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張勳帶兵返回壽春,楊弘早早在城門外等候。

大軍回來只前,楊弘已經得到陳到被呂布擒了的消息。

遠遠望見張勳,他催馬迎了上去:“張將軍……”

“唉!”見到楊弘,張勳嘆了口氣,懊惱的把臉偏向一旁。

“怎麼會這樣?”楊弘問道:“據說陳叔至與呂布交手僅僅一合,就被他給踹下馬去。他在官府後院與衛士比試,並不是這樣不堪一擊……”

“哪裡是陳叔至不堪一擊,我看就是他自己尋着被人羞辱。”張勳回道:“他與趙子龍廝殺,倆人不相伯仲。我本打算趁着呂奉先沒有趕來,先率軍衝殺一陣,可他卻死活不肯,說是趙子龍帶去的兵馬雖然不多卻個個士氣如虹,我軍不可能很快把他們擊破。一旦呂奉先到了,後果不堪設想。”

“他說的倒也沒錯。”楊弘皺眉點頭:“趙子龍領軍五千,我軍只有兩萬餘人。雙方人數雖然有些懸殊,廝殺起來沒有三兩個時辰也不可能分出勝負。”

“連楊公都這麼說,我還能說什麼?”張勳語氣更加懊惱。

“陳叔至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他被呂奉先擒了,要是被殺還好,萬一他投效過去,壽春可就麻煩大了。”楊弘臉色十分不好的說道:“呂奉先勝了這一場,我料定他很快就會來到壽春。沒了陳叔至,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

不等張勳回應,楊弘接著說道:“我覺着還是得像先前我和將軍商量過的那樣,請將軍護着陛下離開壽春,往南去投孫伯符。”

“孫伯符早年雖然追隨先帝,可他如今已是江東之主,而且早就和先帝反目。”張勳遲疑着說道:“我覺得還是楊公護送陛下去廬江投奔廬江太守劉勛。我與劉勛並不熟悉,還是楊公護着陛下去合適。”

“我請將軍去,其實還有其他原因。”楊弘說道:“我輔佐陛下多年,壽春政務比將軍熟悉。呂奉先帶來的多半是他從泰山招募的青州軍。青州軍雖然都是亡命之徒,可他們軍紀渙散也不是特別難以對付。只要我把壽春上下統籌得當,或許還有勝算。將軍要是留在這裡,只怕壽春上下並不肯聽從號令,反倒會加速破城。”

當年袁術稱帝,離不開身邊的幕僚慫恿。

慫恿他稱帝的幕僚就有楊弘。

自從袁術在壽春做了皇帝,楊弘一直協助他主持政務。

為了搜刮民財滿足窮奢極欲,袁術令人四處搜刮,其中也有楊弘一分“功勞”。

即便如此,楊弘畢竟在壽春位高權重,許多官員還是遵從他的號令,由他鎮守壽春,確實要比張勳留下強得多。

“可是……”楊弘理由說的充分,張勳卻很清楚,就眼下的形勢,誰留在壽春,誰戰死的可能越大。

他還打算分辨,楊弘卻不再給他機會:“張將軍不必多說,依着我說的去辦就是。”

知道不可能說服他,張勳只好回了一句:“楊公留在壽春,還請萬萬小心!”

“將軍放心。”楊弘應了,隨後對張勳說道:“張將軍,請!”

進了壽春城,楊弘和張勳的臉色同樣凝重。

楊弘說道:“呂奉先擒了陳叔至,他應該會很快來到壽春,將軍可不能拖延,還請不辭勞苦儘快帶着陛下離開。”

“先帝經營壽春多年,沒想到居然毀了在我們手中。”張勳嘆道:“要是壽春真的被呂奉先奪去,將來你我死了,哪還有臉面去見先帝?”

張勳語氣悲楚,楊弘也是一陣感嘆。

“呂奉先要是來了,楊公有什麼打算?”張勳突然問楊弘一句。

“除了死守,還能有什麼法子?”楊弘搖頭,一臉的無奈。

本以為陳到的出現可以扭轉戰局的頹勢,沒想到他們所倚重的將軍卻被呂布給擒了。

對守住淮南早不再做任何指望,楊弘唯一期盼的就是他能多守幾天。

即使多守一天,呂布也分撥不出人馬追趕張勳。

只要能把袁耀給送走,淮南就還有指望。

淮南袁家的根苗還在,效忠於袁家的人就會紛紛前去依附。

有張勳在一旁輔佐,用不了兩年,袁耀就有可能率領大軍殺回壽春。

他們把袁耀抽上帝位,那位小皇帝就沒做過什麼讓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可袁耀畢竟還年輕,再過兩年,他再成長一些,一直見證着逆境的他很可能成為手握大權的一方豪雄。

呂布即將兵臨城下,張勳也將帶着袁耀離開,淮南將來會怎樣,楊弘或許是看不到了。

心裡揣着這些念頭,楊弘也沒了說話的心思。

見他閉口不言,張勳識趣的閉上了嘴。

倆人在沉默中來到皇宮正門。

壽春城池不大,皇宮佔地也不是很多。

論氣勢,這座皇宮遠遠遜色於洛陽和長安的漢家皇宮。

可是要說精緻,洛陽與長安的皇宮甚至比這裡還要粗糙一些。

宮牆高聳,駐馬皇宮正門,楊弘和張勳隱約能看到皇宮中林立的宮室。

倆人帶着衛士進了皇宮,立刻就有常侍迎出來。

袁術的皇宮一切照搬漢家皇室,常侍也分為內外兩撥。

外院常侍與富人家的僕從沒什麼區別,他們依舊保持着男兒身,只是沒有皇帝的召喚,不得隨意進入內院。

至於內院的常侍,則被除掉了男人的特徵,與漢室的常侍相當。

迎出來的正是幾位內院常侍。

常侍躬身行禮,楊公和張勳並不和他們見禮。

楊弘語氣平淡的問了句:“陛下在做什麼?”

“回稟楊公,陛下正在後園與皇妃賞花。”帶頭的常侍回道。

“眼看呂奉先就要率軍來到壽春,陛下倒是好興緻。”楊弘語氣不是很好的說道:“像陛下這樣心寬,日子過的倒也隨意的很。”

“其實陛下每天都在憂勞國事。”常侍回道:“只不過想起國事多半由楊公和張將軍打理,他也就有了送些的理由。楊公和張將軍是陛下股肱,大事小情哪還有處置不掉的?事情有人辦了,陛下即使操心再多,也沒什麼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