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不僅董昭存在這樣的疑惑,就連尤儉自己都有這樣的疑惑。

我就是一個小山賊,承蒙辯爺不棄,如今在西河郡內混了一個小官吏,領着一些兵卒,人前人後的有了幾分面子。可是面子這種東西,有什麼用?能用來打仗嘛? 我也完全想不通辯爺為什麼要讓我統領常規營,那可是兩千人的性命,辯爺就不怕我把這些人給折了?打仗什麼的,我真的是不會啊!小人做不到啊!

好在尤儉很有自知之明,他不懂就會問。荀諶二十來歲就做了太守,他的本事自然是沒話說,而董昭也二十來歲,也被劉辯任命為太守,於是尤儉認定董昭也是一個本事沒話說的人,所以他就對董昭問了說:先生,你看咱們這來善無城也有幾天了,城中百姓的事情,我帶人也處理的差不多了,哎呀!那些百姓死的那叫一個慘啊!男的被殺,女的被侮辱,就連老人小孩都沒給放過啊!那凄慘的樣子的搞得我今天的中午飯都少吃了一碗。這仇得報,這鮮卑人得殺,先生,你覺得呢?

董昭是個靈巧的人,他便說了:我覺得你說的對!

尤儉這一聽本來還有些沾沾自喜,可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他急忙又問了說:那先生覺得接下來咱們怎麼打鮮卑人?

董昭也是靈巧的回答:我覺得你看着就可以了,兩千常規營的兵卒都聽命於你,你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不用過問我,再說打仗這種事情,我其實也不太懂。

董昭這種敷衍的回答哪能把尤儉忽悠過去,若尤儉是個有本事的,他肯定不會和董昭多說什麼,可惜尤儉就是個沒大本事的,他苦着臉就說了:先生啊!你就不要說笑了,辯爺能讓你做定襄的太守,那你的本事怎麼可能小的了,你要是不懂打仗,那我就更加不懂了。實話跟你說了吧!我是真的不懂怎麼打仗啊!要是讓我就這麼帶着常規營的兩千兵卒出城找鮮卑人干仗,那我自己能不能活着回來,我都不敢保證啊!

董昭這一聽也迷了,心裡想着你能不懂打仗?那你在軍營裡面待了那麼久都幹了什麼?

於是董昭就問了:你不會打仗,那你會些什麼?

針對董昭的這個問題,尤儉十分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兒,然後他很是鄭重的說了:我會打劫!

尤儉是真的會打劫,他曾打劫到劉辯的身上,然後從此就投效了劉辯,成功的從山賊轉行成為官兵,也算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了。尤儉的這個光輝事迹,劉辯麾下眾人都很清楚,只不過董昭投效劉辯的時日不長,還沒聽說過這事,現在聽着尤儉自己說出來了,他整個人都懵逼了。

辯爺,我能申請把這貨調走,換個人來嗎?

董昭的這個申訴明顯是得不到劉辯許可的,為了保證定襄郡的穩定以及善無城的安危,董昭還是給尤儉謀劃指點了一番,很快尤儉心領神會,高高興興的就領着常規營出城去找鮮卑人的麻煩了。

其實董昭給尤儉支的招,也是劉辯與荀諶商議出來的。劉辯之所以會把董昭留在定襄郡,為的就是讓董昭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儘快的把定襄郡給穩定下來,而派尤儉過來,則是需要他施展那些下九流的手段拖住整個鮮卑中部部落。

鮮卑中部的部落就建立在定襄郡內,這對善無城來說可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怎麼消除這個威脅,或者說在鮮卑中部的主力軍還在和劉辯交戰的時候,怎麼拖出鮮卑中部部落,以達到牽制和擾亂的目的,便也成了至關重要的事情。

於是尤儉便按照董昭的指點,在善無城附近的各個重要路口,派了不少人去盯梢。

盯梢,便是打劫的第一步,也可稱為踩點,放風,總之先是要確定打劫的目標。定襄郡內那鮮卑中部部落,人數太多,勢力很大,暫時動不了。其他的一些小部落也有不少鮮卑騎兵,真要打起來,結果還不好說。所以那些過往路口的鮮卑馬隊,運送小隊就首先成為尤儉的目標。

不為別的,就為這些小隊人少,常規營人多,既然人數上佔據優勢,那就用人海戰術便可以輕鬆獲勝。董昭就是給尤儉出的這樣的主意,尤儉覺得董昭說的有道理,他就照辦了。

大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等了三天之後,有一隻鮮卑小部落的馬隊從善無城附近經過。得知手下人稟告了這個消息,那可把尤儉給高興壞了,當即他就點齊了人馬直奔那盯梢的路口。

鮮卑小部落的馬隊一到,尤儉就當即現身,打劫這個業務他是熟的不能再熟,操作步驟第一步便是先喊出口號,這次尤儉喊出的口號是改動版的,“此路是辯爺開,此樹是辯爺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尤儉的口號喊的很響亮,可惜這鮮卑小部落馬隊的人聽不懂,但是他們看懂了尤儉手上的單刀,於是沒等尤儉有更多的反應,這幫鮮卑小部落馬隊的人就駕馬揮刀沖了上來。

尤儉這一看都懵了,心裡只剩一句:話不等說完就開打,你們有沒有考量過我的感受?好歹讓我把台詞說完啊!

這邊鮮卑小部落馬隊的人動了手,那邊早就在路口周邊埋伏好的常規營兵卒也做出了反應,絆馬索、鋪網、套索這些陷阱招式一骨碌的全使了出來,兩千兵卒從路口周邊衝出,黑壓壓一片,直接就把路口給淹沒了。

衝上來的鮮卑小部落馬隊的人當即就懵了,你們這是打劫嗎?你們這明明就是打仗啊!

這鮮卑小部落的馬隊一共也就才五十多人,尤儉直接出動兩千人,用兩千人打劫一個五十多人的馬隊,結果可想而知,在付出了十幾個人的傷亡之後,馬隊的人全部被俘虜。

尤儉用這一招屢試不爽,接連成功的截住了四五個鮮卑人的馬隊。初戰得勝,心就飄了,尤儉的膽子也大了起來,他決定去找找那些鮮卑小部落的麻煩。

常規營的武器裝備配置不算高端,穿着皮甲只有基本的防禦力,普通弓箭就可以射穿。武器多是單刀為主,也有短矛,長戟,弓箭等等,馬匹很少,十來匹,根本不夠兩千兵卒分的。雖然人數足夠,但若以這樣的配置去攻打鮮卑小部落的營地,尤儉認定也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於是尤儉便想了一個主意,他從被俘虜的鮮卑人的口中得到了那些鮮卑小部落營地的具體信息,比如營地駐紮在什麼地方,營地裡面有多少人,多少馬,戰力如何等等。接着尤儉便派人去靠近鮮卑小部落營地的水源里投放巴豆汁、瀉藥

等有毒藥水汁粉,總之那種吃了就會讓人不舒服的東西全部都用盡了。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一個鮮卑小部落中招了,馬匹喝了帶有巴豆汁的水,紛紛都拉稀跑肚,馬腿發軟,跑不動了。人喝了水更是疼的要死要活,戰鬥力瞬間變成了負數。尤儉這一波可謂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一個鮮卑小部落。

斬殺了二十多個略有反抗力的鮮卑青壯,剩下的老弱婦孺全部俘虜。這一戰的獲勝更加讓尤儉堅定了他的作戰風格,這下九流的招數是用的越來越得勁。

埋伏,偷襲,下藥,什麼手段用得順手就用什麼手段,一時間,整個定襄郡被的鮮卑小部落都遭到了尤儉的毒手,接二連三,六個鮮卑小部落相繼淪陷,被俘虜的鮮卑人數近乎達到了兩千多人。

光俘虜人是不夠的,六個鮮卑小部落的物資近乎被搬空,糧食、馬匹、牛羊全部帶走,武器裝備更是不會放過,就連帳篷也給收攏了乾淨。

尤儉的原則是但凡只要是能夠有一點點作用的,就得帶走,絕對不給鮮卑人留一絲一毫的物資。

尤儉這無底線的手段自然是受到了董昭的質疑,向來心胸坦蕩、做派正氣的董昭覺得尤儉這樣的作戰風格有失體統,嚴重的缺乏大漢王朝應有的光輝形象,更加是失去了漢人的禮數,實在是無德。

尤儉這可就不開心了,他就對董昭說了:當初讓我這樣去做的人是你,現在站出來反對的人也是你,先生,你是想咋滴?現在仗是打贏了,辯爺交代的任務眼看就要完成了,你可不能拖後腿啊!我尤大就是一個粗人,怎麼打仗我是不懂,但我知道只要盡量的減少部下的傷亡,然後盡多的消滅敵人,那就是打勝仗。反正現在這仗我就要這樣打下去了,耶穌來了都不管用。

董昭直問:你為何自稱尤大?耶穌又是誰?

尤儉就回答:還不是辯爺給去起的諢號,他就叫我尤大。至於耶穌是誰,我哪知道?總之是辯爺這麼說的,我就這麼學着。

董昭默然,如今剛取得了一些戰果,董昭覺得還是不要太打擊尤儉的積極性為好,他便是默認了尤儉的舉動。鮮卑中部部落那邊很快就有了回應,六個附屬的小部落被消滅,這筆賬肯定是要討回來的。

於是鮮卑人集結了一千騎兵準備攻打善無城,尤儉這邊早就得到了消息,在董昭的謀划下,尤儉帶領常規營用着詐敗然而反擊的套路,狠狠的打擊了這一千鮮卑騎兵,殺敵三百多,俘虜兩百多,剩餘鮮卑人全部逃走。

尤儉乘勝追擊,直接攻打了一個出兵比較多的鮮卑中等部落,大肆搶奪俘虜了一番。巧合的是尤儉在這個部落裡面抓到了另一個中等部落首領的女兒。

再一次打了勝仗,又打下一個鮮卑中等部落,自然是很高興的事情。董昭建議用這個部落首領的女兒作為人質,讓鮮卑人出馬出糧把人給贖回去,尤儉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就派人去辦了。

可結果那中等部落的首領是個剛直的漢子,他不僅殺了尤儉派過去的人,還宣揚說他這個女兒不要了,他要和漢人決一死戰,就算是部落就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打下去,更是要砍下尤儉的腦袋當球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