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事情果然如孫享福猜測的那樣,李世民一到山南道,王旭那些人便有了動作,這幾天,來一號垸田聽課的百姓越發多了起來,在這種春上農忙的時節,孫享福可不相信大家有那麼清閑,不僅如此,各個工地開始啟程北返的百姓,好像相約好了的一般,都跑來一號垸田跟孫享福道別,然之後才起程迴轉。

很快,這種情況就被密衛稟報給了李世民,這反而讓原本沒打算去九垸縣的李世民,有了去一下的想法。

倒不是說他有多在意孫享福的民心號召力太強,而影響到李唐的統治,因為他知道,這是世家子弄出來的離間自己與孫享福的小手段,都是一些虛假想象,只是他有些好奇,孫享福會藉此機會,向這些人傳遞一些什麼,來瓦解世家的手段。

在周邊地區轉了幾天之後,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以及韋妃,燕妃,楊妃幾女,在幾個侍衛的簡單保護下,乘船來到了九垸縣。

這次過來,李世民連秦瓊,尉遲恭和獨孤謀等幾位比較顯眼的宿衛大將都沒有帶,而是像在善陽的時候一樣,給自己和幾位妃子們進行了一**的化妝,然後混跡到了百姓之中,他更想在孫享福不知道的情況下,將九垸縣看一遍。

還別說,由於化妝技術的日趨進步,他們幾人被裝扮好了之後,即便是經常見到他們的一些的大臣,一時之間都難以認的出來,更加別說那些普通平民了。

長孫淳在長孫無忌的指派下,成為了他們此行的嚮導,自從長孫無忌上任之後,每次去孫享福那邊,都會帶着他,所以,這邊具體的情況,他算是比較了解。

“陛下,拐過這個江口,就到了九垸河,從九垸河,可以很快通往九垸縣治下各個鎮,您是要先去縣城所在的五號垸田看看,還是直接去一號垸田,看試驗田?”

“先去縣城吧!記住,到了那邊,叫我老爺就好。”李世民看了看那些青草十分茂盛的大堤坡,提醒長孫淳道。

長孫淳聞言一笑,點頭應道,“好的,老爺。咱們這就出發。”

九垸縣的吏治管理制度和縣衙的日常工作,才是李世民最感興趣的地方,他想親眼看看,一個地方的官府,如何在被別人主導了商業,醫療,教育,養老,務工等等各個方面的工作之後,還能保持存在感。這裡的管理模式,是不是真的可以原樣複製到其它的地方。

不多時,李世民和諸位妃子們就一起下了船,翻過了大堤之後,他們進入了五號大垸內的主幹道,不過沒有使用馬車,而是在寬闊的河道上,上了一艘本地專門運送外地客人的烏篷船。

這類的小客船在主水渠河道里有很多,船上只有簡單的格檔木供乘坐,頂上是烏篷,兩邊通透,可觀看兩岸風景,船身不大,但十多個人這麼並排乘坐也不顯得擁擠,用竹篙撐行起來之後,速度很快,這就是船小河寬的好處了。

也正是因為主水渠的河道夠寬,河道上來來往往的小船非常多,孫大力早就制定了一套水上交通規則,快船靠中央三丈區域分左右通行,載貨的槳船需要用竹篙,撐岸邊的實硬土來划動比較受力,速度也慢一些,被劃分到了靠岸邊三丈寬區域的航道,分左右向航行。

而且,縣衙有明文規定,在水道上行船的船夫,在看到有人落水,或發生翻船事故時,必須全力營救,盡最大可能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為此,縣衙會負擔所有河道的維護費用,也不徵收縣內任何船隻的通行費用。

李世民只是在船上乘坐了一會兒,就體會到了這種水上交通規則的好處。

主灌溉溝渠的河道很寬,河道旁邊的水泥路也不窄,可供數輛馬車並排通行,整齊的護路林和護河林,早已長到了數丈高,可以在夏日的時候避免路面被太陽暴晒,也能隨時為路上,或河道上的過路人遮陰,整個交通環境看上去,比關中還好的多。

河道兩岸,一排排磚瓦房屋的村落,如刀切一般整齊的稻田,飛快的在李世民等人的視線中向後拉,河面上,撲面而來的是稻花的香味,也難怪這裡的稻田會如此高產,就田地里稻苗的茂密程度,在任何種稻的地方,都是看不到的。

“老爺,最多還有月余,這些稻田就要收割了,據說今年大多數農戶的畝產能夠達到九石干稻穀,試驗田那邊,預期目標是畝產十石干稻穀。”見李世民關注着沿岸的稻田,長孫淳解釋道。

“九石干稻穀,那就是七八石大米了,看來,此地百姓,只種三十畝垸田,也比其它地方種植八十畝永業田的產出還多,密衛的奏報所言非虛啊!”

聽李世民發出這樣的感嘆,出生關中世家,從來沒有下地干過活的韋妃接話道,“那老爺為何不讓此地的百姓,也像其它地方的百姓,也種八十畝地呢!反正這幾天您不是看過很多地方,都說是可以開發成高產垸田的好地,咱們大唐不缺地啊!”

聞言,長孫淳忙道,“這垸田裡的地想要高產,就需要費更多功夫去打理,其實每戶種三十畝地,已經是極限了,這三十畝地,百姓最多還只會種二十五畝水稻田,因為種植雙季水稻,需要搶天時,雖然種好了之後,百姓們會稍微清閑一些,但是搶種,施肥整田的時間,是非常忙的,如果錯過了時間,可能就無法完成雙季種植,而讓他們種植八十畝水稻田,那麼,即便是耕牛農具足夠,他們也只能胡亂播種打理,最終的產量,其實跟種植三十畝差不多。”

“那朝廷只給他們三十畝地,比別處少了五十畝,他們會樂意嗎?”

長孫淳笑了笑,又答道,“樂意啊!而且是非常樂意,地可不是給的越多越好,在民力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能夠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的土地的數量,就是最恰當的。

現在,只有別人羨慕本地的人,只種三十畝地,就能有好收成的情況,沒有本地的人羨慕別人種植八十畝地,也不如自己的收成的情況。”

長孫淳的這番話一說完,李世民的眼睛突然眯了起來,他想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李唐立國之後,因為地廣人稀,是以,將永業田,口分田的數量分的特別多,超過了歷朝歷代,許多府兵家庭,還因為有軍功,會額外的賜田,導致了很多百姓家裡需要種植一百多畝田,而這麼多地,百姓們真的種植的過來嗎?

實際耕種過幾次田地的李世民覺得,肯定有許多丁口不足的家庭,是種植不過來的,然而,此前朝廷,卻每季都會按照劃分的田地數量,去徵稅,這就很有可能導致一種情況出現,家裡丁口不足的人家,只種了少部分地,卻要交足所有田地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