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信札》 燕如来

暑假的時候,給孩子報了個課程——《名著領讀計劃》。

報了之後,心裡還是有點後悔,這課程不便宜,兩千多塊呀。

偶然的機會,在抖音上刷到了張泉靈的閱讀課,就想著瞭解下,水到渠成的就下載了《少年得到》。研究了之後,就報了試聽課,然後聽著聽著快聽完了,老師說這三天報名有優惠……

為了省幾百,就消費幾千。這種事我們經常幹,人性的弱點,不分男女老幼,貧賤富貴!

網課大家都懂,都是這樣的流程:鋪天蓋地的廣告→試聽→買課→流於形式……

疫情綿延不斷,孩子在家也很無聊,為了對抗電子科技產品,也只有讓孩子聚焦網課,同樣是犧牲視力,但至少還能學習點東西。這就是我花錢的初心。

這課程一共有35本名著,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作品。對我家孩子來說,難度不大,輕輕鬆鬆。應該說有好幾本都是我們自己讀過的或者聽過的,比如說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不過總體來說,課本選擇的還不錯,不是那種大部頭的名著,比較適合上小學的孩子們,我認為比較合理。

上課也簡單,每週五節課,有視頻講解,完了之後又閱讀記錄,和閱讀筆記。閱讀記錄,是為了讓孩子跟上課程,培養紙書的閱讀能力或者興趣。閱讀筆記主要是為了讓孩子提煉出書本的故事線,注意到人物等,畫思維導圖等,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閱讀方法的。

截至目前,不知不覺完成了十一本書,學習過程比較順利,效果不好說。學了肯定比不學好,肯定有效果,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

因為孩子的閱讀是個潛移默化的事情,它不像理科,很難用準確的尺度去衡量。另外,孩子在學習這個課程之前,我們就進行了大量閱讀的訓練,紙質書也讀了不少,各類的經典動畫,音頻也聽了不少。所以,在這個課程上,孩子學的比較輕鬆,也很有興趣。又一次我開玩笑,我說:你不認真,這個課程我就退了!她立馬大叫道:不行,我要學,不許你退。

三年級了,孩子的課業變得繁多,學習任務也重了。整個小學階段,三四年級,尤為重要。

我也經常想,在這個時候,有沒有必要,讓她學習這個課程?考慮了一段時間,我有了個不太確定的答案:這個課程學完,關於閱讀,我再也不報什麼課程了。至少在小學階段。

在閱讀方面,孩子的基礎已經打的很牢靠了,閱讀量遠遠大於普通的小學生。雖然在詞語,句法,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她目前還沒有超越同齡人的表現,但是我相信,這是她年齡所限。她還太小,她不可能超越她這個年齡該有的理解力。不過我也相信,種子種下了,成長就不必太過著急,要給她時間,空間,讓她慢慢吸收消化,讓故事去滋養她,助她成長。

這個課程對別的孩子來說,可能就剛剛好,尤其是不喜歡閱讀的孩子,沒有經過閱讀訓練和培養的孩子。通過課程,讓孩子慢慢產生興趣,喜歡閱讀,學習點閱讀方法。

對我孩子來說,比較簡單,很容易完成,也就是鞏固知識,讓她獲得點成就感。

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我相信總會有收穫,孩子喜歡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