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信札》 燕如来

到目前為止,爸爸為你寫了近13萬字的文章,看起來洋洋灑灑,似乎頗有心得,其實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爸爸自己明白,流於情緒,言之無物,並無多少乾貨。

過往的一些事情,記錄成文,看起來似乎有些體悟,有些感受,但實際上關於育兒,關於教育,爸爸的肚子裡,卻並無多少堅實的理論。爸爸也是初為人父,毫無經驗。

爸爸和很多家長一樣,經常焦頭爛額,深感焦慮,也有很多困惑,難以解答,有很多實際問題,難以應對。

爸爸認為,父親是個角色,也是種職業。是角色,很多人同意,是職業,很多人可能並不認同。原因也簡單,一是沒有薪水,二是難以用績效考核。沒有薪水這沒有什麼說的,自己的孩子自己養活,天經地義。績效考核這個仔細分析,很有意思。首先養孩子是不是工作?孩子是不是要完成的作品或者要做出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向誰彙報?如何考核作為一個父親的各項指標?如果有考核標準,父親不合格,難道可以換父親?等等,基於此,我們還可以分析出很多有意思的結論。

但爸爸還是要說,父親是個職業,因為他需要付出一生的愛,他需要對孩子全方位負責,他需要有育兒的知識。爸爸的觀點是,做父母,不僅要專業,還要職業。

養孩子,不是養貓養狗,管吃飽就行。孩子的衣食住行,這是基本的生活,除了這些,還有學業事業,健康思想,再往細裡說,還有技能專長,興趣愛好,人格情緒,體格儀態,禮貌教養,認識錢用錢花錢,對待權利,獲取財富,與人交往,自我保護,等等,很多方面,除了這些,還要懂點兒科知識,營養知識,還要知道青春期,還要會處理早戀問題等等。除了學業專業,其餘很多東西,如性格情緒,如禮貌教養,如花錢用錢,財富觀權利觀等,都是來自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來自父母的以身作則。

作為父母,這些都要具備,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這些知識的儲備,沒有一些理論素養,不知道如何帶娃陪娃育娃教娃,何談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何談做家長,何談子成龍女成鳳。所以說,做父母,不僅要專業,還要職業。

在國內,並沒有專業的育兒培訓機構,也鮮有專業的系統的育兒書籍。

初為父母,很多人都是匆忙上陣,邊做邊學,甚至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在家裡,很多事情束手無策,全憑父母做主,更有甚者,迫於經濟壓力,自己不管孩子,將孩子完全扔給父母,自己忙於工作或者在外打工,育兒也都成了爺爺奶奶的事情。而爺爺奶奶受限於見識學識,在育兒方面寵愛有餘管教無方,很多事情心有餘力不足,所以也就有了只有養育沒有教育這個說法。

這些都略過不談,作為父母,自己帶孩子,很多事情不會,不懂,那就要學習,向人請教,一邊關注孩子成長髮育,一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邊反思自身教育方式,一邊學習總結查缺補漏。

教育之事可大可小,品行培養於日常,氣質潛移默化,素養日積月累,都不可以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長自由發展。千里之行即始於足下,千里之堤也潰於蟻穴。

有了孩子,為人父母,可謂是二次成長。寶貝,你是爸爸媽媽的鏡子,也是爸爸媽媽的影子。我們是一個整體,你的成長就是爸爸媽媽的成長,爸爸媽媽的成長也是你的成長。

專業也罷,職業也罷,唯一能夠評價的人,只有孩子。父母稱不稱職,只有孩子清楚。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爸爸還不清楚自己的心願,直到此時,爸爸才明白,爸爸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做一個你心目中稱職的好爸爸。

願多年以後,你長大成人,能說一句:我爸爸是個好爸爸!

如若那樣,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