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眾人感慨了一番春歸的“異能”,這才問起那幾段戲文,得知竟然是據實事而編寫,便更覺好奇,沈夫人也是知曉這件事的,連忙從頭說起,把蔣氏的悲涼遭遇誇大不下十倍,連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這樣的詞兒都形容出來,越發引得女眷們同情不已,紛紛指責吳老娘和吳二貴歹毒心狠,原本還沒人想到審判官員貪贓枉法這一層,但費氏因為心虛,竟主動把這話題往深入里引。

“夫人一口咬定那蔣氏是被冤枉,顧娘子甚至還編了一齣戲文來混淆視聽,二位可有任何憑據?讓人不得不懷疑二位的居心!”

這下便有不少人都想到,費氏的丈夫職任汾州通判,且她這樣質疑,正好說明胡通判多半是這案件的主審,一時之間,神色便相當微妙了,不再刨根問底。

“當然是有些憑據,才會對蔣氏心懷同情,不過此案經人舉告已定擇日重審,至於有什麼憑據,是日後公堂上才能明示的,費娘子請恕,今日只是宴集,東墟命案的憑證可不適宜提供給娘子知情。”還是春歸代為回應。

費氏冷笑:“顧娘子既然知道今日是宴集,就不該將東墟一案改為戲文,藉此怦擊朝政,你難道忘了女子立身,莫窺外壁莫窺外庭的戒令?!”

好嘛,胡端愛背女論語,費氏竟然也是這樣,難怪這二人是夫妻。

“州衙判案,怎當論一國朝政?且斷案是否公允,首先關係則是一方民情,布衣百姓含冤,一州父母不能置之不問,夫人與妾身為汾州官眷,雖不能問案判罪,然借戲文以懲惡揚善、教化民眾難道不是份內?”

“顧娘子好伶俐的口齒!”費氏理虧,她倒也醒悟過來,倘若再糾纏於東墟命案,越更會引起眾女眷的關注,要一個沒忍住,氣急敗壞了,那就大大不利於丈夫的謀劃,爭取輿情。

所以費氏沒有再提什麼命案什麼戲文,只盯着春歸進行人身怦擊:“也難怪會有這大的名氣了,我那時聽說,市井之人皆贊顧娘子美貌無雙,本還不以為然,今日一見,果然是比剛才那唱戲的伶人還要美貌幾分,再兼這樣的口齒和氣性,被評為花魁柳冠,也非名不符實。”

相比今日宴會上一直以來的譏刺,費氏這番話才稱露骨,儼然把春歸和伶人妓子之流相提並論。

沈夫人先就不能隱忍,但正要疾言怒色,卻見春歸提壺替她斟酒,居然也能醒悟過來,這是兒媳在提醒她稍安勿躁。

費氏挑眉,心中忖度:顧氏還真能忍,殊不知她臉上已經受了我的重摑,還這樣做小伏低,看人眼裡亦是毫無骨氣,像薛夫人這樣的名流,可最鄙惡屈節卑躬的人,可她要是沖我惡言相向粗聲敗氣,卻也失了氣度,像顧氏之流,絕無見識可再應對得體。

便又下力氣譏刺:“怎麼,顧娘子沒話說了?又或是承認了貌比伶人,花魁柳冠的稱譽?”

春歸放下提壺,仍是一張笑臉朝向費氏:“難道我要和娘子爭論,我並不如伶人貌美?至於是否無話可說……比方娘子不慎,被犬牙所傷,難道還要去反咬一口才為情理?今日夫人設宴,妾身一側周全,用意只為略盡心意好與貴客消閑享樂,不想卻受惡語傷人,妾身對娘子,也的確無話可說。”

真笑話,她已經被人指着鼻子罵伶人娼妓了,再不反擊,把夫家和本家,把翁姑蘭庭和父母兄長置於何地,要這樣還做小伏低,哪能稱得上不卑不亢?不過氣急敗壞嘛,大可不必,春歸還相信自己有讓對方氣急敗壞的一點本領。

果然費氏被“犬牙”二字激怒,憤然起身:“你敢罵我是狺犬?”

“娘子莫誤解,我有言在先,只是比方而已,且一貫以為貓犬可做人之愛寵,委實不屬惡畜,可惜多數白當了惡名。”

這下可把費氏氣了個絕倒,而沈夫人終於也感覺到了春歸悄悄拉着她的衣袖提醒,當然不再隱忍,肅色道:“我今日設宴相待,雖說不算豐盛,卻也能稱為盡誠,怎知費娘子卻因東墟命案心存積憤,惡言損毀我家長媳,若我還留費娘子在座,豈不認了這毀辱?!”她舉酒,朝向諸位:“論來我是東主,對諸位客人理當寬容熱忱,只費娘子這樣的言行,我實難容忍,為免爭執更擾了眾位的雅興,只好先請費娘子退席,還望眾位做個見證,至今日始,我趙門婆媳二人,與費氏斷絕來往,宴不同座酒不同席,若有邀會,但有費娘子獲請,還望眾位體諒減省趙門這張柬帖。”

“你、你竟然敢!”費氏出來交際應酬,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辱謾,再者她也壓根就看不上沈夫人婆媳,於是越發地口不擇言:“沈氏你不過市井出身,顧氏就更是個喪風敗俗的貨色,你當薛夫人會因為你二人疏遠真正的世族……”

薛夫人原本就對費氏心生鄙夷,聽這話後更加厭煩:真是不知所謂,口口聲聲家世門第,卻也不反省自己的品行才德配不配得上家門,真正的清貴之族,又豈能單以出身論英雄?太祖皇帝過去不也出身貧寒,還曾做過僧侶乞兒,可天下誰敢譏刺鄙薄?

於是便也舉杯,理也不理費氏,只對沈夫人道:“今日承蒙夫人款待,又有幸結識阿顧這樣的妙人,實感樂趣,並非夫人慢怠,夫人又何必過意不去呢?再者我於戲文,也有幾分意趣,還想着和阿顧協力,把一套故事編排完整,這也不急,自是應當等到趙知州為蒙冤之人主持公允之後了,屆時我與小女,恐怕還要來多多叨擾夫人呢。”

沒有說和費氏斷交的話,但薛夫人這般明顯及直言不諱表達了與沈夫人、春歸親近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表示今後的宴請不會再邀費氏客赴了,既由她率先示意,相信汾州城的世族女眷都會對費氏“緊閉宅門”。

這對費氏而言還真能算作五雷轟頂、如喪考妣。

要說來被薛夫人及諸家世族疏遠,也實在算不上淪落絕境的慘痛事——費氏又不是籍居汾州,她遲早會離開此地,一時的排擠冷遇又非終生,不值得太過在意。奈何費氏自視太高,又長着一顆極其要強的好勝心,這回被她輕視小看的人反撲算計,落得一番譏鄙,讓她怎能容忍?更不說接下來一連番的打擊,更是讓她喘不過氣來。

結果一病不起,傷了根本,終是早亡不壽。

後話暫且不提,只說當下,費氏憤然離席後,酒宴又還繼續了陣兒,待風住雨霽,客人們才陸續告辭,盡皆表示盡興而歸——除了費氏同夥們的表示相當勉強以外。

尤其是那丁氏,竟挽了春歸的胳膊站在儀門處說了好長歇的話都不肯登車離開,直到約定了不日再次拜訪,才依依不捨的放開春歸,讓春歸犯了好陣疑惑,不知丁氏對她“相逢恨晚”的原因。

沈夫人雖說對今日的雅集十足滿意,卻也想不通薛夫人為何如此堅定的站在了她的陣營,待春歸終於送走了客人,忙叫她來細問。

春歸先不細說,卻是講了個笑話給沈夫人聽——

有這樣一個婦人,本不懂詼諧,卻一味地希望博得他人讚揚詼諧,就極愛收羅詼諧的人事來聽,以便賣弄。一回便看了一段笑話,是說三位公侯飲宴,坐談了好一陣,偏召來伴酒的伎人遲遲沒有露面,到那伎人來,公侯問曰:“為何遲到?”,伎人應曰:“因看書而遲到。”公侯又問:“你是看什麼書?”伎人一本正經:“列女傳。”

她說到這兒,沈夫人已經險些沒被茶水給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