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闢的戰場太多,強大且沒有內亂的楚國也有些吃不消。
“必須結束一處戰爭,這樣我們才能集中力量結束一處處戰爭!”
“我們的實力很強,但我們的敵人更多,如果他們發現我們的意圖然後聯合起來,楚國將失去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為了楚國的千秋萬代,必須要有所抉擇!”
……
楚王和楚國百官、世家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他們會一起動用全力支持一處戰場,擊敗敵人,結束戰爭。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這個決定,誰也不要在暗中拖後腿,如果被我發現了可不要怪我不客氣!”
楚國的改變需要時間調整策略,這讓楚國的敵人有了片刻喘息之機。
他們不會天真的以為楚國就此會和他們和平共處,短暫的平靜只是楚國在積蓄更強的力量,等他們準備好之後就會發動比之前更猛烈的進攻!
所以他們必須在這段時間找到更多的盟友,單靠他們各自的力量是無法阻止楚國的行動的!
楊遠從情報手冊上看到這個信息後非常心動,順國和齊國都被大乾揍過了,要不要和楚國隔空交手試試?
而且順國和齊國都有國內的麻煩要解決,暫時無力吞併其他國家。
但楚國就不同了,他們在處理國內的矛盾的同時還有能力征服其他國家。
楊遠可不想等他解決了北方的諸國之後,還要面對南方的霸主,楚國。
雖然楚國已經是南方的霸主,一統中州南方也是大概率能成功的。
就算楊遠想要扶持楚國周圍的小國,也無法阻止楚國一統南方。
不過如果能給楚國增加一些困難楊遠還是相當樂意的。
“不能讓楚國沒有多少損耗就一統南方,至少得讓他們傷亡二十萬戰士,幾十萬石糧草,最好多拖延他們一些時間,等乾國發展兩年,佔據南方的楚國也不是乾國的對手!”
其實最好結果就是讓楚國一統南方後損失慘重,這樣乾國只需要擊敗楚國就能將中州南方收入囊中。
所以楊遠決定拿出最後的積蓄為中州的和平做些貢獻。
楚國的霸權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乾國作為愛好和平的地區性強國,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中州各國保證自身的安全。
當然楊遠還有一大套話沒有講出來,例如維護……
彰顯……
堅持……
楊遠決定幫助南方小國之後沒有大張旗鼓,只是叫來了幾位重要的文臣武將。
他們對楊遠的決策都很支持。
百里奚:“楚國與我乾國相隔甚遠,就算陛下想要援助南方的小國也沒辦法幫助太多。”
鞏義:“只要能給楚國添點堵就行,最好能讓那些小國多堅持幾年,我們就不用太急了!”
趙龍:“幾年?能堅持兩年就算他們超長髮揮了。如果楚國下決心要拿下他們,這些小國能堅持一年半載都算好的了!”
沒辦法,這些小國和楚國之間的差距是全方面的,就算某個小國出現了一個甚至多個天才,在楚國強大的國力面前也只是螳臂當車。
即使是謀聖那般的存在也無法憑藉一人之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雖然最終算是報了滅國之仇,但那又有何用?
韓臣終究是成了漢臣!
正所謂一人計短,多人計長,大乾的幾位重臣在聊天之間就商議好了不少有用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