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明宮,謹身殿中。

“皇爺,”一名立侍的太監輕輕道:“燕王世子來了。”

“叫進來,”一道蒼老而渾厚的聲音響起:“把帘子捲起來罷。”

很快有宮女子上來,輕輕將帘子捲起來——此時皇明的一應建築和擺設與後世清朝流傳下來的不同,就以華蓋殿為例,中為寶座,座旁列鎮器,座前為簾,簾以銅為絲,黃繩系之,簾下為毯,毯盡處設樂;殿兩壁列八個大龍櫥,其中貯藏着三代鼎彝,櫥上皆大理石屏。

御座上方罩着簾帳,是有帷幔有帘子隔開外面的,古人有言曰:“簾者,所以隔別內外,防閑廉恥,彼能卷之而無嫌忌。”早在《五代史》中就有記載,孟昶曾封寵臣王昭遠為捲簾使。而在此時,皇帝的登極大典上,就用了兩位將軍做捲簾人,後來冊封皇太子時也用了將軍做捲簾人,所以後世中一本名著《西遊記》中提到的“捲簾大將”沙和尚,就是從這兒出處的。

這一點是很明顯的漢族制式風格,不過斷送在了清朝。但是仍然保存在日本和韓國的一些禮儀文化中,比如後世日本明仁天皇舉行的即位大典上,天皇和皇后在“高御座”和“御帳台”兩座帷帳處登位,並坐在帷帳內與來賓見面。而韓國首爾景福宮勤政殿內寶座後面也有屏風,也有寶蓋,也有懸簾。

朱高熾見到了天顏,當即伏拜在地:“孫兒高熾,見過皇祖父。”

“起來,”朱元璋和顏悅色道:“兒是從諸王館過來的么?”

“回皇爺爺,”高熾道:“孫兒是從大本堂過來的,今日雖沒有先生授課,但是孫兒還是想要查看一些典章,所以聽聞皇爺爺傳喚,走來的快。”

“兒勤勉,”朱元璋欣慰道:“朕傳你來,也無他事,你且站過來些。”

朱高熾依言往前走了幾步,站在了階下。

“上階來,”朱元璋招手道:“朕這裡有通政司來的奏章,三百四十五本,是一天朕必須要看閱完的,各地奏章,都呈報的事情不同。朕今兒交給你一個活兒,你給皇爺爺分類奏章,看上面寫的事情差不多的,就分成一類;把你認為緊要相關的,單獨拿出來最先呈奏。”

朱元璋如此吩咐了,朱高熾倒也沒有面露難色,也沒有推辭拒絕,就躬身行了一禮,然後跪坐在御案旁邊,將散落的奏章一一閱讀起來。

就這樣爺孫兩個靜悄悄地,偌大的殿里,只有簌簌地翻閱和落筆的聲音。

如此一個多時辰之後,朱元璋終於抬起了頭來,指着自己面前的奏章問道:“兒給朕看的奏摺,都挑的是各地稟明旱澇災情、軍民墾邊和修渠塘水利的摺子,為何兒要挑這些奏摺上報呢?”

朱高熾站起來道:“回皇爺爺,《尚書》中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有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之言。如今各地旱澇災情關乎百姓的生存,而墾地和水利之事,有與耕稼息息相關,乃是百姓的衣食之源,是民生之所資。孫兒覺得這樣的事情乃是最要緊的事情,所以就擅作主張挑出這樣的摺子來,還請皇爺爺恕罪。”

朱元璋聽完之後,十分高興,問道:“兒生在皇家,沒嘗過苦頭,如何知道民間疾苦?”

“兒雖然天潢貴胄,”朱高熾答道:“但是自幼誦讀祖訓,皇爺爺愛民如子之切,孫兒如何不耳聞目染?且孫兒在北平時候,每年春耕時節,父王就令我們兄弟三人去體察民情,途中未乘坐車轎,而是一路騎馬前行,為的是可以看到沿途老百姓的生活情形,知道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孫兒也曾一日走過五十里地,北平周邊的縣城,稼穡畝產,俱都瞭然於心。”

朱元璋驚訝道:“可真?”

見朱高熾點頭,他便隨口問了一些稼穡的問題,比如如何起一撥土,耘一株苗,幾月當下,幾月當收——果然朱高熾沒有騙他,回答地絲毫不差。

朱元璋更加驚訝,甚至問了一些農民茠鋤、刈獲、載積、打拂、簸揚的事情,這些似乎只有老農才一清二楚的東西,問朱高熾,居然也頭頭是道。

朱元璋大喜道:“朕常常說,每一食,便念家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但是天下承平久了,朕這話,便沒人聽了,尤其是諸王,生長富貴,好尚驕逸,哪裡還能知道物力恆艱的道理!今日見兒對答如流,體恤民艱,心中喜悅,若是朕所有的子孫都如兒一般,那這個國家,還有什麼不興盛的道理呢!”

他又對朱高熾道:“朕的兒子里,除了先太子、秦晉燕周之外,其餘諸子都生在朕平定天下之後,所以不懂得天下得來不易的道理。也只有這五個兒子,養在皇后膝下,朕沒有怎麼教導過,但是他們都被皇后教導地很好,朕還記得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卻被皇后發到鳳陽住了三年才回來,住在百姓家裡,吃的用的都和百姓一模一樣,朕打了仗回來,見到這五個兒子,幾乎都認不出來了!一個個傻大黑粗的,吃飯的時候,米粒掉在桌子上了就拿起來吃,掉在地上也要撿起來吃下去,把朕這個餓過肚子的人都看傻了!這都是皇后教得好,會教!”

馬皇后對撫育在膝下的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和周王,確確實實盡到了人母的責任,甚至比朱元璋這個父親還教的好,幾個皇子被發配到鳳陽住了三年回來,這三年似乎給他們都打上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不僅僅是滿手的老繭,這些老繭朱高熾在自己父親和周王手上都見過,還有對普通百姓生活的認知,這幾個皇子就是現在換了衣服拿上鋤頭去地里,也只會被當做是農民,根本看不出是養尊處優的皇子。

而這種認知又被很好地傳給了下一代,雖然幾個藩王也有驕縱的兒子比如說周王家的有爋,晉王家的濟熿,秦王家的尚炳;但是同樣也有高熾、有炖和濟熺這樣的好孩子,在他們身上,朱元璋恍惚又看到了當年圍繞在馬皇后膝下的幾個兒子,一家人言笑晏晏的模樣。

而此時的後宮裡,郭寧妃也在同身邊的女官講着進京來的藩王之子的事情。

“聽說皇爺很喜歡高熾、有炖和濟熺這幾個孩子,”郭寧妃道:“尤其喜歡高熾,我倒也能猜出幾分原因來——皇爺是想起了先太子了。”

“皇爺年輕時候,不喜歡先太子那個脾性,”她回憶道:“說是不像他,老虎生出了綿羊這樣的兒子,好幾次先太子勸他少殺人的時候,父子兩個就動起手來。記得么,當年孫貴妃死了之後,皇爺想讓太子給貴妃服喪,太子不願意,皇爺就追着他打,但是別看太子那麼個斯文有禮的性子,認定的事情,皇爺也拗不過他。最後還是讓周王給貴妃穿了孝衣。就這樣氣得太子七八天都沒好好吃下飯,父子倆置了兩個多月氣。”

“先太子是皇后嫡子,”女官低聲道:“哪有讓嫡子給庶母服慈母喪的,太子自然不願意,就是最後攤給了周王,太子也不願意呢,說周王養在皇后膝下,也是嫡子,孫貴妃沒有兒子送終,偏要搶別人的兒子——這話傳到皇爺耳邊,可不是氣得皇爺當時都說出不要這個不孝的兒子的話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