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生婆婆說玉眼不見時,身邊只有馮梅芳。
周尋詢問時,馮梅芳坐在丹生婆婆床前,一字一句地敘述,有種小學生的認真。
那天,我給媽擦身子。這事一向是我,媽認我,她習慣了,媽的衣服是我收拾的,床上有什麼,身上帶著什麼,我知道的。那天媽精神還好,我給她擦身子,她還歪了身子,讓我好侍弄一些。剛擦好身子,穿了上衣,媽說要看玉睛,我爬上床搬木盒,木盒就放在那橫板上。盒子一到媽的手,她就嚷起來,說玉睛不在。我覺著她老人家糊塗了,那麼沉的盒子,玉睛放裡面哪掂得出來。再看盒子的鎖,鎖得好好的。媽還是嚷,我去找鑰匙,鑰匙也不見了,前兩天是在那裡的。媽也不知哪個拿過鑰匙,以前只有我。
馮梅芳說完,睜大眼睛看著周尋,周尋感受到她的著急,但那份著急不動聲色,像魚靜靜遊在深水裡,無聲無息。
據馮梅芳回憶,她最後一次看到木盒鑰匙是好幾天前,玉睛什麼時候不在木盒裡,無法確定,只有木盒鑰匙這根線索。
這幾天來過外人?周尋邊盯著丹生婆婆的老式木床,觀察床中間那塊放東西的橫板。
陳四嬸前天來過。馮梅芳說,四嬸不會的。
周尋只管問細節。
馮梅芳便講。
陳四嬸是寨東的,年輕時家境很難,受過丹生婆婆的好,後來又和馮梅芳好,和孔家常來常往。那天,陳四嬸來看望丹生婆婆,帶了一件衣裳,她媳婦在鎮上賣衣服,專讓她媳婦給丹生婆婆挑的。
我們給婆婆試衣服……
試衣服?周尋打斷馮梅芳,為什麼要當時就試,陳四嬸不知道奶奶穿衣的大小?
知道的。馮梅芳說,陳四嬸給媽帶的衣服多了,她愛看媽穿上她送的新衣。
以前每次送衣都讓奶奶當即試衣?
都試的,還要拿鏡子給媽照照的。
你們兩人一起給奶奶試的衣?
馮梅芳點點頭,頓了頓,說,那天鑰匙婆婆沒放衣袋裡,換衣服時不用掏鑰匙的。
奶奶喜歡把鑰匙放衣袋裡?
喜歡,我給她擦身子時,媽不管病得多重,老記得鑰匙從換洗衣服裡掏出來的。
陳四嬸走後,馮伯母有沒有注意過鑰匙?
鑰匙還在的。馮梅芳說,陳四嬸走後我沒看,可第二天我給媽送飯時看見了,好好地放在橫板上。
其實鑰匙代表不了什麼。周尋半是對孔青虯說半自言自語,拿鑰匙打開木盒,拿走東西后重新上鎖,鑰匙仍然放好,有迷惑作用。
孔青虯搖頭,問題是現在鑰匙也不見了,總不可能拿走東西后,過兩天又來拿走鑰匙吧,這說不通。
是說不太通,不過人做事不是總合乎邏輯的,這才是人本身。周尋聳聳肩,現在怎麼樣都不好說。
陳四嬸不會的。馮梅芳說。
馮伯母一直和陳四嬸呆在房裡,直到陳四嬸離開?
是,陳四嬸是我迎進門,也是我送出去的。
你一直看著她?
她和媽說話,我坐在這。馮梅芳指指床邊一張椅子,噢,我……不會的。馮梅芳搖搖頭。
馮伯母。周尋追問,中間你有段時間在忙別的?
拿了個杯子,轉身就回來。
杯子在哪?周尋追問。
外間。馮梅芳指了指,說,拿了就回,也就說句話的時間。
馮伯母,麻煩您再拿一次杯子,像那天那樣。
馮梅芳看看周尋,又看看孔青虯,去外間拿了個杯子進來,說,我給陳四嬸倒杯水,就坐這聽她們說話了。
還不到一分鐘。周尋收起手機,說,就算早看好鑰匙和木盒,這麼短的時間內,爬上床,拿鑰匙,開盒,鎖上,不可能。何況陳四嬸是個老人,何況奶奶就算病重,看到人動盒子,不可能沒反應吧。
陳四嬸先被排除掉。周尋要走之前,馮梅芳跟他談了幾句,意思是,玉睛是孔家一代代傳下來的,每代孔家先祖的靈魂都在那隻眼睛裡,玉睛是有靈性的,只屬於孔家,四鄉八寨的人都知道,就是放在面前,也沒人敢要的。馮梅芳的神情讓周尋明白,這是一個確信靈魂和祖先的人。
除了點頭,周尋不知說什麼,莫名的羞愧感讓他無法開口。
周尋確認了從六天前丹生婆婆開盒看玉睛到發現玉睛不見這段時間,進過丹生婆婆房間的外人,一一列出。
一個是鄭普益,鄉幹部,和孔騰同歲,有禮有節,但和孔家關係有點微妙。最後這點是周尋根據孔騰和孔青虯的描述猜測出來的。
一個叫邱健明,孔世成從小到大的朋友,在鎮上做生意,時不時來找孔世成,也看望丹生婆婆。
還有另一群,就是孔飛的女兒——孔青虯的親妹妹孔藍雀的同學。提到孔藍雀時,周尋格外關注,從和孔青虯認識起,就聽他不止一次談論這個妹妹,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孩,看過照片,充滿靈氣,周尋曾說,若留上極長的發,著一身草綠色裙子在森林中穿行,就是一個美麗的山鬼。到孔家後,周尋一直沒看到孔藍雀,孔青虯說她回來有段時間了,原本是一個同學在山內包了座山種桃花,孔藍雀剛好遊逛至離老家不遠處,便順道回來,專門去看那滿山桃花。發現玉睛不見的前些天,孔藍雀帶了一幫年輕人來,但他們是來燒烤的,在屋後。
周尋對孔青虯說,先在這些人中找突破口。
孔青虯說,那是你的事。
一般來說,動機是最重要的,按你們的描述,玉睛對孔家人才有意義,四鄉八寨都知道玉睛,玉睛跟孔家先祖甚至跟靈魂有關,不管相不相信,都有些忌諱的,特別是鄉下人,更相信這個,外人有什麼理由要玉睛?有意思,人的想法挖之不盡。
我不關心這些。孔青虯說,什麼想法不想法的,虛得很,我關心實實在在的身體——記得你的使命,找到玉睛,別沉迷在什麼研究人性的遊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