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李舜臣的水軍大營內簡單休整了兩天後,華先祖和杜衡等人便主動找到李舜臣,要求安排任務。

華先祖率領杜衡、順風耳、千里眼,在嚮導車凡右的陪同下,走進李舜臣的大帳,他見李舜臣正一人在大帳內沉思,便向前說道:“李將軍,我等已經休整兩天了。我們是不是該活動活動腿腳。你看有啥我們能做的事情,儘管吩咐。”

“是各位英雄駕到,快快請坐!”李舜臣趕緊示意大家入座。

“我等知道將軍公事繁忙,本不想前來打擾,只是我等已經休息兩天,希望將軍能夠給我等安排個合適的任務做一做。要不然,我們四人這胳膊腿可就要銹住了。呵呵呵!”華先祖自我調侃地說道。

“其實,就是四位英雄不來找我,李某正想去找你們呢。”李舜臣似乎有些不好開口。

“哦,將軍有事儘管吩咐。我等此次前來,就是希望能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為將軍做點什麼。”華先祖說道。

“是這麼個事情,在這全羅道水軍大營東北方向約一百公里外的慶尚南道境內,有一半島名叫巨彌半島,從巨彌半島出海不到兩海里的地方,有一座島嶼名叫黑竹島。

“此島地處釜山海峽西南端,是位於倭國對馬島和我朝鮮大陸之間的一座孤島,該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凡是倭國從對馬島派往朝鮮的水軍船隻,都要途經此處。

“為此,倭軍派人佔領了該島,在島上建立觀察哨所。我軍最近曾幾次派出船隊,試圖前往阻擊從對馬島派來的日方船隻。不料,幾次行動都被島上的倭軍早早發現,致使行動意圖暴露,阻擊行動均未能成功。”李舜臣說道。

“那將軍為何不派人拿下該島?”杜衡問道。

“是啊,拿下該島,就等於在倭國水軍行軍的路線上,安插了一雙眼睛,倭國水軍的行動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為了拔掉倭軍的這個眼線,我先後三次派出水軍前往黑竹島,試圖消滅島上的倭軍,佔領黑竹島,為我軍所用。

“可這黑竹島四周全是懸崖峭壁,四周百米範圍內的海水中布滿暗礁。我軍的船隻根本無法靠近,更沒能發現登島的路徑。三次行動均告失敗。這不,我正在為這事犯愁呢!”李舜臣並不掩飾自己的失落。

“那倭軍是如何登上這黑竹島的呢?”華先祖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李舜臣。

“是啊,我也在苦思冥想這件事情。既然倭國人能夠登上此島,說明該島上應該有我們沒有發現的登島路徑,除非倭國人能夠在波濤洶湧的海浪中,攀爬上這黑竹島四周的峭壁懸崖。

“但我軍船隻曾經繞島詳細觀察過,這黑竹島壁立千仞,四周峭壁幾乎直上直下,有些地方甚至是向外傾斜的。峭壁下是波浪翻滾的海水,可以說水急浪猛。要想爬上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李舜臣繼續說道。

“要不我們弟兄過去看看?”華先祖問道。

“這不,我正在考慮是不是要麻煩諸位英雄跑一趟。沒想到你們主動找上門來了。呵呵呵!”

“行,既然這樣,我們幾個就去黑竹島,看能不能把它拿下來。”華先祖爽快地答應下來。

“好,那就有勞各位英雄了。為保險起見,我讓李戴從軍中挑選幾位水性好的兵勇,由他帶領,隨同你們一同前往協助你們。你們看,是否可以?”李舜臣問華先祖。

“那再好不過了,有李參將領路,我們也好省下許多麻煩。”華先祖高興地回答道。

“那好,你們先準備一下,擇日啟程。李某在此預祝各位英雄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第二天,華先祖、杜衡、李戴等人起身出發,趕往黑竹島。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華先祖、李戴、杜衡一行終於到達位於巨彌半島靠海處的一座小山上。

同行的有順風耳、千里眼和李戴從水軍中挑選的五名水性較好的兵勇及翻譯車凡右。

這是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山中林深谷幽,煙霧繚繞,古木參天。清泉飛瀑從深褐色的岩石上飛瀉而下,彙集成一條條歡快奔騰的小溪,流向東部的大海之中。

時近傍晚,站在山頂之上,清涼的海風從東方的海上吹來。海浪拍打在岸邊的礁石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向西望去,峰巒綿延,一望無際。夕陽如一位戀世的老人般,依依不捨地慢慢落下。

“咱們是不是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看來今晚我們幾個要露宿山野。”車凡右有些倦意地說道。

“咱們從這山上往下走,我記得,過了這山谷,對面山頭上好像有一處道觀,看天黑之前能不能趕到那裡借宿一晚。”李戴說道。

“好吧,李參將,這地方你熟,我們幾個聽你的。”華先祖說道。

“李參將,這山叫什麼名字?”杜衡問道。

“別看這山不算太高,可有個好聽的名字。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得道高人在此山中修鍊後,羽化升天,所以此山名為羽化山。”李戴回答道。

“這山裡的空氣是不錯,深吸一口,心脾通透。”車凡右感慨道。

“是啊,的確不錯,很適合道家弟子居住、養生、修鍊。”華先祖禁不住深吸一口氣。

“華統領,你不是曾經在道觀里呆過一段時間嗎,這道觀和寺廟有啥區別?”杜衡問華先祖。

“這道觀和寺廟最簡單的區別就是:道觀是道士修鍊的地方,屬道教建築;而寺廟是和尚修行的地方,屬佛教建築。”華先祖邊走邊談。

“那它為何稱作‘觀’呢?”杜衡繼續問道。

“這大概和道士修道的方法有關吧。道士修道往往要求‘清靜無為、安靜自然’。他們常有夜觀天象的傳統。道家講究‘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進而得道成仙。所以,他們居住的地方便被稱為‘觀’,大概有觀星望月之意吧。”華先祖介紹自己所知道的道觀知識。

“那他們把道觀建在山頂之上,是不是為了方便觀天象呀?”李戴問華先祖。

“應該是吧。”華先祖不置可否。

山裡的天,黑的快。大家行走在林蔭之下,山路已開始變得模糊不清。酉時末,大家終於登上對面的山峰。

這是一座相對於其他山峰來說較矮的山峰,一條蜿蜒的龍脊把它和遠處的高大山峰連接在一起。在山峰的最南端,一處規模不大的道觀展現在大家面前。道觀坐北朝南,破舊的圓形拱門上方,是一塊已有些風蝕的牌匾,上書“青雲觀”三個大字,字體古樸遒勁。

“你看,咱們剛說完了道觀,這不,眼前就現出一座。”李戴打趣地說道。

跨過那道不高的門檻,門內兩側分別是左青龍、右白虎兩座鎮守山門的神像。由於年久失修,兩座神仙的五官已經模糊不清,左側青龍所持兵器也斷掉了半截。

正對山門的方向,是一座財神殿,兩側各是一處偏房。從院內的建築境況來看,這應當是一座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敗的,規模不大的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