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的確是好久不見了……

褚嫣然感嘆着……她印象里,這個好久大概已經快有十五年了吧。

即便是在噩夢中,地下基地被入侵的時候,付一涵也沒有和褚嫣然她們在一起,當時褚嫣然記得付一涵正在參與“太極三號”的第五次撞擊試驗。

現在再見到她的時候褚嫣然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

只是……

“怎麼?是不是很驚訝我駐顏有術啊?”付一涵雖然成熟了許多,也沉穩了許多,但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並沒有在她的臉上刻下多少風霜。

褚嫣然反問道:“這就是永恆基因的力量嗎?”

付一涵笑了笑,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她也反問道:“看來你真的什麼都不記得了啊?”

褚嫣然苦笑一下:“不是什麼都不記得,而是這四十六年對我來說就像一場夢,我清楚的記得夢開始的地方,但越是仔細的回想,就越是記不清夢裡發生過什麼了。”

“唔,這比喻不錯。”付一涵端來兩杯咖啡。

不過褚嫣然不太喜歡這種味道,她說了聲謝謝就把咖啡放在一邊了。

“你現在在這裡……是做哪方面的研究的?”褚嫣然問。

付一涵喝了一口咖啡後也放到一邊,然後敲了敲桌子,隨後一個全息投影畫面出現在兩人面前。

“我在研究‘切片宇宙’理論,同時觀察‘混沌起源’。”

褚嫣然對這兩個東西並不陌生。

因為大都是他們當初在一起搞學術研究時設想過的理論模型。

所謂“切片宇宙”是在“多元宇宙”的基礎上擴展出的一套人類視角的“多元宇宙觀”,它是在基礎的“多元宇宙”概念上加以約束,並確定了“切片理論”。

而“切片理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理解的話,就好比現在我們面前一快糕,然後我們拿起刀將它按照相同的厚度和切角切成“糕片”。

而這時,如果我們把“糕”視為我們現在所處在的宇宙,“糕片”就是在我們的宇宙基礎上被“切”出來的“片狀”宇宙。

“糕片”雖然不具備最初的“糕”的厚度,但是如果從去除高度的角度去觀察,我們依然可以相信它就是“糕”。

同時因為我們事先是知道“糕”的厚度的,所以,當我們擁有“糕片”的時候,只要賦予它“高度”,它就可以重現一個完整的“糕”。

用這樣的概念來理解“切片宇宙”的話,我們就等同於從我們的世界中“切出”了一個只需要固定“高度”就可以順利上升還原“基宇宙”的平行空間。

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就好像我現在給你拍張照,雖然得到的照片和“切片宇宙”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合理的“高度”數據,我們就可以直接利用這張“照片”還原出拍攝時的真實場景。

依照這一理論,我們是完全可以認為的創造出與我們當前的世界完全復刻的“平行宇宙”的。

更有意思的是,這一概念的最初提出者並不是褚嫣然,而是作家游格格。

她的原話是:“作家的思維天馬行空,雖然很難具體的描述出來,但我們僅憑想象力也能在腦內創造一個宇宙,而這種想象力卻又取材於現實世界,所以我有時就在想,如果有一個超級相機,它能把用一張照片把地球拍進去,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們可以通過這張照片在電腦中復刻一個地球呢?”

這個想法其實內在的核心並不是原創的。

因為國安處內部就存在一個“模擬地球”。

雖然與游格格所期待的那種“復刻”地球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這顆運行在國安處中央核心內的“模擬地球”每天都在利用全球採集的數據逐步完美化,同時,在它不斷完美化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可以利用現有的數據推演地球的氣候、地質地貌的未來變化了。

而如果把“模擬地球”的概念上升到游格格期待的高度,然後再結合“多元宇宙”概念,“切片宇宙”就有了雛形。

“切片宇宙”雛形誕生後不久就被公布在國安處內部交流lùntán里,很多科研人員都對此很感興趣,他們會在工作之餘加入到討論之中,並把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融入其中。

但誰也不曾想到的是,最開始被大家當做閑來無事時的娛樂內容的“切片宇宙”理論居然逐漸進化為具備可實踐前景的具體科學探索方向。

並且,在“切片宇宙”的基礎上,還誕生了“混沌起源”這個衍生理論。

相比較“切片宇宙”的理想化,“混沌起源”似乎要具體且更有說服力。

因為“混沌起源”理論本身就是對“切片宇宙”理論存在的漏洞的一次次分析總結得出的,它是依賴於現實的理論。

其中最讓褚嫣然記憶深刻的就是在曾一傑的“碳基”、“硅基”和“霊基”生命研究報告基礎上深入探討的“變化向量”。

通俗的來說,“混沌起源”主張一切事物發展的不可確定性,以確保秩序存在的意義並否定“天命論”,這是一個極深刻的哲學理論。

在此基礎上,主張者提到了“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傳承方式對比。

而讓人比較容易去理解這其中察覺的比喻就是“老師”與“數據轉移”。

我們都知道人類傳承文明的重要環節就是“老師”這個概念,在大劉中也提到過教師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性。

可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越來越傾向於“硅基”生命的“數據轉移”式文明傳承。

因為這樣的傳承方式相比較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師來說更加高效、具體。

但這種“高效”和“具體”的文明傳承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因為這就好比蓋樓一樣,如果在起點就有一塊磚偏離了正確的方向,那麼按照“硅基”生命的傳承方式,這座樓會逐漸蓋成斜的,並最終因為重心逐漸偏移的問題坍塌。

原因就在於起點的“具體”被完整的保留被延續了下來。

而反觀人類的傳承方式,“老師”也許會在大樓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指導上的失誤,但只要有撥亂反正的變量存在,整體能夠維繫在正確的方向,就算大樓蓋的不那麼規整,它依然是可以被蓋起來的。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種片面的見解。

就比如美國的一些研究人員,他們認為硅基生命如果存在,並作為高智慧生命體,它們一定也具備自我檢查的能力,也就是說,它們是能力對最初的錯誤進行修正的,也就不存在錯誤的角度被無限“具體”的延續的可能。

而且,對比之下,我們人類的文明發展中,很多謊言和謠傳也可以主導社會主流意識很多年,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教皇統治時期的各種神話傳說和“天圓地方”概念,這時候人類是不是也在採用硅基生命的“具體”傳承辦法呢?

對此,支持者們並沒有被問住,反而他們的說法要更加具備說服力。

首先他們提到了在教皇統治時期,世界上的大部分地球民眾受教育程度都是極為低下的,知識認知的不對等才是造成謊言欺騙主流意識的主要原因,而如今,社會文明程度已經很高了,即使是在貧苦地區,也有德才兼備的老師在支教,這個時候,即使是不知道喬丹和成龍是誰的孩子也可能已經很清楚地球是圓的,它圍繞太陽公轉這樣的常識。

而這一常識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因此,教皇時期不具備參考價值,我們應當探討當代“老師”對於發展變量的重要性。

……

褚嫣然曾經也是眾多支持者之一,因此對於這方面的探討她的記憶最為深刻。

當有人問起這種“變量”和“混沌起源”有什麼關聯的時候,褚嫣然用自己作為例子解釋道。

“我父親在我還沒記事的時候就犧牲了,但我從爺爺口中認識了我的父親,因為我就他的延續,我有着和他一樣的鼻子,一樣的發色,一樣的腳底板,但同時因為父親離開的早,我沒能繼承他的脾性,很多地方和他都是不同的,這一點在認知方式和觀念感悟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但我也聽爺爺說過,我父親是和我奶奶一樣有些固執且保守的人,所以,我爺爺常說,如果我父親還在世的話,我可能就成了oL然後早早的嫁人了。”

這個例子似乎有點奇怪,不少人也沒聽懂褚嫣然想要表達什麼。

但也有人給出了注釋。

褚嫣然在父親去世後就一直跟在爺爺褚紅軍身邊,並接受身為大學教授的褚紅軍的熏陶。

可以說,褚紅軍既是褚嫣然的親人,也是褚嫣然的老師。

褚紅軍作為老一輩的,思想開放較早的科研人員並不像一般傳統家庭中的父親那樣傳統且充滿控制欲,所以,在他的教育下,褚嫣然的思維茁壯成長,並建立起了屬於她自己的一套特殊的“數學理解”方法。

在這裡,褚嫣然就是充滿不確定但又在秩序之中的“混沌”。

秩序擺正了褚嫣然的處世為人,“混沌”的變量給予了褚嫣然發散的思維和不斷進步創造的力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