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李大麥沒過幾天就走了,之後便是與阿錦之間保持着書信來往。

隨着日子一天天的變化,村裡面也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村裡面有電了!

各家各戶開始拉電線,用電燈,阿錦家裡的“老古董”小油燈,也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有了電燈,阿錦晚上有更多的時間教兩個孩子學習。老三和小四認真好學,基礎也打的很好,學習在整個鄉鎮里是名列前茅的。

77年恢復高考,而老三建運就是那一年的應屆生。阿錦的志向可不是僅僅是師範大學,她想把老三送進名牌大學。

村裡的人都不理解,在他們看來,孩子長大了有了一把力氣,就要幫着家裡幹活掙工分了。

至於學習,不是文盲就行。考大學那不是他們可以想的事情,家裡人口眾多,也沒有那個條件可以拿出多餘的錢來支持他們考大學。

對於阿錦的做法,村裡的人羨慕的有,嫉妒的有,說酸話的也有。喜歡阿錦的大娘也紛紛勸說阿錦,不要做傻事,吃飽飯才最重要。要多為自己想想,以後要嫁人,也應該攢點嫁妝了。

對於這些話,阿錦一概不理,只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

倒是有個人格外的支持阿錦,那就是bug女士。因為是重生歸來的,所以知道有文化的人在未來是多麼的吃香。

她很多次懷疑阿錦的來歷,畢竟在這個年代裡,阿錦的超前想法也算是個另類的人。

阿錦對於她的多次試探也都是說,這是父母的遺願,父母堅信學習才會出人頭地,她只是按照父母的話照做就是了。

阿錦不是八卦的人,村裡並不知道是阿錦私底下在給他們補課,不然郭麗紅肯定不信,一個初中沒畢業的人教出了一個高中生,這妥妥的bug啊。

郭麗紅心思只放在學習上,之前的事情被大家慢慢遺忘。村裡的一些青年又開始注意到她了,不過並沒有什麼用,郭麗思的心早已不在這個偏僻的小村裡了,她的志向是考大學,去城裡,去更繁華的地方。

又過了兩年之後,老二建福順利的高中畢業了,阿錦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給他報名參軍。

而且阿錦對於鄉鎮的教育水平並不滿意,她就向大隊里打了申請,給剩下的兩個孩子轉學到縣城裡上學。

大隊考察了她的情況和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是兩個學習的好苗子,於是同意了她的申請,甚至給了阿錦一封推薦信,推薦阿錦去一家織布廠上班。

要知道在70年代,一封推薦信是多麼的重要,阿錦甚至沒有學歷。

去了織布廠上班就能住宿舍了,還省下了一筆租房子的錢。

因為要帶着兩個弟弟,阿錦申請了單人的宿舍,住宿費比合租的要貴的多,但也比外面自己找房子方便多了。

可惜的是,李大麥學手藝學的很好,得到了師傅的賞識,在半年前就被師傅帶到了城裡,從城裡到縣裡,騎自行車也要兩個小時。

自行車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現代的法拉利,阿錦買不起。

建福的應徵入伍通知書很快就下來了,就定在開春之後的三月份。只剩下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在縣城裡比鄉下要方便的多,不需要定時定點的去領票買布,公社是隨時開門的,阿錦又是織布廠的工人,買布有優惠。

阿錦這次大手一揮,豪爽的直接買了一匹布回家,這次她沒有再給孩子們做軍綠色的衣服,而是選擇了深藍色的耐臟耐磨的料子。

給每個人做了一套新衣服,建福的新軍裝也發到手裡了,這次倒是不用再拿着鋪蓋去參軍了,軍隊里都給現成的。

建福入伍當天,一身軍綠色的軍裝,胸前帶着大紅花,阿錦帶着兩個弟弟去車站送他,她握着建福的手囑咐道:

“在部隊里好好表現,機靈點,你是高中畢業的,比其他人有優勢,爭取早點入黨,知道嗎?”

建福點頭應道:“知道了,大姐。”

阿錦又道:“經常給家裡寫信!每個月的工資不要寄回來,自己留着花,我們自己夠用了。”

建福又點頭:“知道了。”

“還有啊,不準把學習拉下,誰也不知道啥時候就能考大學了,大姐還指望你考個軍校呢!”

建福難得的沒有反駁,只是一味的點頭:“我知道了。”

阿錦又把一些錢塞給了他:“這些錢你拿着,以後別指望我給你錢了。”

建福低着頭不說話,眼淚啪嗒啪嗒的掉在了阿錦手上。

阿錦伸手抹去他的眼淚:“你個傻孩子,哭什麼,當兵是好事。”

建福看着身高與自己肩膀平齊的大姐,瘦弱的身材,一如既往洗得發白的衣服,就是這個小小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養大了三個弟弟。

他把頭抵在阿錦的肩膀上,開始痛哭起來。建運和建滿也抱住他,幾個人哭做一團。

現在車站裡每家的情景都是一樣的,倒是不用怕丟人了。

阿錦聽見列車員催促上車的聲音,連忙給他擦乾眼淚:

“快走吧,別晚了。安定下來就寫信回來,缺什麼和大姐說,我給你寄過去!”

建福依依不捨的告別了家人,上了火車。阿錦就在站台上看着他,建福匆忙上了車,找到座位以後又打開窗伸出頭來,看着阿錦和兩個弟弟。

“建運,建滿,在家好好照顧大姐,你們長大了,別讓大姐操心!”

“二哥,我們記下了,你也要好好的!”

火車開始出發了,窗戶外滿滿都是參軍的孩子伸出的頭,看着這些稚嫩的面孔,即將被火車拉向不知名的地方接受更殘酷的世界,阿錦眼眶也有點濕潤。

火車裡的孩子拚命把頭伸出窗外,只為看家人一眼。站台上的人們也在追趕着火車,只為能多看孩子一眼。

這一幕,發生在70年代的每個地方,每個車站。火車,卡車載滿了這些年輕的生命,去往基礎建設,保家衛國,每個需要他們的地方。

建福重新在座位上做好,打開了手裡緊握着的東西,裡面是阿錦臨走前給他的錢。

看到躺在手裡的三十塊錢,建福的眼淚又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