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族兄言之有理!”

雲一陽當即便微笑點頭,滿口應道。

雲一凡與龍修遠二人,亦是微笑點頭,露出了一臉贊同之極的神色。

當下,四個人便不再耽擱,到了不遠處各自牽住馬兒。

雲一天與雲一陽二人稍稍在前,龍修遠與雲一凡二人則稍稍緊隨其後,他們便一起穿出了這才僅僅數丈之深的林子,很快便又回到了大道之上。

然後,四名少年便就翻身上馬,不緊不慢地向前繼續行進而去。

這一行四人,一邊策馬慢跑,一邊繼續談聊,此番的速度卻是要比之前慢了幾倍。

不過,饒是如此,才又過了未及半盞茶的工夫,他們便已經到了五岔路口,也就是距離方才之地最多里許之處,亦算是基本到了這片連綿八九里開外的密林的盡頭之處。

此間所在,道路的東南方向,正好有着一座陡峭的小山。

小山之下的正西所在,幾乎便是要與密林相接,卻被一條丈許之寬的道路相隔。

而小山之下的正北所在,亦是有着一條丈許之寬的道路,道路對面則又是漸漸的有着一片相對低緩的的丘陵,整片丘陵之上亦是密林叢生。

就在這片丘陵的正中間所在,自西南而到東北,卻有着一條間或略有彎曲,但總體卻還算通達稍直的狹長峽谷。

然後,一條寬約七八尺的道路,便就沿着這條峽谷修整而出。

在丘陵之地的正南所在,相對而立的便是高達數十上百丈的連綿群峰。

就在這丘陵和群峰中間,恰好便是一片相對平坦寬闊的地方,最狹窄的地方,幾乎也有不下十多丈之寬,更為寬廣一些的地方,甚至都達到了百十丈乃至於一二里以上。

就在此間緊挨着群峰的這邊,又是一條丈許寬窄的道路直通向北。

而剩下的一條道路,便是與正東方向相對的正西方向,也就是幾個人一路行來直通雲門山谷所在的這條道路。

“這條五岔路口,據說在幾百年之前還是四岔路口。據說,乃是自從自在祖師決定在我們雲門山谷開門立派之後,這四岔路口方才變成了五岔路口。

“而我們身後這條幾達百餘里的道路,亦是當初開門立派之前,由自在祖師親力開拓而出,方才初步有之。然後,我們雲門在此正式立派以後,又經過了數十年的時間,這才慢慢徹底地修葺成形。”

雲一天立馬路口,稍稍在前,雲淡風輕地向著身旁的幾個人簡短道來。

雲一陽與雲一天並排而行,略微靠後數尺,此時亦是立馬而停,聽聞此言,便就接著說道:“據門中典籍記載,自在祖師年少遇難,無意之間逃入這秦嶺深處,誤入山谷,偶得無上武道典籍《雲霄寶錄》。

“經過數載苦修,祖師竟然以十六之齡,便已臻達到了初境圓滿上層之境的修為,於是便走出深山,欲報滅門之仇。

“最終,十八歲之時,祖師達到了入微之境,終於報得血仇,而後便與祖師婆婆成親。

“一年之後,其長子,也就是我們雲門的第二代門主,潛朔祖師出生於世,又過一年後便舉家正式遷入了秦嶺山谷,並且開創了我們雲門。

“此一年之間,為了做一些基本準備,便在這群山密林之中,自在祖師便以入微境修為之能,竟然在短短數日之內,生生開闢出了一條堪堪可容一輛馬車通行的路徑,這才有了最初的雲門興建,也才有了一年之後的舉家遷入。

“而雲門創建的最初那幾年,便也基本上都是經由此徑出入。

“直到後來,門人弟子漸漸增多,路徑也漸漸變寬,一直到數十年之後,竟然便形成了此條寬闊平整的道路。

“以一人之力,生生開闢百餘里路徑!又以一門之力,漸漸形成如此通達大道!

“一人一門,自在祖師,秦嶺雲門!

“——如是者,讓我等身為雲門子弟,如何能不驕傲,如何能不自豪,又如何能不以祖師為榜樣,以門中宗旨為準則?”

“每念及此,真可謂是心潮澎湃呀……”

“正當如此——”

雲一天微微一笑,朗聲應道。

“正當如此!”

雲一凡與龍修遠雙雙點頭,緊跟着亦是應聲而道!

“好了,繼續邊走邊聊吧。”

雲一天淡然而笑,說罷便已驅馬前行,當先向著東北方向,往那條通往丘陵峽谷的道路之上而去。

雲一陽、雲一凡與龍修遠見狀,便也都是微微而笑,亦皆驅馬跟了上去。

不多大功夫,幾個人便已經不緊不慢地消失在了五岔路口,徹底進入到了山林丘陵中間的那條狹長峽谷之中……

又一個時辰之後,一行四人便已經是沿着東北方向的這條道路,深入到了丘陵峽谷的二三十里之深。

此時此刻,日正當空,時辰早便已經到了午時,就在幾個人商量着要不要休息休息的時候,忽然雲一天猛地一下抬頭,朝着正前方望了一眼。

“一天族兄,怎麼了?”雲一陽發現了其異狀,便即開口發問。

稍稍靠後的雲一凡和龍修遠亦是有所察覺,又聽此言,便也跟着看向了最靠前的雲一天。

此時此刻,雲一天早已經迅速地定睛舉目望了一望,耳朵微動之間,不由淡淡笑道:“沒什麼,只不過是前面出現了幾個小賊罷了。”

“哦——?”

另外三人聞言,不由地同時輕呼而出,亦是舉目前往,仔細展開耳力去聽。

片刻之後,三個人同時微微搖了搖頭,輕輕苦笑了一下。

雲一天見狀便道:“還遠着呢,離我們還在百丈之外——嗯,現在差不多卻是已經進入到了百丈左右範圍。”

原來,就在從雲一天剛剛有所發現眺望凝聽之時,又到得現在,胯下的幾匹馬兒還在不緊不慢地往前而去,轉眼之間便又已經行出了八九丈的距離。

至此,另外三人又聞其言,看向雲一天的眼神之中,不由得便又是多了幾分敬佩之色。

。。。。。。。。。。。。。。。。。。。。。。

武道修鍊之人,一旦修為達到初境後期上層之境以後,便業已開始凝神養氣,漸漸地練氣歸一,三丈內外,塵沙落地,盡皆可聞。

蓋因以此修為,內功造詣最起碼已經臻達“氣與神通”進而“圓融大成”的境界——而倘若是能夠提前臻達“神與氣合”的境界,有幸習得“馭器之術”的情況下,亦自可以馭器達到三丈開外!

進而往上,修為達到初境圓滿下層之境,凝神養氣初有所成,練氣歸一亦是真正臻達初成,六丈內外,塵沙落地,盡皆可聞。

蓋因以此修為,內功造詣最起碼已經臻達“神氣相成”進而“返照空明”的境界——而倘若是能夠提前臻達“神與氣合”的境界,有幸習得“馭器之術”的情況下,亦自可以馭器達到六丈之外!

再往上,修為達到初境圓滿中層之境,凝神養氣小有所成,練氣歸一亦是真正臻達小成,八丈內外,塵沙落地,盡皆可聞。

蓋因以此修為,內功造詣最起碼已經臻達“神與氣合”進而“返照空明大成”的境界——而倘若是能夠有幸習得“馭器之術”的情況下,亦自可以馭器達到八丈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