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新型粒子加速器目前遇到的技術問題,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

一個年輕的聲音就這樣落入會議室中,猶如平地一聲雷,將所有的目光全部吸引了過去。

當看到這位發言人是丁升的時候,在場很多認識這位年輕人的科研人員都認真豎起了耳朵,等待着他後續的發言。

“老宋,你不是說他沒有辦法在短期之內升級新型處理器嗎,現在這是什麼情況?”距離宋禮章不遠的荀院士忍不住問道。

“不好說,但他總是可以給我們帶來驚喜,或許這次也不例外。”

如果一定要有一個人站出來解決今天的困局,宋禮章很願意把寶押在丁升身上。

這種信任可能他自己都說不清楚,但非要說一個緣由的話,大概就是丁升在過往類似的會議現場,從來都沒有掉過鏈子吧。

這就相當於排位賽一個打野站出來說我要carry全場,一看勝率100%,儘管這局的對手很強,但就是莫名感覺能贏。

“不好意思,請問你是?”

看到有人出頭,馬上就有人站起來問了。

今天現場還有這麼多華科院的院士都沒有發話,這個年輕人有點不懂規矩。

這也不能完全怪問話的人,丁升畢竟不是Rmb,不可能保證每個人都認識他,至少這次來到現場的重研部以及自然科技基金會的代表中,就有很多人不認識他。

問話這人就是其中之一。

雖說量子雷達和東方超環計劃都屬於絕對級別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丁升在其中也有過多次亮眼表現,可這種涉及到成百上千科研人員的大項目,要這些“非專業人士”在無數大佬的光芒下,去留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後生,實在很難。

至於時空科技那邊,新型控制器和大白1代確實足夠驚艷,所以丁升的名氣其實並不小,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把這個名字和臉對上號。

“既然如此,你就給大家詳細的自我介紹一下吧。”

可能是每一個老人心中都住着一個老頑童,也可能是單純的看熱鬧不嫌事大,陳庭秋在這時候化身成為專業捧哏,為丁升鋪墊起了一座大型裝逼現場。

少年郎,我只能幫到這裡了,接下來就看你表演了。

“我是丁升。”

是的,醞釀了幾息以後,丁升就用這麼簡短的四個字亮出了自己這塊金字招牌,展露了作為一名科學人的強大自信。

“丁升?”

“哪個丁升?”

“難道是那個丁升?”

“到底是哪個丁升?”

“時空科技的創始人。”

“新型控制器之父。”

“大白1代的設計者。”

“機械工程博士,導師是楊懷谷院士。”

“納米生物博士,導師是李純柏院士。”

“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理學博士,導師是宋禮章院長。”

“量子力學博士,導師是陳庭秋院士。”

“這四位院士是不是華夏院士總統山?”

“毫無懸念,肯定是。”

“我的天,那丁升這也太硬了吧,他到底是什麼妖怪!”

“一直都很硬好吧,你現在才發現?”

“硬?糟糕我恐怕想歪了......”

這就是名人效應,不需要自己過多介紹,自然有路人甲乙丙丁幫忙科普知識。

其實在旁人說出“時空科技創始人”幾個字的時候,剛才提問的那位基金代表就已經知道這位站起來的年輕人是誰了。

後面這麼多的博士身份、導師關係,不過都是錦上添花罷了。

“丁博士,剛才是我眼拙了,那麼你可以給大家講一講具體的解決方案嗎?”這畢竟是一個學術會場,想來想去基金代表還是決定用“博士”來稱呼他。

還是那句話,在座的兩撥人雖然立場不同,但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管是科研團隊,還是重研部、自然科學基金會背後都是華夏,想做的都是用科學為華夏、為人類謀福祉。

雙方並不是對立方,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來這裡之前,我做了一些準備,那接下來就先從超環面儀器說起吧。”

這話丁升就是在瞎扯淡了,來這裡之前他根本不知道新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到底進展到了那一步,什麼超環面儀器、什麼全截面彈性散射偵測器都是從上次和宋院長的電話中現套出來的。

準備,不存在的。

“在這之前,我想請問一下新型粒子加速器在超環面儀器上,遇到了什麼樣的技術問題?”

這個問話一出口,現場立刻陷入了一陣陣竊竊私語中,不用仔細去聽就知道,很多人已經開始懷疑丁升的專業性了。

尤其是重研部,直接就有人站起來提出質疑,“丁博士,如果你連新型粒子加速器團隊遇到的技術問題都不曾了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剛才所說的解決方案,是在故弄玄虛?”

在這裡,用“故弄玄虛”這個詞已經是很給丁升面子了,換了別人他該說的就是“胡說八道”了。

“因為這次我們是奔着建造高純度環境下觀察希格斯玻色子而去的,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也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我們在以大型強子對撞機為基礎改進超環面儀器的時候,遇到的難題有不少,第一個就是漂移管和薄隙室在工業技術上無法更進一步,使得μ子譜儀無法在糾正了在r-φ方向上μ子鑒別上的系統偏差。”

主動站起來回話的就是丁升之前和宋院長一起,在會議室外碰到的高能物理研究所atLas組的劉組長。

他的團隊目前就是負責攻克這項問題,不過這段時間下來基本上毫無進展。

“果然...”

聽了劉組長的話,丁升一下子豁然開朗了起來。

從那天宋院長打電話過來,他就一直有一個疑惑,按照丁升對粒子加速器的理解來說,即便是一年前地球的工業水準,也完全足夠應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開發。

可以需要的時間會長一點,但絕對能行。

更別說新型控制器將華夏工業水平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完全不應該不出現工業技術門檻才對。

這就和宋院長那天的說法相悖。

現在真相大白,不出丁升所料,並不是宋院長和科研團隊學術能力不足,而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壓根兒就不該跟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走,因為那台“古老”的加速器已經完全沒有升級上限了。

“這問題好解決,我的建議是拆除受監控漂移管和薄隙室,換上一套新的高穿透性μ子系統,剛好前段時間我設計了一套這樣的系統,現場的打印機借用一下。”

說完,丁升和關雎一起將剛剛才大腦里生成的複雜設計圖導入褲兜里的5230中,同時,根據納米材料的歷史記憶,5230化身成為一個精緻u盤,插入了會議室的打印設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