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華真行剛飛回蕪城的當天,楊老頭和風先生分別給了他一部典籍,華真行這段時間也用心研讀了,收穫的確非常大。

首先說《餐芳譜》,楊老頭說是從正一門藏經閣里抄來的,以最上品的檀宣裝訂成書冊,小筆行楷字跡、水墨插圖。

抄本封皮寫着餐芳譜三個大字,旁邊有小字“仙家楊天感編着”,翻開之後無序無跋,直接就是內容。

華真行沒見過此書的原版手跡,但僅看楊老頭的手跡,便可稱絕!

其實楊老頭想傳他這部典籍,根本沒必要親自再寫一部抄本,將原訂本影印下來或者直接以神念拷貝,原樣傳授則更為簡單。

華真行並不知道,楊老頭之所以這麼做,只是覺得原版手跡不太入眼,但也不想此書絕傳,抄寫的時候還做了一些修正。

華真行看了之後就決定,將楊特紅的抄本收藏於養元谷的典閣之中,並內部發行一批影印本供導師們學習。

華真行更不知道的是,原版手跡最前面和最後面都有題跋,表達了對一位名叫“知焰”的女修的仰慕之情。

此書是仙家楊天感於東國大唐年間所着,目的就是送給知焰討其歡心,同時也顯弄一番自身的博學多才。

知焰乃正一祖師的道侶,他這明顯是要挖牆角的啊,雖然其牆角並沒有挖成功,但這部《餐芳譜》就是確鑿無疑的歷史證據。

後世正一門弟子未將此書毀棄,而是放在藏經閣里吃灰,已經算是很大度了。

還有一件事華真行也不清楚,《餐芳譜》在正一門的藏經閣中,是歷代掌門和長老才有資格查閱的典籍,其他弟子比如廣任等,都是看不到的。

至於楊老頭為啥能搞個抄本出來,反正他老人家沒解釋,華真行也不明內情。

好歹他老人家還算講究,沒有把那兩篇題跋也抄下來,只是直接抄了內容並作了適當修正,書中還有些多餘的小閑話也給省了。

楊特紅說當初幫華真行研創五氣春容丹的丹方時,多少也受到了此書的啟發。華真行也看出來了,因為他同樣受到了不少啟發。

《餐芳譜》這個名字看上去像是菜譜,但其中能正經上酒席的菜沒幾道。其大量的篇幅都是描述以群芳為材,如何煉製其他各種東西,還不如說它是一部丹書。

世外之人可以雲霞為餐,也可以群芳為餐,在古時是一種情趣。以各色芬芳做出各種湯羹、茶飲、花露等,不僅有種種特殊功效,還可輔助修行。

比如其中有一種“徘回玫花露”,用瑞草刺玫花瓣製成。不僅可以舒筋活絡、和血平肝,而且服下去之後周身附近有澹澹的芬芳徘回不散,可使聞者神清氣爽。

真正令華真行眼前一亮的,是書中記載的一種“五色五味飲”。它可以輔助行走坐卧中元神安適,就算是普通人臨睡前飲上幾滴,安神養顏的效果也是相當好。

這其中就能看出五氣春容丹的影子了,其煉製手法也值得華真行好好學習,可惜華真行現在還煉製不了。

原因之一是材料珍稀難尋,其二是對煉製者的要求,至少要有九境修為。

《餐芳譜》中的丹方基本都有這兩個特點,假如只是仙家高人少量煉製倒也可行,卻沒有大規模推廣的基礎,更別提以近似工業化的方式去量產了。

但《餐芳譜》對華真行來說也是一部重要的教材,他可以從中體悟與學習高人煉製靈藥的諸般手段。

至於風先生送他的那部《百花饈》,跟《餐芳譜》的風格就不太一樣了。

這套宋版書許是因為年代久遠,連封皮都沒有了,假如不是書頁中縫有百花饈三個字,恐怕連名稱都搞不清了。

但它的書頁卻保存得非常完好,假如只看其中記載的第一道“菜”,會讓人以為跟《餐芳譜》也差不多,它叫瑞玫蜜。

所謂瑞玫蜜,玫瑰紅色半透明如蜜,服用時舌下含一滴化開,有一股涼絲絲的甜香沁透全身,做為藥用它還可以治療各種內損之傷輔助爐鼎恢復,同時有舒活神氣運轉之效。

瑞玫蜜更有一樣用處,在修鍊丹道中的玉液周天時,可以含在舌下,有助行功之妙。

華真行的感覺,《百花饈》中“瑞玫蜜”,好像是在跟《餐芳譜》“徘回玫花露”打擂台,因為它們用到的材料都是瑞草刺玫花。

瑞玫蜜倒是華真行可以煉製的,丹方對煉製者的最低要求是至少有大成修為,而華真行不僅是大成修士,也是一位外丹大師啊。

至於瑞草刺玫花,華真行也能搞到,正一門有,千流山有,房隆關的百花山藥田中也有。

但是接着往後看《百花饈》就會發現,所謂瑞玫蜜好像只是虛晃一槍,後面的內容主要就是菜譜,要麼直接是以花為材,要麼是以花為輔、以花調味。

有冷盤有熱炒、有清蒸有油炸、有煎烤有湯羹,更有趣的是還有葷有素!

《百花饈》怎麼會有葷菜呢?雖然每道菜中都有花,但也不僅僅是有花,花有時是主材有時是輔材。

比如現代東國有一道很普通的家常菜叫木須肉,其中就用到了萱草花,能說它是素菜嗎?《百花饈》中雖然沒有木須肉,但也有幾道類似的菜。

比如其中有一道菜,須用到新鮮的荷葉和將綻未綻的荷花,但主料卻是田雞。華真行聽說過叫化雞,可沒聽說過荷花田雞,名字居然還叫美人出水。

《百花饈》中的菜譜還有一個特點,其使用的大多就是易於收集的普通食材,絕對不至於罕見難尋,就是很多要求比較挑剔。

比如有一道腌菜,說白了就是酸黃瓜,用的就是帶花的黃瓜,在花未凋謝時採摘。這樣的黃瓜就跟女孩的手指差不多大小,連花一起摘下來,做好後看着還挺嬌艷的。

菜譜中還有胡扯般的解釋,說什麼“瓜為華之實”、“取其華未落、實已生”、“凝鍊其菁華氣、結丹意”、“尋常萬物皆可品生機菁華”,還給這道菜起了個名字叫“菁瓜丹”。

誰家丹藥是小黃瓜形狀的上面還帶着花?而且還真是小黃瓜做的,帶着花一起吃!

黃瓜開花後,需要疏掉一些,不能將每一朵結瓜的花都留下。就選在花托下的黃瓜長到一指大的時候疏藤,恰好可以拿來做菜,其實很多人都吃過。

《百花饈》中的食材雖然大多很尋常,但其記載的加工手法同樣不簡單,雖沒有《餐芳譜》的要求那麼玄乎,但至少也要有大成修為打底。

《百花饈》的書冊很薄,還配了不少插圖,除了最前面的那道瑞玫蜜,剩下的內容恰好就是一桌席面。

風先生應該是催問華真行,能不能把這道席做出來?華真行乾脆就擺一桌吧,先約好個時間,再把重要的合作夥伴都請來,也不能就他和風先生兩個人。

華真行做這一桌百花饈的地點,就在歡想園的島上樓閣中,他給丁老師、白少流、遊方、成天樂等人都打了電話。

丁老師仍然聯繫不上,據說是又探訪某處小世界去了,但方外門長老朱山閑和譚寒川聽說消息,便聯袂代表方外門來吃這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