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我們直接在第七百戶那裡迎敵。”閔元啟沒有木圖沙盤,但附近地形是相當清楚。

第七百戶就是過河後梁世發等人在海邊假扮煎鹽旗軍的地方,近海,大片灘涂,左側村落右側海灘,再往前走便是大河,往西走便是兩座備倭土城,再往西便是千戶所城了。

“全軍出動,不必帶輜重了。火銃手帶足子葯,軍需官帶一些備用的刀槍盾牌便可。有甲的全部披甲,現在是辰時二刻,給大家一刻時間準備,一刻之後出發。”

“是,大人。”

所有武官均是行了一禮,原本神色各異的臉上,顯露出相似的表情。

只要閔元啟決心下定,那麼眾人便只有鐵了心的追隨,不戰而逃,後果是怎樣眾人心裡均是清楚,可以說哪怕是普通旗軍或余丁婦孺,亦知必須要打贏這一仗。

閔元啟看着眾人表情,心中若有所悟,此役過後,自己的權威將來再次大幅度的增加,再動員將士上陣迎敵,怕是沒有多少滯礙了。

其實閔元啟也是無形中過了一關。

水關那次是生死之戰,帶着大夥拚命,閔元啟自己就沖在最前,所以內心沒有什麼障礙可言。

而此次,是顧惜基業,帶着幾百號人與強敵交戰,勝負之間都會死很多人。

所謂慈不掌兵,並非是說要濫用軍法下軍令斬殺軍士,而是說,在千百萬人的大戰之中,一個決定可以決定幾百,幾千乃至幾萬人的生死。

比如十萬大軍,要留萬人斷後,這萬人基本上會被強敵所困,多半全軍覆沒,就算能完成任務也要死上數千人。

派哪個部將帶着這萬人去,對將領來說就是相當困難的選擇。

還有攻城,哪部為先登必定死傷慘重,甚至為主將者,就是要選擇自己的忠勇部下去送死!

每個人都不是符號或簡單的文字,大將領兵,與部下將士朝夕相處,袍澤之情甚至遠在普通的友情甚至親情之上,派自己的心腹部下去執行幾乎必死的任務,對任何一個主將都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關鍵時刻,捨不得部下性命,撒不出勝負手的主將,看似仁厚,其實根本不配為將。

這才是慈不掌兵的真正用意!

閔元啟此時便是帶着自己朝夕相處的部下前去與超過自己一倍多的強敵交戰,儘管日夜操練,訓練不止,也可稱甲堅兵利,但激戰之下,誰能活下來,誰會在戰場死去,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

閔元啟能跨出這一步,算是真正走上了為將之道,只是在此時此刻,閔元啟自己尚且還不知曉。

有些事,哪怕是名將寫的兵書也不會說明,只有靠後學者自己悟。

悟通了,便是有成為名將的資格,悟不出來,說了也是沒有用。

“吹號,集結將士,準備出發。”

“是,大人。”

中軍官閔元忠神色略有激動,他快步走到待命的幾個號手之前,用力揮舞了一下手臂。

號手們神色更加激動,他們早就等的有些着急了!從梁世發進入營地,所有人都知道大事在即,只是不知道閔大人和諸位軍官的決斷如何,到閔元啟飛奔至此,號手們都已經將銅號舉起,閔元忠也不多說,揮臂之後便大聲道:“吹集結號,全軍一刻之後出發!”

“是,大人!”

幾個號手俱是手持銅號,聽到命令之後,便是將銅號湊到嘴邊,急促響亮節奏明快的銅號聲,立刻在營地四周響了起來!

沈亮霍然起身,在他身側,謝祥也騰的站了起來。

李俊孫,王武邁一併站了起來,他二人一個是刀牌旗隊長,一個是長槍旗隊長。

閔元直和二十騎兵原本就盤腿坐在戰馬之側,戰馬在凌晨時已經餵飽豆料和加餵了雞蛋,並且套好了鞍具,隨時可以出發,聽到號聲,閔元直做了一個有力的手式,所有人俱是在第一時間起身站立,並且翻身上馬。

長槍旗隊長徐文煥,郭尚義,也是揮臂起身,幾乎是涮的一聲,所有將士俱是起身,一時間,立刻便是長槍如林,寒芒耀眼!

“三人擺開成行軍縱隊,騎兵先出為哨騎架梁,”閔元啟騎在自己的棗紅馬上,策馬到營門之前,他的戰馬最為高大神駿,可能是好幾天沒好好驅馳跑動,戰馬有些按捺不住,停下之後不停的奮蹄向天空,似乎立刻就想飛奔而出,閔元啟安撫着戰馬,大聲令道:“刀牌第一旗隊在前,第一百總,二,三,四百總依次而出,火銃旗隊於最後,行軍呈縱隊姿態,三人一列而出!”

閔元啟頓了頓,營中將士已經動作起來,各百總旗按他的吩咐擺開,所有原本按橫隊擺開的隊伍開始急速變化,每個旗隊成一個縱隊,三個旗隊擺開正好是一個百總,四個百總擺開成三人一列的縱隊之後,正好就是一個完整的行軍縱隊,擺在在營中之後宛如長蛇一般。

在隊伍最前,是赤紅色的丈二百戶旗,按明軍規定其實閔元啟這個副千戶尚遠不夠資格用這丈二紅旗,但天高皇帝遠,用便用了。

旗幟高丈二,由一個高壯旗軍高高擎起,旗幟之上,沒有複雜的圖案,只有磅礴大氣一望無際的高山大海。

這是閔元啟托朱萬春在淮安請人刺繡而成,這便是他的軍營營旗。

大明將領各營,或名前鋒等寓意為名,或是以駐地為營伍名號,又或以將領字號為名,營伍或是用將領的姓氏名字為營號,閔元啟的這個營頭還沒有正式命名,但很多人已經從旗幟上私下替這支旗軍武裝命了名,名字便是山海營。

閔元啟沒有急着給自己的營伍命名,一則是怕樹大招風,二來是實力尚且不足。大明一營人數多少不一,有的總兵正兵營多達五六千人,甚至現在總兵營伍可以過萬人。少的正兵營,奇兵營,游兵營,有的兩三千人,或是千把人,但絕沒有哪個營是低於千人之數。

最少在帳面上的數字都是過千,實際上的人數,得看將領養的家丁有多少,是不是心太黑,光吃兵額不拿出來養兵。

正常的情形,一個正兵營報名三千五百,實額營兵由各層將領吃空額,實在營人數兩千,總兵拿一千五百人的軍餉來養自己的家丁,多則五六百,少則二百三百,這些家丁多半備甲,兵器堅利鋒銳,還全部是騎兵,這才是營兵將領用來克敵制勝和在戰場保命的底氣所在。

只是這些家丁雖然悍勇,也算甲堅兵利,但人數太少,各將領間的家丁也不可能合兵演練戰術陣列,彼此配合,遇到少量北虜尚可一戰,明軍將領經常率幾百騎,千餘騎深入草原,比如赫赫有名的李如松,就是帶幾百精騎偷襲土蠻部落被敵人埋伏,戰死疆場。明軍的這種戰法,對蒙古人有效,對陣而後戰,戰兵人數在三萬人左右的女真八旗,屢戰屢敗便也不奇怪了。

大旗之後便是各百戶的百總紅旗,這些百總旗便沒有繪製圖案,只是簡單的書寫數字。

很多旗軍是一個字也不認識,這一段時間閔元啟一直在替隊官以上的軍官掃盲,然後軍官在各自隊中替將士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