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宴會,依舊是賓主盡歡。只不過,沒有女樂助興,端上來的菜色也沒有吃掉什麼,一眾瓊州府的大商賈的嘴巴卻基本上沒有片刻停歇,弄得蔡誠在離開酒樓時肚子竟然還叫了起來。

前景很廣闊,願意去賭一把的也大有人在,畢竟付出的其實也不會太多,但收益上面如果真的如其所言的話,那麼卻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有利可圖,人們就會趨之若鶩。離開了酒樓,蔡誠直接回返客棧,仔細回憶了一番宴會的過程,以及那些商賈的表現,隨即又出了門,直奔府衙而去。

收購糧食的事情需要軍方和官府的從旁協助,給予一定程度上的幫助。陳凱有書信送到,蔡誠也免不了要殷勤些,到了府衙,鄭省英早已下值了,聽他來,派人將其請到了書房,那邊匆匆的扒拉了兩口飯,便連忙趕了過去。

“購糧的事情如何了?”

“回府尊的話,那些商家都願意發動關係,具體能夠收購多少,現在還不好說,但是以小人看來,他們大都還算是有誠意的。”

“那就好,那就好,莫要誤了國姓和撫軍的大事才好。”

鄭省英是鄭成功的族弟,在陳凱手下作為地方行政官員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他是鄭氏子弟少數能進得了行政口的人物,能力什麼的都是有目共睹的,這兩年擔任瓊州府知府,對內安撫民眾,恢復生產,對外則力抗着粵西文官集團的壓力,不給他們侵蝕島上權利的機會,從來都是做得很好的。

這一遭,主要還是福建經濟戰的後遺症。那裡的經濟崩潰,使得清廷的統治土崩瓦解,而明軍輕而易舉的奪佔了全省,同時也接下了這個包袱。於這一點上,鄭省英是非常清楚的,遠比林察和杜輝更要清楚,那便是源於他的身份,他在鄭氏集團內部的關係,使得他是整個廣東第一個,也是最清楚那場大變是有陳凱一手促成的,其中的敬畏油然而生。

經過了去年的奮戰,福建那邊自然還需要加大力度恢復,他也在從旁協助,比如調運糧草等等。而這一次蔡誠的到來,以及陳凱在此前一兩日送來的書信里也都寫得明白,要對控制區的經濟進行重新整合,以煥發出更大的能量。自從看到這樣的文字,鄭省英便對此期待萬分,待到蔡誠趕來,第一件事還是去堵福建的窟窿,但是堵窟窿的同時也在為下一步的大舉做着準備。

“撫軍說了,等這些人把糧食運來了,再做後續動作。不過,前期的準備工作,還少不了府尊操心。”

“蔡員外說笑了,撫軍的命令本官自當竭力完成。更何況,本官對於撫軍會拿出何等手段也是充滿了期待的。”

宴會過後,瓊州府城的商賈們紛紛發動關係,前往ānnán黎朝的阮主、鄭主控制區去收購糧食,更有甚者甚至跑去了莫朝、占城、真臘等地收購,看上去很是一個動力十足。

約莫也就在這時候,瓊州府西部的石碌礦場那裡,副將蔡元也收到了陳凱的書信。書信中高度讚賞了石碌礦場在大軍急需鐵資源之時加班加點的開採工作,就蔡元提出的問題,陳凱也做出了解決方案。

“閩省收復,興寧、長樂、程鄉三縣掌控在手,接下來幾年的鐵礦石和鐵料緊缺度會大幅度下降。既然如此,石碌方面當重新以開採銅礦為主,人力大致維持不變,接下來會有新的機械投入使用……”

陳凱說得清楚,蔡元自然按照指令對開採進行更改。瓊州府地面兒上,現階段的變動還不是很大,依舊保持着一個平穩的發展態勢。這一點,在潮州也同樣是如此,但是比之瓊州,這裡毗鄰福建,糧食本就是大筆大筆的發運,周邊也沒有什麼可以收購的所在,全憑本地產量。不過有一點卻是極好的,因為潮州推廣了稻田養魚等複合型農業生產方式,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且還有諸如魚類的附加產出,對於當地的食品價格的震動也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巨大。

這段時間,寄居潮州的廣州百姓開始陸陸續續的登船返回廣州。陳凱為了能夠讓他們重歸故里,因此與督師、總督之間爆發了激烈衝突的事情也誇大其詞的在潮州地面兒上傳播開來。廣州百姓自是感恩戴德,就連那些潮州人以及旅居於此的其他地方人士,也免不了要贊上一句言出必行、不畏強權。

廣州百姓開始離開,按照前約,那些當初分給他們的土地也就此收回。這些,都是耕種三四年的熟田,官府都曾組織修建過各種水利設施,可以說是只要天公作美,**不出,種了就會豐收。

這塊兒肥肉,潮州本地的士紳、地主們早就盯上了。比之自耕農,他們也有着更強的經濟實力,田土在潮州府衙的主持下迅速發賣,而他們則僱傭了更多的佃戶就着農時抓緊時間恢復農業生產工作。

潮州府城南的那片廣州百姓聚居區,現在早已是人去屋空。不過,田地上已經有了不少人在耕作,他們都是受雇而來的佃戶。其中有一些並非本地的,還得到了房屋用以棲身,只是工錢更少或是租子更重了。

水渠的另一側,本地百姓的那處村落旁,一個院子拔地而起。院子里,一個儒衫衣角打着補丁的讀書人正在搖頭晃腦的帶着一群本地孩童開蒙。

按照陳凱的布置,田土盡數賣給那些有力人士,但是所得銀兩方面,則要在那些聚居區附近開辦學堂,僱傭教書先生,同時留下了部分作為書院的學田存在。這,也是惠及本地百姓的一項福利政策。

土地,素來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田土發賣,士紳和地主們有錢有勢,自然是有着獨吞的能力,甚至就算是官府有意抑制兼并,也往往只會招致士紳、地主們的反感和抵觸。但是,中國人還有一件事情是極其重視的,那就是讀書。耕讀傳家或是詩禮傳家的大家族往往都有家學,官僚家庭更是如此,於普通百姓,就只能寄希望於那些屢試不第的酸秀才們藉此謀生,照例交納束脩等等,好為孩子的將來某一個更好的出路。

這些新建的學堂,有學田作為供給,學費是有大幅度減免的。與此同時,一些屢試不第的儒生們也得到了用以養家糊口的工作,雖說是並非能夠直接做官,但是有了這項收入,便可以購買更多的書籍,與其他讀書人結交,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朗朗的讀書聲中孕育着希望,學生的家長為此感恩戴德,本地的里正、鄉老乃至是府學縣學的教導、教諭們也深感欣慰,就連那些士紳、地主們對此也是大加讚賞,因為這些貧苦學子,往往開蒙之後就不會再繼續進讀了,而是找一些諸如賬房先生之類的工作用以養家糊口,這些就都是潛在的僱員,而且不太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子弟的科舉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