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范堯臣頭一回吃飯吃得胃裡這樣頂得慌。

彷彿得人送了一筐新鮮的鶯桃,顆顆都又大又飽滿,紅得誘人,等到洗得乾淨了,正抱着框子一口一個地吃得高興——果然甜如蜜,滿口都是汁水果香,從舌尖到肚腹,無一處不滿足,叫人全然停不下來。

然而等到已是吃到框底了,一低頭,卻見下頭墊的荷葉上滿滿都是蠕動的白蟲,好容易吐出嘴裡尚未嚼碎的果肉,一隻粗線大小的白蟲已是被嚼成兩半,正掙扎着對着你的臉扭啊扭的。

欲吐而不能。

他回得公廳之中,靜坐了好一會,才把情緒平復下來,然則一看到滿桌子的奏章,那股子煩躁又忍不住犯了起來。

張瑚這一手,玩得他很是惱火。

若說是張瑚為了向自己示好,為什麼調用的是楊義府這個女婿,而不是自家手下得力之人?

他又是怎麼把這個傢伙挖出來的?偏生挖得這樣准,哪個最是無用,就要挖哪個!

若說張瑚是別有想法,可在誰人來看,又都不會這樣覺得。

而想到那個添頭女婿,前不久特意鄭重其事地同自己說,想要進都水監,更是叫他無法不多想。

若不是知道對方沒辦法搭上張瑚,他當真要以為,這是那蠢貨自己跑去投了敵。

他想想覺得不對,打鈴叫了人進來,正要將人打發去學士院中,喊那楊義府下了卯去范府等着,卻見一人自外頭進得來,道:“官人,學士院中來了人,說是小姑爺有事情來尋,問您晚間約莫幾時回府。”

原是打范府來的老僕。

此時早過了下衙的時辰,范堯臣將手頭要緊的公務處理完了,也不再耽擱,後腳就回了府。

楊義府正坐立不安地在廳中等着。

他手中端着茶,見得范堯臣進來,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連那茶盞都忘了放下,徑直迎了上去,也顧不得旁的,急急道:“大人,我下午得了吏部同流內銓的調令,這是怎的回事?”

一臉的無辜與着急。

過了這半日,范堯臣已是有些平靜下來,只問道:“什麼調令?”

楊義府面上有些猶豫,左右一看,見也沒什麼旁人在,也不再藏着掖着,道:“說是讓我去知都水監主簿公事。”

又道:“原先聽得大人說不妥當,怎的忽然改了主意?我還以為不成,早間才叫人來說,要選那漕運之職,也託人去尋了發運司,正準備要些往日宗卷回來好生學學。”

他雖是兩張臉戴了多年,卻也是頭一回行這樣的事情,到底有些心虛,哪怕心中早已想過千百回應當如何應對,然則真正對着范堯臣那一張臉,仍舊有些緊張。

先頭說了兩句,又見范堯臣只看着他不回話,便只好喋喋不休,想着法子給自己撇清關係。

范堯臣雖是有了疑心,卻是無論怎樣,都不敢相信婿竟能有那般能耐,是以此時見得他這般行狀,也只以為是小輩頭次遇得如此事情,沒個準備。

奏章已經批了,調令也已經下來,還是知都水監主簿公事這樣的差遣,實在也十分難得,若要叫楊義府推拒,這樣的話,范堯臣便是想要開口,也不太好說。

他想了想,問道:“這一樁差遣,與那管勾漕運的差遣,你更中意哪一個?”

楊義府聽得心跳都走空了一拍,失聲問道:“這……差遣已是下了,小婿中意不中意,又有何用?”

又道:“小婿人微言輕,官職也低,便是推拒……也無處可推罷?況且學士院中人人已是知道……”

他實在想不到,會從范堯臣口中聽到這樣的話,毫無準備之下,那話衝口而出,早沒了邏輯。

范堯臣解釋道:“若是你中意那管勾漕運的差事,等我接了都水監丞之職,另從發運司找人過來接你的位子便是。”

楊義府嚇得腳都軟了,勉強道:“大人……這樣……並不是很好罷?聽聞此事乃是太皇太后親自過問,又是那張瑚提的,雖是大人並不在意,卻不值當為了這樣一個小小的差遣,才接了新職,便同他們打對台。”

又道:“小婿只求做事,究竟是個什麼差遣,其實並不很要緊,只看大人所想便是。”

他雖是面上說得好聽,可話里話外,明顯很不願意再換。

范堯臣也不強求。

他早知道,這女婿其實心中最是中意的還是都水監的差遣,是以此時見對方這樣,倒也不很意外,只問了兩句,聽得他說近日並無什麼意外,也未遇得什麼旁的事情,更未遇得什麼人,便不再管。

一時楊義府又道:“大人且放心,我那差遣,乃是與張瑚相搭手,聽聞他欲要在新鄭門、揚州門外汴河當中使那浚川杷,再做束水沖沙之法,有我在其中看着,便是不能起得什麼大用,見得不對之時,也能幫着攔阻一番。”

***

眼見就要到得春汛,先頭連着下了幾場大雨,比之從前,汴河水位已是上漲了許多。

但凡京城百姓,俱是年年要同汴河、黃河水打一場大戰,見得春時、夏時下雨,事關自身,個個都心驚膽戰。

是以聽得說都水監得了新法,要在新鄭門、揚州門外行事,坊市間都沸騰了起來。

那李公義獻上鐵龍爪揚泥車法,得了八百貫,又有張瑚示意,幾條街大吹大打地送了錢過去,滿城沒有不知的。眼下要用此法來浚河揚泥,滿城俱是好奇,人人都要多打聽幾句,問得清楚了時間、地點,但凡那一日沒有什麼極要緊的事情,俱是想要去看熱鬧。

季清菱自然也得了消息。

松節站在下頭,面上表情十分不滿,喋喋抱怨道:“也不知道那都水監中的毛病怎的這樣多,好好的清淤通渠,自做事情便罷,偏偏要嚷嚷得盡人皆知,此時一城上下都要去湊轟,少說也有十數萬人之多,若是出了踩踏,誰人來管?”

又道:“京都府衙上上下下都在罵,也不敢給旁人聽了,只好同我們哭,說是人都抽乾淨了,也不夠用的,正要請中書調用禁軍管當日秩序,唯恐出了什麼大岔子,也不知道誰人來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