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前情提要:在關德厚被禁制管理後,卓知雯原本以為事情會告一段落,卻沒想到這一切只是開始。神秘人告訴卓知雯,事情遠比她想象中的要複雜的多,而且揭開這一切真相的關鍵點就在一張照片上{對應第875章}。照片中的三人分別是褚嫣然、游格格和貝蒂。給出這些線索的神秘人還留給卓知雯一個可單向鎖止反追蹤的u盤用來收集證據,但在卓知雯去拿的時候,意外再次發生……

******Ps:該部分關鍵人物為卓知雯、關德厚、褚藝霖、游格格、張豐宇、納莎波娃、李紹安等;具體時間節點為2030年8月中旬******

突然bàozhà的魚缸的確嚇了卓知雯一跳,但並沒有傷到她。

可是當卓知雯看到被炸的四分五裂的金魚的時候卓知雯明白了,這是證明給她看的,那些傢伙有能力奪走她的兒子。

還好這次bàozhà威力不大,卓知雯的兒子只是愣了一下,沒有被嚇哭。

但是卓知雯內心卻惶恐不安,她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這一情況。

按理說,最妥當的辦法就是按照對方的要求去做,可是……那也就意味着卓知雯背叛了國安處,並且極有可能掉進一個令她無從掙扎的深淵。

入夜。

將兒子哄睡後,卓知雯打開自己的私人電腦,開始通過公網檢索有關褚嫣然、游格格和貝蒂三人的信息。

三人中,關於褚嫣然和貝蒂的報道都非常少。

對比之下,游格格簡直就像個大明星,檢索得到的信息多達一千多萬條。

‘這個游格格不簡單啊……’卓知雯也不算太在意,暫時把游格格放到了一邊,先看公網上對褚嫣然和貝蒂的報道。

其中一篇由國際科學雜誌周刊發表的文章中詳細的介紹了褚嫣然,內容包括她的個人信息,畢業院校和取得榮譽。

但看這些,用天才來形容褚嫣然一點都不過分。

不過沒什麼新奇的,卓知雯加入國安處之前就知道中國區這邊有個褚紅軍,這位頂級科學巨匠有個孫女叫褚嫣然。

大致瀏覽完了這些,再看貝蒂的,一樣是個天才少女,只不過和褚嫣然比起來,貝蒂的榮譽要少很多,倒更像是個很用功的,但仍是少了點靈氣的精英人才。

最後再回到游格格這裡。

關於這個女人卓知雯在接手關德厚的事情之前就了解了很多了。

現實反思派大作家,她的書暢銷全球,但也被很多地方列為jìnshū,就比如中國……在中國國內你是買不到游格格寫的那本《自有覺悟》的,只有大學畢業了,你才有機會從網絡上找到它的官方刪減版。

不過卓知雯手裡倒是有這本書,而且還是典藏帶手稿的版本。

這本書之前卓知雯看過,初時不知所云,再看內有乾坤,可是當你真的仔細讀的時候卻發現又完全看不透作者在表達什麼了。

從書櫃對底邊把這本書重新找出來攤開在桌上,卓知雯發現裡頭還夾着自己之前做的筆記。

這是她的閱讀習慣,不管是什麼書,喜不喜歡,筆記都可以幫助她更好的完成閱讀。

有了筆記就好辦了。

卓知雯先把自己的筆記打開。

一開頭她就看到了自己之前對這本書的拆解分析圖。

《自有覺悟》共有上下兩卷,總計一百九十五章。

上卷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游格格在第一次自殺前的灰暗人生,透過她的日記,讀者可以十分清楚的感受到她的那種不甘與悲苦,總體來說,是非常陰暗且負能量爆棚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游格格第一次自殺獲救後生活軼事記錄,主要講述了她在好朋友的幫助下如何重獲新生的,這部分的篇幅很短,只記錄了幾個可能在作者看來比較特殊的事情。

比如,第一次參加集體婚禮,第一次在沒有專業教練幫助下完成跳傘,第一次攀登珠峰但以失敗告終……

總之這段記錄里有很多個第一次。

關於這部分,卓知雯的總結是,游格格在自殺獲救後一直渴望突破自己,一直在挑戰人生中的種種不可能。

而她自己也在記錄中明確的寫道過。

“對於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大部分人來說,可能他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居住的城市,也不會去跳傘,去登珠峰,去冰島荒無人煙的海岸看日出日落……世界很大,我們的人生卻時常擁擠在狹窄的一隅。”

卓知雯對這段話記憶猶新,甚至還曾單獨摘抄過兩次,這在她的筆記中都有清晰的記載。

再看這段摘抄,卓知雯也不禁感嘆。

曾經作為特種兵的她從沒想過除卻任務以外的事情,她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極具榮譽感的事情。

直到她被極端分子俘虜。

在被俘虜的那段日子裡,卓知雯終於領會了什麼叫生不如死,也徹底明白了,自己扣動扳機不是殺死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目標”。

也許作為作者的游格格想表達的更多,但卓知雯能領會的仍然很少。

她翻過這一頁,繼續向下看。

在上卷的第三部分,游格格講述了自己因為攀登珠峰失敗,身體也被拖垮後那段思想之旅。

休養期間,游格格每天重複着讀書,看大師們的畫作,在十字路口看來往行人的日子。

她讀的書既有古典名著,也有時新科學雜誌,幾乎可以說是海納百川。

不過她自己也說了。

“若論最喜歡,還是《紅樓夢》中細膩人情,《未來簡史》中觀察和思考角度,《三體》中智子蝕刻之初展開時的壯麗景象,《時光之旅》里的無人深空……驚嘆於文字之美,更折服於人的智慧之美,我的身體雖然已不允許我再去遠方,可我卻找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在這裡,宇宙洪荒也只是一片景色罷了。”

若不知游格格是誰,你可能還會驚嘆她的氣魄,可當你看過游格格本人照片,你不禁感慨,這柔弱的小女生口氣可真不小。

游格格在第一卷記錄了自己人生的幾次轉折及轉變。

在第一卷的末尾,她手繪了一幅畫,這是非附帶手稿版的書中所沒有的。

游格格在白紙上畫了一棵樹,蒼白的書。

它的枝幹紋理好似人的大腦皮層紋路,而如果再仔細的去看,你會發現這些枝幹其實都是由人的軀體構成的,他們與這棵樹融為一體,或相互擁抱,或彼此依靠,形態動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雙目緊閉,通體瑩白,而且找不出一個完整的人形,也就說……這是由殘缺的人組成的完整的一顆樹。

關於這張畫,網絡上的分析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對此表示不屑,認為游格格只是腦洞大開,為了新奇而新奇的畫了這麼一副毫無內涵和美感的詭異圖畫,與她神經質的思維方式十分貼合。

但也有人對這幅畫感到深深的恐懼和不安,他們認為游格格的這幅畫中所體現的內在含義十分真切且chìluǒ,以樹的形態描繪思維,並以人的殘缺構建思維的枝幹,這就像是造物主眼中的人類一般,是人類未進化,未超越之前的模樣。

他們甚至相信,閉着眼的人類代表了盲目,殘缺是不完美的特徵,形態各異,又相互依存,是個體形成整體後依然存在的心之壁尚未破除,而之所以用如此之多的人構成大腦,或者構成思想的具象體,是因為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立的,單一的,偏向的,只有在思想的融合下才能得到完整,才有希望結出伊甸之果。

關於這兩種觀點,卓知雯也都做了簡要的記錄,而她自己對這幅畫的看法相對簡單。

在卓知雯看來,她或許更傾向於前者那種不屑一顧,但又忍不住去猜測畫的內在含義,這是很矛盾的感覺,除非你對整本書都不屑一顧,否則你還真的沒辦法無視它的存在。

於是卓知雯就乾脆帶着對這幅畫的猜測去看了這本書的下卷。

《自有覺悟》的下卷也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繼承與發展。

游格格在這裡詳細的闡述了自己對歷史的,對人類發展的看法。

雖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也非常現實的講出了很多遮羞布之下的政客們不敢說的大實話,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擁護者是遠大於詆毀者的。

而在其中若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寫在第一百二十七章光榮之末結尾處的這段話。

游格格在這一章中提到了十字軍東征、封建王朝覆滅、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時的兩顆核彈、冷戰後的蘇聯解體以及大國崛起後的對弈。

“是對是錯,有好有壞,辯證看待與矛盾統一,這些是不是就是我們自己?當權者高呼蒼天已死,到頭來仍是黃天當立。民眾們看不到的未來,誰來掌管,高尚主義與空想主義間到底差了什麼?這仍是低等的表現,自娛自樂,自欺欺人的低等。”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游格格這句話的內在含義。

她是在嘲笑全世界嗎?

聽語氣是這樣的。

她覺得所有這一切都很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