力,在還沒有徵夏以前,之所以能夠把北地的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完全是因為金人這個“仇家”,無形之中幫他拉攏了諸多凝聚力,才使得他能夠在北地享有極高的威望。

而如今隨着征夏一戰的勝利,以及在延州對於金人的抗守,才算是徹底的把葉青二字,深深的烙印在了北地各路大軍將士以及百姓的心中。

如今葉青也可以狂妄的喊出一句:北地乃是他葉青的北地,是他一手打下來的疆域,與他人無關。

也終於算是做到了,提起北地來,人們的腦海里第一反應便是葉青二字,個人的威望、烙印終於是在北地徹底凌駕於朝廷之上,北地疆域已經成為了他的私人疆域。

從延州開始一路向南前往京兆府,再次經過河套三路的州府衙署,此時的河套三路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藉著與金一戰,官場之上又再一次經歷了官吏的調整任免,大部分當年的金國遺留官吏,也隨着金國的這一次無功而返,終於徹底失去了對於金國重奪河套三路的

希望。

如同當年的宋廷遺民百姓被金人統治後,心懷期冀的南望王師收復失地,等到的卻是宋軍北伐的一個個敗仗的消息後,終於向現實低頭一樣,河套三路的一些百姓與一些官吏,也在這半年裡,經歷過一次次金人戰敗的失望後,終於是認清楚了現實,開始不得不接受自己是宋人,非是金人的事實。

征夏之戰的開始,讓不少心懷鬼胎之人蠢蠢欲動,金人兵臨延州,更是讓眾人心頭充滿了蠢蠢欲動的期待,但一次次被宋軍打退,一次次的無功而返,消耗的不只是金人兵士的生命與財富,同樣也是河套三路乃至整個北地,翹首以待的一些百姓與官吏對金人的信心。

途徑河套三路州府衙署而撤軍的葉青,這一次終於是在各州府感受到了各路散發出來的宋廷,或者是北地的氣息,而非是在半年前經過時,四處依然還飄蕩着的金國氣息。

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感覺,但又是那麼的實實在在讓人感到真切與真實,當初被葉青與白純用來殺雞儆猴的幾個遺留官吏,自然是沒能夠在戰時逃脫他們既定的命運,只是短暫的騷亂過後,在劉敏行兄弟二人,以及崇國公趙師淳短暫的停留河套三路安撫民心後,一切都開始向著理想的方向發展。

當然,途經三路衙署州府,也並不全是讓葉青感到高興的消息,百姓的安居樂業、踏實穩定,雖然讓葉青滿意的笑的合不攏嘴,但如今三路官場上官員的短缺,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半年的戰事、官場的調整任免,使得被罷免與入獄的官吏也不在少數,但加上沒有太多的新生力量注入,從而也使得三路之地的官員有些捉襟見肘的不夠用。

“大人,眼下的形勢,唯有重新開科舉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若是一味的只靠其他各路的調任、調整,終究不是辦法。官吏也像莊稼一樣,割去一茬後,總是要靠本地的種子來繁衍才行,若不然的話,只會讓各州府陷入到水土不服的惡劣形勢下。”劉敏行一路送葉青與種花家軍到了與京兆府接壤之地,才望着一望無際的黃土大地,忍受着迎面刮來的寒風說道:“稅賦等等其他,下官等人完全可以遵照我大宋朝廷的稅賦之法、刑律之典,但這官吏,特別是那些九品、八品、七品、六品官,若都是各地調任,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今河套三路已然穩定,下官以為是該采科舉之制了。”

“不錯,不管是調任、還是差遣,即便是舉薦都非是長久之事,更不是解決一路各級官吏的關鍵所在,科舉終究是要納入各路的。”葉青點着頭,身上依舊披着那件當年完顏璟送的黑色皮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