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關羽等到烏桓中郎將宗員,以及匈奴中郎將張修後,三方合兵一處。

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兩人居然都湊足了五千兵馬。

雖然,兩人麾下兵馬大多都是新兵,戰鬥力非常有限,卻也讓關羽壓力稍減。

有了兩人麾下兵馬,再加上本部五千步騎,關羽麾下已經擁有一萬五千人。

除此之外。

鄉間招募的鄉勇,以及從并州各郡縣徵調的郡兵,共有五千人。

如此,關羽統領兵總兵力達到兩萬五千人。

“兵力還是不夠啊。”

關羽騎在馬上,臉色有些凝重。

歷史上。

皇甫嵩、朱儁兩位名將,統領北軍五校及三河騎士,共四萬餘精銳。

再加上當地郡兵,以及孫堅所統領的義軍,初期失利,被波才圍困於長社。

若非皇甫嵩使用火攻,正好又碰上曹操率領的援軍抵達,也不見得能夠獲勝。

後世網絡上,很多人說黃巾軍沒有紀律,缺乏裝備,戰鬥力低下云云。

關羽了解過那場起義,卻並不這麼認為。

張角三兄弟籌劃十年之久,對武器肯定早有準備,核心黃巾軍私下絕對有訓練。

否則,黃巾起義初期,也不會那麼威風了。

也許有人會說,黃巾起義初期順利,那是因為漢王朝沒有做好準備。

不可否認,的確有這麼方面因素,卻也並非全部。

黃巾軍戰鬥力雖然不及官兵,卻也弱不到哪裡去。

黃巾軍之所以兵敗,也有很多方面因素。

不過,最重要的兩點內在原因,卻是由於缺乏優秀統帥,以及兵力太過分散。

假如波才是位優秀將領,不會被皇甫嵩火攻之計擊敗,潁川戰局可能就要改寫。

除此之外。

這場起義,百萬黃巾看似聲勢浩大,卻也分散在各州郡,其中還有許多老弱。

真正能戰之兵,最多不過五十萬。

黃巾起義主要分為三大戰場。

第一戰場,乃是波才率領的豫州黃巾,具體兵力未有記載。

然而通過官兵斬獲,大致推算在十萬以內。

第二戰場,乃是張曼成、趙弘、韓忠、孫夏率領的荊州黃巾,總兵力十餘萬。

第三戰場,乃是張角三兄弟率領的冀州黃巾,總兵力在二十五萬上下。

五十萬可戰黃巾,分布在大漢三郡之地。

他們既要應對豪強、義軍,又要與當地郡兵作戰。

當皇甫嵩、朱儁,率領四萬餘大漢精銳,再輔以各地郡兵、義軍,逐個擊破也就不令人驚奇了。

特別是張角死後,黃巾群龍無首,成了強弩之末,敗亡已成定局。

饒是如此,皇甫嵩北上接收盧植兵馬後,與張梁交戰仍然不能攻克。

最後,皇甫嵩還是設計才能斬殺張梁,大破黃巾。

若細細思量,大漢王朝這次參與平叛的兵力,卻也不在少數。

僅僅皇甫嵩、朱儁,麾下就有四萬餘兵馬。

至於盧植,所率領與黃巾主力周旋的兵力,史書上並沒有記載。

不過,盧植前期能夠連戰連勝,甚至把張角圍困於廣宗,料想兵力也不會太少。

再加上各地郡兵、義兵,以及豪強大族私兵。

這場鎮壓黃巾起義的總兵力,至少有二十萬之眾,甚至可能會更多。

以二十萬對五十萬,看似差距很大。

然而。

考慮到黃巾太過分散,以及郡兵守城佔據地利優勢緣故,局勢仍然對漢王朝有利。

故此。

黃巾起義時,總兵力雖佔據優勢,局部戰場優勢卻也不太大。

可是現在,關羽手中只有三萬兵馬。

最為重要的是,這三萬兵馬還不是皇甫嵩、朱儁麾下精銳,反而是烏合之眾。

就算關羽本部五千兵馬,也只有三千騎兵乃是精銳,其餘兩千都是新兵。

除此之外。

張修、宗員兩人麾下兵馬,絕大多數也都是新兵。

三萬人中,真正有戰鬥力的精銳,甚至不足一萬。

其餘士卒,恐怕也和黃巾軍戰力相當,甚至還比不上豪強、大族私兵。

反觀張角。

冀州來黃巾軍老巢。

起義之初,巨鹿郡、安平國以及清河國大部分地城池,就已經被黃巾佔據。

這裡聚集了黃巾軍最強大的主力,可戰之兵有二十五萬左右。

要知道。

這三郡之所以如此迅速淪陷,也與百姓受壓迫過甚,大多信奉太平道有關。

三郡中任何一個郡城人口,都要超過整個并州人口總數。

三郡總人口逼近兩百萬,甚至比三國後期整個蜀國人口還要多。

再加上這裡又是張角老巢,二十五萬可戰之兵都是保守估計。

如此龐大兵力差距,再加上還有張角坐鎮冀州,也怪不得關羽感到壓力了。

常山國,元氏。

常山國國相、國傅,聽聞關羽領兵抵達,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率眾出城相迎。

常山國乃常山王封國。

所謂國相,與郡守相當,負責處理郡國大小事務。

至於國傅,卻是郡國特有,專門輔助國王個人,也是朝廷派出監視國王的眼線。

國王雖然是郡國名義上擁有者,國相、國傅卻都由朝廷任命。

“見過關將軍!”

國相、國傅及常山國眾官吏,看到關羽及其後面持節的張飛,全都不敢怠慢。

所有人,全都躬身行禮。

“國相免禮!”

關羽翻身下馬,扶起常山國國相,而後令徐晃在城外安營紮寨。

關羽自己,卻是帶着張飛、賈詡,以及百餘親衛進入城中。

“常山王何在?”

關羽環顧四周,始終沒有看到常山王,當即出言詢問。

國相、國傅對視一眼,全都苦笑不已。

“常山王見黃巾勢大,又有甘陵王及安平王為前車之鑒,早就帶領家眷逃離常山。”

這件事雖不光彩。

然而面對關羽詢問,兩人倒也不敢隱瞞。

關羽聞言,眉頭微皺。

甘陵王乃清河國封王,安平王乃安平國封王。

黃巾起義剛剛爆發,這兩人就被太平道信徒捉拿,送到張角那裡。

後來,二人被殺掉祭旗。

兩位身份尊貴的王爵,就這樣輕易死了,也難怪常山王心中畏懼。

不過甘陵王及安平王被殺,倒也是咎由自取。

若非二人壓迫百姓過甚,也不至於有此下場。

“冀州局勢如何?”

關羽暗自嘆了口氣,再次出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