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看着張鄉紳送過來的五十兩銀子唐寧是真的心動,因為現在他家裡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而他又不方便把現實里的錢拿出來,所以這五十兩銀子真的是解決了燃眉之急,但表面上還是得客氣的推脫:“老先生您這、晚生萬萬不敢收!”

張鄉紳把臉一板:“你我年誼世好,就如同至親骨肉一般,你這樣子那就是見外了!”

反覆推辭幾次之後,唐寧這才將錢收下,作揖道謝,又聊了一會兒,這才將張鄉紳禮送出去。

看着這位又送銀子又送宅子的張鄉紳張靜齋的背影,唐寧不由得是大為感慨,怪不得這麼多讀書人都拼了命的去參加科舉呢,怪不得范進都考到了五十多歲還在堅持考試,因為只要你考上那就真真正正的是鯉魚跳龍門、鹹魚大翻身啊!

來之前唐寧在網上搜索范進中舉的相關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些網友不理解,為什麼范進一中舉張鄉紳就迫不及待的跑來攀交情還送銀子送宅子,這范進不就是考中了個舉人么,又沒當什麼官,犯得上這麼巴結他么?

這麼問的朋友是不明白“舉人”這個身份的含金量,首先只有考上了舉人,你才能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也就是進京考進士,而一旦考上進士,哪怕是最後一名,外放之後那就是正牌子縣令,換到現在就是縣高官,然後只要你不犯大錯都不用有什麼功績,最後都能熬上市高官。

而如果你覺得自己考不上進士,放棄進考機會直接參与選官,那麼就可以在縣裡實權部門做個佐貳官,運氣好、會交際的話,工作幾年撈個縣令也不是沒可能。而且那時候政府權利不是現在政府可比,真正是生殺予奪在乎一心,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范進中舉後張靜齋的拜會就約等於一個縣城裡忽然一個破落戶確定至少要當上副縣長了,討好一個這種級別的官員,那送幾套房子一點銀子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而且你要是真等到人家考上進士之後再送的話,那這點錢這點東西可就拿不出手了,另外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來的有價值?

送走張靜齋之後,唐寧從這五十兩銀子裡面拿出了兩錠,遞給剛剛從堂屋出來的胡屠戶說道:“剛才勞煩岳丈費心,不但拿了五千錢的喜錢,還幫忙置辦酒席,這兩錠銀子,也不敢說還,就當做小婿孝敬岳丈的。”

“這、這、這本來就說好是賀你的,哪有再往回拿的道理。”胡屠戶故作不悅的說道,但他嘴裡雖然這麼說,可是大手卻把銀子攥的緊緊的,更好笑的是居然還把握緊的拳頭遞到唐寧的面前,好像一副想把錢還回去的樣子。

看到這一幕,唐寧差點憋不住笑,但還是好心的勸道:“要不這樣,這些銀子先寄放到岳丈這裡,等我這兒的錢用沒了,我再來找岳丈討用。”

有了這個台階,胡屠戶就理所當然的將銀子揣了起來,嘴上還附和道:“那好吧,不過賢婿你現在結交上了張老爺,他家的銀子那可是海了去了,保不齊比皇帝家還多呢。”然後轉頭對自己的女兒說道:“早上從家出來的時候,你那個該死的兄弟還在說姑老爺的壞話,等我一會兒回去罵死那個砍頭短命的奴才!”隨後這才笑眯眯的離開了范家。

胡屠戶走了之後,范家總算是清凈了下來,范進正要將家裡散亂的桌椅板凳收拾一下,妻子老娘連忙一邊搶着做一邊說道:“哎呀、相公,你現在都已經是舉人老爺了,怎麼還能做這些粗事兒!快快停手,我來做就行了。”

唐寧嘆了口氣道:“現在這也沒有外人了,就咱們娘仨還說什麼老爺不老爺的,娘子和娘親你們這些年跟着我都吃了不少的苦,不過現在咱們總算是熬出來的,以後娘親您就能享享清福,娘子你也能多置辦點衣服首飾了,而且我估計再過兩天咱們家就連僕人都有了,所以這些活計以後咱們也沒機會做了。”

“啊?!還要僕人幹嘛?咱們也沒多少活,我跟你娘子就能忙的過來,而且雖然剛才張老爺給了你五十兩銀子,可如果雇僕人的話,那這些錢根本就不抗花啊。”范母連忙勸道。

唐寧笑着解釋道:“娘親您剛才也聽到了,這張老爺送給了我一套三進三間的房子,只靠您和娘子可是打掃不完的,而且現在您兒子都是舉人了,怎麼可能還讓您干這種粗活呢?至於銀錢根本就不用擔心,這幾天還會有人來送錢的,尤其是田產,起碼也會送來幾百畝地,沒準連奴僕都有人送呢。”

“為什麼會有人送來這麼多田產啊?”范母不解的問道。

“因為把田產歸到我的名下可以不用交稅啊!”唐寧淡淡的解釋道。

按照明朝時期的制度,舉人可以免除門下幾十人的稅賦和徭役,如果你是一個富農,給朝廷要交1分稅,冬天還要去修河堤,現在掛到舉人老爺名下為奴,商量商量,給舉人老爺每年交5厘,稅少了,還不用去上工,這特權是實打實的經濟收益啊。

而秀才只能免2人的稅役,秀才到舉人,在經濟上是量變引起的質變,只需要這個特權,就可以徹底脫離勞動生產,成為統治階級。

事實證明,唐寧說的一點都沒錯,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沒過幾天,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不過這個時候唐寧卻想起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這件事如果不妥善解決,那自己“考上進士”這一主線任務最少就得拖上三年之久。

PS:明清時期的舉人在當地那就是土霸王一般的存在,這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孔乙己》里的丁舉人和《阿Q正傳》里的白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