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陳勤、陶十七和十三郎幾個人裝上最後一些雜物,趕着牛車到路上等着。杜中宵站在農具場務的門口,看着一片生機的原野,心中無限感慨。自己來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蘆葦盪,中間除了有野鴨等各種小動物,還有殺人放火的強盜。兩年多過去了,現在成了一眼望不到邊的良田。

身邊的蘇頌感嘆道:“當日我來這裡審理馬蒙一案,還是蘆葦遍地,荒無人煙。現在卻已經村莊遍布,雞犬相聞。待曉在這裡兩年,端的是為百姓做了話多事情。”

杜中宵笑道:“當日為了對付馬蒙一夥強盜,我在這裡開了營田務,卻沒想到,離去時竟是自己最大的政績。世事難料,誰能夠說得清楚呢?如今這裡的營田務,竟是亳州最大財源,外州有災,還要從這裡調糧。子容再做上一任,這裡的人戶差不多就要超過永城縣了。”

說完,指着不遠處的空地上趴着的巨大的蒸汽機車,道:“自我到永城,便就想着把此物做好,只是忙了兩年有餘,也只是能跑而已。真地能拉貨物,還不知何年何月。此物太過沉重,帶不走,便留在這裡,子容有閑,可以在此物上用心,不定有哪天,能如陳州韓通判那裡的車船一樣。”

蘇頌點頭:“這幾年我也在想,待曉在蒸汽機上用功是對的,此物端的是有許多好處。放心,我會招攬熟手工匠,繼續改進,爭取有一日如車船一般,在地上跑。”

杜中宵點了點頭,這算是自己留在永城的遺憾了。當初要制蒸汽機的時候,本來以為模型很容易就做出來了,實用也不會太難,沒想到過了五六年,還是個大玩具。當然,自己只是知縣,能夠動用的資源有限,也是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蒸汽機涉及到的產業過多,要想在小作坊里補齊各個環節,着實不容易。以蘇頌的能力,自己留下的產業他必能繼續發展,杜中宵最希望的還是能把蒸汽機做好。

回身看了看依然熱火朝天製作農具的作坊,杜中宵道:“時候不早,該上路了。”

說完,大步向等在路上的牛車行去。

杜中宵來永城的時候,與韓月娘只帶了個貼身女使。現在那女使已經嫁人,多了曲五娘和小青、晶兩晶兩人,等在營田務那裡。此時離去,跟着杜中宵走的,還有陳勤夫婦、羅景夫婦和陶十七,他們跟杜中宵私人有些關係,跟着去追尋前程。十三郎則是因為身體長大,適合從軍,特別是做了杜中宵的隨從之後,學了些弓馬射箭,不想在地方埋沒了。杜中宵此去并州,那裡是前線,正是發揮他長處的時候。

蘇頌一路相送,兩人到了營田務衙門,喬保平早已帶了公吏等在那裡。這些都是杜中宵到永城之後新招的人,隨着營田務成長、發家,跟杜中宵的感情不是永城的那些富貴員外可比。

行禮畢,杜中宵對喬保平道:“宴席終有散的時候,你我有緣,同事兩年有餘,從來沒有爭執,一起把營田務做到如許大。我離任以後,由蘇知縣提舉營田務,你當跟以前一樣好好畏佐。”

喬保平叉手唱諾。

杜中宵看了看營田務衙門,自己親手植下的一株桃樹開得正艷,幾隻黃鸝在春光里鳴唱,一派安靜祥和。微嘆了口氣,對喬保平道:“諸位請回,時候不早,我該上路了。”

說完,與眾人拱手作別,翻身上馬,

旁邊牛車裡,盧賽賽百無聊賴,對身邊的曲五娘道:“這車子如此狹小,我們兩人擠着,路上還不知道要走多久,活悶殺個人。”

曲五娘道:“姐姐,你擔待些。想數年之前,我們還在唱曲討些錢財,哪裡敢想有現在這種安樂的日子?杜知縣待我們不薄,此去定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盧賽賽看着外面忙忙碌碌的陳勤,有些慵懶地道:“日子安樂,卻也太過無趣。唉,在衙門裡面做事,又沒有大注錢財,沒有錦衣玉食,也沒大意思。”

曲五娘只能好言相勸,讓盧賽賽不要再想從前的事,以後安心跟陳勤過日子。以前唱曲,zhōuxuán在那些富貴員外之間,說是吃得好穿得好,不過是別人賞賜的,其實自己沒有錢,哪裡比得現在。兩家都是小康之家,日常有肉有魚,豈是從前可比。

跟着陳勤在牧場待了近兩年,盧賽賽的心慢慢有些收回來,雖然還時不時地發牢騷,跟陳勤鬧些小性子,終究還是安穩下來。她又不是傻子,自己已經這個年紀,從前的勾當是不能做了,難道還真想着傍上個富貴員外給人做妾?年老色衰,富貴員外也不是傻子。

杜中宵和十三郎騎馬,陳勤、羅景和陶十七押車,一行近十輛車子,離了營田務衙門。

喬保平一直站在衙門口,看着杜中宵一行遠去,才嘆了口氣轉身回衙門。他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文筆吏,偶然跟着杜中宵來主管營田務事務,兩年多做下來,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現在的喬保平,雖然沒有官身,實權其實比許多知縣還大。杜中宵一走,不免有些茫然。依照典制,兩做個幾年,喬保平可以從人吏升為官,算是熬出頭。只是喬保平有些猶豫,那些小官,未必有自己現在這樣好。

一路西行,經過每一個村子,都有村民聚在路口,為杜中宵送行。

營田務比不得永城縣,招募來的都是貧民,到了現在也沒有什麼富貴員外,也沒有貧民。偶有村民生了重病,或者婚喪嫁娶欠下些債務,互相幫襯着日子也不會難過。與永城縣比起來,營田務這裡就是世外桃源,與世無爭,富足安樂。

到了大柳樹村,保正關朝印早早帶了村民等在路口,看見杜中宵一行來了,上前見禮。

見十三郎騎了一匹大青馬,分外神氣,人群里的劉阿大高聲道:“十三郎,到了邊關,僥倖立功做了將軍,莫要忘了我們這些鄉親。若是得閑,常回來看一看。”

十三郎拱手謝過,看着熟悉的村民,有些揚眉吐氣的感覺。

杜中宵接過關朝印遞過來的酒,一口飲下,高聲道:“鄉親們有心,就此別過。望你們記着在這裡開墾不易,緊守家業。我已經上奏朝廷,營田務這裡定為永制,不會亂加賦稅,你們放心就是。”

一眾村民一起高聲道謝。營田務里沒有地主,保正這些差役,都是輪流擔任。由於營田務取的是公田裡的產出,收稅成本較低,農民的日子過得比其他地方好多了。對於他們來說,最擔心的是朝廷見各個村子發展起來,改變制度,讓這好日子一去不返。

杜中宵自己知道,現在營田務荒地眾多,人口稀少,這種制度是適合的。當然,幾十上百年後,人口繁衍,人地矛盾突出,那個時候什麼樣子就說不準了,現在的制度未必能夠堅持。不過自己終究是個普通人,怎麼能管得了未來,以後的事情不該是自己操心的。

喝過了送行酒,辭別眾人,杜中宵翻身上馬。柴信帶着隨從押着車隊,一路向西行去。他將把杜中宵一家送到縣界,回來之後,上司就換成蘇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