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已是十月初冬,風自西北而來,戰船往東南方向的柴桑行駛時,自是順風順水,快若奔馬。

常威羽扇綸巾,屹立船頭,作欣賞江景狀,心裡則在琢磨着,到了江東該如何打探封神榜碎片的消息。

正沉思時,身後腳步聲響起,同樣羽扇綸巾的諸葛孔明,悠然來到船頭,與常威並肩而立。

諸葛亮高大挺拔,身高只趙雲略低,起常威亦只低了二寸。他五官俊朗,氣質悠然恬淡,又頗具陽光爽朗之感,且正值最是青春美好的二十七歲年華,放到現實世界,絕對是天王巨星級別的優質偶像。

以諸葛亮風姿氣度,即使與常威這等高大雄壯、體魄完美的豪雄好漢站在一起,也不顯遜色,不會被常威氣魄壓製得黯淡失色。

“常先生。”

與常威並肩站了一會兒,諸葛亮忽然開口問道:“不知先生可有表字?”

常威微微一笑,道:“表字凱申。”

“凱申?常威,常凱申?”

諸葛亮眼閃過一抹異彩,心道:“威者使人敬服懼怕的力量;凱者凱樂,軍隊得勝歸來奏響的樂曲;申者通‘神’……所以,常威常凱申,便是力量使人畏懼,得勝歸來的神?果然……”

孔明浮想聯翩,腦補得厲害,面卻未露半分端倪,微笑道:“那亮以後,可以稱先生為凱申先生么?”

常威道:“當然可以。”

頓了頓,又笑道:“孔明也無需如此客氣。你諸葛卧龍的大名,我早有耳聞,心不勝嚮往。今日見後,方知聞名不如見面,見面更勝聞名。孔明風姿,着實令人心折。”

諸葛亮謙遜一笑:“虛名而已,何足掛齒?亮追隨皇叔至今,未建尺寸功勞,哪擔當得起凱申先生盛讚?”

常威道:“然此次出使江東,便是孔明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諸葛亮趁機問道:“對於如何說服江東之事,凱申先生可有教我?”

常威輕搖羽扇,悠然道:“孔明不是早已心有定計,胸有成竹了么?”

諸葛亮道:“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亮雖有些想法,卻也不敢擔保,一定能說服江東士族同意抗曹。”

常威失笑:“孔明這是在考較我么?聯合江東抗曹,何需說服江東士族?江東士族雖然勢大,孫氏治理江東,幾乎無法擺脫他們的影響,但江東大將,如周瑜、黃蓋、程普、周泰等,都是追隨孫堅、孫策打天下的舊將,對孫權忠心耿耿。孫權通過他們,牢牢掌控着江東兵權。聯軍抗曹之事,只需說服孫權一人,便勢在必行,何需理會江東士族想法?”

諸葛亮呵呵一笑,拱手道:“先生竟如此了解江東形勢,果然大才,亮佩服,佩服!”

他這話並非違心吹捧。

這個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根本不可能人在家坐,便知天下事。

一個人能對鄰縣狀況有所了解,便已經能算頗有見識。

至於分析天下大勢,那更是眼光、智慧、知識、見識缺一不可。

而能夠在沒有親身遊歷的情況下,僅憑一些道聽途說的傳聞,便從蛛絲馬跡窺出真相,更是眼光卓絕、智慧過人的“天下大才”了。

對於諸葛亮的“佩服”,常威並未得意。

因他知道,諸葛亮才是真正的大才,至於他常威,只是佔了身為穿越者的便宜罷了。

搖頭笑了笑,常威換了個話題:“孔明,聽說你精通兵法韜略、政治經濟,農田水利、機關器械亦有涉獵。便是門遁甲、陰陽五行、天星相你也都是精通?”

諸葛亮笑道:“精通談不,略懂,略懂。”

常威冷不丁說道:“孔明既懂星相,不知可曾從星相之窺出天機,看出大漢天命?”

“……”

諸葛亮笑容一滯,眼閃過一抹苦澀,旋又爽朗一笑,語氣似未有任何變化:“我輩凡夫俗子,如何敢妄窺天機?”

常威淡淡道:“是嗎?可在我看來,大漢自黃巾亂起之後,天命便日益傾頹。又經董卓亂政,廢立天子,火燒洛陽;董卓死後,長安亦毀,天子蒙塵……

“又經多年軍閥混戰,至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廢三公,自立丞相,一手把持軍政,令出丞相府,朝廷威信蕩然無存……大漢天命,恐已不在。”

諸葛亮沉默一陣,悠然道:“大漢養士四百年,即便天命已不再眷顧大漢,我諸葛孔明也要試一試……力挽天傾,逆天換命,再興炎漢!”

常威側首,目光炯炯地看着諸葛亮:“若天不可逆,命不可改?”

諸葛亮微微一笑,笑容恬淡,又帶着陽光般的爽朗,語氣也並不激昂:“便是天不可逆,命不可改,亦無非以我之血,書一段炎漢青史而已。”

看着諸葛亮恬淡的笑容,聽着他平靜的語氣,再看看他眼那九死不悔的執拗堅定,常威心一時百感交集。

這便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啊!

以他的眼界,智慧,算不懂星相、天命這些玄學,亦可從天下大勢看出,炎漢復興幾乎毫無希望,最好的可能,也不過是割據一方,為大漢再延幾十年壽數。

可他還是在劉備最為落魄之時,義無返顧地投入了劉備的陣營。

僅僅是因為劉備勢力最小,人才最少,最有他發揮的空間?

僅僅是士族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恐怕並非如此。

他的兄長諸葛瑾已在江東出仕,深受孫權信任,出任孫權長史——這可是相當幕僚長、mìshūcháng的職務,必須是主君信任的心腹才可擔任。

諸葛亮有兄長的關係,諸葛家也是有名望的士族,出身良好,倘若想要出仕,在江東做官多輕鬆?

而以孔明的才能,便是江東講究論資排輩,他最多也只需熬十年左右,便可脫穎而出,位高權重。

可在劉備這邊,能有什麼?

劉備大將只得數員,臣只得寥寥幾位,戰兵不過兩千,算關羽的水軍也才一萬餘兵,連個稍微像樣一點的地盤都沒有,還要面臨曹操泰山壓頂一般的強大攻勢,隨時可能被曹操碾成粉碎。

且算能僥倖打敗曹操,單憑劉備手這點資本,也根本無力與江東爭奪勝利果實。

所以無論怎麼看,在眼下這個時節,劉備都似乎沒有未來。

身邊空位多又怎樣?容易出頭又怎樣?劉備肯放手用人又如何?

在這連未來都看不到,隨時可能覆滅的時節,還敢投奔劉備的,不是傻子,便是瘋子。

諸葛亮當然不傻。

但他不瘋魔,不成活,要以一腔熱血,續寫炎漢青史。

不過……

二十七歲的年輕人,本該這般熱血沸騰,本該“我命由我不由天”!

常威心感慨萬千,諸葛亮卻是看着前方江面,似自言自語,又似在問常威:“天命,真的不可逆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