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使院都廳處理完了公務,杜宵走出門來,迎面撞知錄沈士龍。沈士龍與杜宵差不多,本身是京官,官稱便成了知錄事參軍事,其實職責與錄事參軍並無二致。便如杜宵,因為是京官,官稱是簽書判官廳公事,實際做的還是判官的事。

行禮畢,沈士龍道:“簽判料理完公事了么?不如一起出去飲杯酒。”

杜宵道:“我要到壽寧坊去看一看,還是改日。——知錄有何事,儘管直說。”

沈士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現在正是收繳秋稅的時候,數目報去,轉運使司便要調糧。永利監那裡存了幾十萬斤鹽,實際無用,卻在賬。簽判若不幫着銷了這筆賬,只怕本州的糧調出去,到時錢糧不足,許多麻煩。這是我們州院和使院共同的麻煩,還望簽判關注一下。”

杜宵道:“我在壽寧坊建了一處毛皮貨場,若是順利,永利監的鹽都可以用起來,知錄不必為此事操心。幾十萬斤鹽聽起來不少,其實不足萬貫,并州大州,不致傷筋動骨。”

沈士龍連連搖頭:“話不是這麼說,萬貫可不是小錢,幾千石糧呢。州里軍兵眾多,一旦缺糧,不知鬧出什麼事來。簽判,等到閑了,我們一起細說。”

杜宵答應了,告辭沈士龍,帶了陶十七等隨從,出了衙門,向壽寧坊而去。

并州有禁軍近兩萬人,廂軍數千人,養軍的壓力極大。最近沈士龍主管收秋稅,怎麼算着都有些不足,不得不在永利監的那幾十萬斤動腦筋。這些鹽是在賬的,轉運使司便以此為由,不肯從其他州軍調錢糧過來。沈士龍倒沒有想讓杜宵把鹽換成錢,只是想兩人商量,想辦法把那筆賬銷了。杜宵在建毛皮貨場,還指望着用土鹽制硝呢,只能先把事情拖過去。

經過了十幾天建設,壽寧坊的毛皮貨場已經粗具規模。硝制毛皮的水池、場地等已經建好,連鞣皮的各種工具都已經備齊,單等開工。只是來不及蓋房,現在都是搭的棚子。并州冬天極冷,這種半露天的棚子是做不了活的,工匠們不自身着想,正督促廂軍蓋房。

把所有的軍官趕走,再加金錢的cìjī,廂軍終於正經做起活來。

見到杜宵到來,早有人報了齊孔目,齊孔目急忙迎出不。

行禮畢,杜宵問道:“孔目,十日期限已過,現今這裡建得如何?”

齊孔目拱手:“回官人,鞣製毛皮的地方已經建好,現今只是欠缺店鋪還有人住的地方。這幾日正督促他們日夜趕工,建些房屋宅舍,供人居住。”

杜宵道:“現在只怕來不及了,等到房屋建好,要到明年。不過無妨,只要做工的地方建造起來了,商人販來毛皮能夠鞣製便可。匠人都有自己住處,每日里做罷了事,各回各家是。至於做事的廂軍當別想辦法,為他們搭建些臨時住宅。”

齊孔目有些為難:“官人,便如那邊做工的棚子一樣,建臨時住的地方倒是不難。只是并州冬天嚴寒,那些地方只怕住不得人。是做工,棚子里也是待不得的。”

杜宵笑了笑道:“這些都是小節,只要安排妥當,並不是大事。并州附近多產石炭,價錢極是便宜,這些日子可以多買些來,以備冬日取暖。”

齊孔目搖頭:“石炭燒起來有異味,難做烤火之用。再者說了,棚子四處透風,是有石炭,又濟得了什麼用?官人不知,并州這裡房屋與原不同,必須厚土夯實,才擋得了冬寒風。”

“我知,我知,你不必着急,只要買來石炭,我總有辦法。”杜宵一邊說著,一邊帶着齊孔目和隨從,查看鞣皮的地方建得如何。

此時的煤一般稱石炭,價錢極為便宜,一稱十五斤不過一二十錢,用來燒火柴便宜太多。不過現在石炭雖然用得多,技術並不成熟,效果並不好。燒煤也是個技術活,從爐子的構造,到火道的布置都有大學問,可不是點着行。杜宵前世好歹見過煤爐,也見過烤制煙草的火炕,只要有足夠的煤炭,解決取暖並沒有大的難處。

看着一應設施齊全,杜宵對齊孔目道:“既然已建好,可曾弄些毛皮試過么?”

齊孔目道:“不瞞官人,毛皮價錢不菲,哪裡弄去?再者也缺芒硝等物,並不曾試過。”

“不用擔心芒硝,我已經命永利監知監這幾日送來,足夠用的了。至於毛皮——”

正在這時,不遠處有人高喊:“是杜官人么?真是好巧,我們昨日回并州,今天見到了!”

杜宵轉身一看,原來是馮原三人,還有幾個不認識的人站在遠處。

急忙讓陶十七把幾個人請到了棚子里,寒喧兩句,杜宵便道:“馮員外,你們到雁門寨去收買毛皮,一去這許多日子。事情還順利么?”

馮原道:“托官人的福,一切順利。這幾位都是同行的商人,聽說官人在這裡建了貨場,特意跟着我們一起來看。我們這次帶來的毛皮,可是次的數十倍不止!”

杜宵笑道:“越多越好!你們看,這處貨場如此廣大,多少毛皮都存得下。還有,那邊鞣製的地方已經建好,只要你們落定,便可以招集工匠,進行鞣製了。”

一邊說著,杜宵一邊帶了馮原等人,到鞣皮的地方觀看。這些人常年販運毛皮,對於鞣皮的工藝都不陌生,見這裡井井有條,都對此處有了信心。

以前并州鞣製毛皮的加工能力不足,拖後腿的其實不是工藝,而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由於規模過小,純手工作業,每一家的加工能力都不大,又形不成合力。杜宵搞了這一處大作坊,除了關鍵的幾種工藝,大量的製造過程被合并到了一起,僅此一項,不知道節省了多少人力。又使用廂軍,做那些不需要技術的工作,不多的工匠便形成了巨大的生產能力。

這是觀念的差別。杜宵千年的見識,知道規模效應有多少好處,怎麼可以快速提升效率。先是把小生產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工場,使生產場地和工具共用,效率疊加。等到成了規模,再在工場設計使用機械,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形成良性互動。生產規模起來了,市場也形成了。等到這裡成了毛皮加工心,并州城的鞣皮匠人肯定會爭先恐後地搬來這裡,慢慢不必輪差。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