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未殃》 江山连城瑾

最新網址:www.mianhuatang.cc    今夜的條天山無法安靜,上有白馬醉和劍之初目睹這天地之間的劍氣縱橫、風起雲湧,下有劍謫仙與魔人的曠世一戰、有河圖重現、有李愈之開誅仙城助掌。

今夜的洛陽城也無法安靜。

自現身於條天山後面深淵中的劍謫仙出第一劍時,洛陽城如有感應般跟著雷鳴電閃起來,不一會兒就是一片傾盆大雨。

大雨打落了許多春花,熄滅了許多燈火,讓入夜之後依然熱鬧非凡的洛陽城少了人聲。大街上的行人、看客、攤販,回的回家,避的避雨,在半柱香的時間裡消失的一乾二淨。

酒樓、茶館、賭坊、妓院倒是都如往常一般熱鬧,只有那帶著些許文藝、需要一定雅興之人才會去瓦肆勾欄顯得有些落寞。

在洛陽城最繁華的地方,有一條長河自藍田來、向黃河去,從城正中穿過,將洛陽城一分為二。

河名為“洛”,又稱雒水。為天下幾大極富傳奇色彩的名河之一。

此時正是春風時節,河岸兩邊柳暗花明,彩燈滿布,更逢十年一度的禹門之會,讓天下各方人士爭相彙集於此。只是這一場忽如其來的大雨凌亂了岸上的塵埃,掃了那些遊人看客的興,讓河岸上不曾留下一條人影。

夜色漸深,大雨漸小。洛陽城由一片冷風冷雨變成了綿綿細雨。

細雨之中的洛河,映襯著兩岸的燈火,如一條兩側繁星點點、中間波光粼粼的天河,無聲的淌向東北方向。

一位年過知天命的更夫,披著蓑衣從大街緩緩走過,手中提著面銅鑼一慢兩快的敲著,口頭喊道:“平安無事——”

每一個聽到更聲的人都知道,此時已是子時三更時分。

只是在更聲過後,洛陽城並沒有徹底安靜下來。而是有一陣琵琶聲劃破細雨綿綿,飄滿夜空。

那琵琶之聲,奏的不是《霸王卸甲》,也不是《十年埋伏》,而是一曲幽怨婉轉的無名之調。

兩岸的樓房中,有不少人尚未睡去,亦或是方才睡去便被這陣琵琶聲驚醒。

琵琶聲除卻淒涼的如哭如訴之外,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不同的是琵琶調下有女子在唱。

女子的聲音勝似出谷黃鶯,動聽至極。可唱詞卻讓聽到的人睡意全無,各自心驚。

側耳一聽,唱的竟是一闕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闕詞名為《虞美人》,其知名程度稱得上婦孺皆知,幾近無人不曉;但百多年來,這首詩無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張膽的肆意高歌。

只因這闕驚世名詞包藏有“人還在,其心不死”的復辟變天之心。寫下這闕詞的人,就是因為這闕詞而被賜毒酒毒死,後人商女唱及這闕詞亦多有株連。

在世人的心目中,這是一闕不能讓人聽見,只能關起門來獨自吟誦的禁詞。

誰人敢在這洛陽城中吟唱這闕詞?

不料,一闕方畢,一闕再起,那勝似黃鶯般動聽的女子聲音竟又唱道: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也是一闕詞,與剛才那闕《虞美人》一樣,也是出自那位被賜毒酒的詞帝之手。

詞名《浪淘沙》。

聽到的人再也忍不住,紛紛推窗探看。

臨近洛水的人可以看見洛水之上有一艘不大不小的樓船,順著波光粼粼的河水緩緩出現在視線當中。

船的當頭,立著一個頂著斗笠的人。

斗笠四周有青紗垂下,看過去的人根本看不清那人的臉龐。連那人是什麼年紀、是老還是少都看不出來。

只能看見那人身著一身和斗笠一色的青衣,一動不動的立在綿綿細雨中,猶如一尊木偶。

也不知是為什麼,一股難以言喻的落魄感從每一雙看到那青衣人的眼睛中油然而生。

那青衣人身上彷彿結了一層霜,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覺得冰涼。又彷彿是歷經了無數世態炎涼與滄桑,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有些感同身受。

青衣人背後的船艙亮著燭火。

艙前的惟幔,微微被冷風吹的飄起,兩邊的畫窗各自向外撐開。有雨滴正從窗上滴落。

琵琶聲,以及女子哀轉的吟唱聲,便是由那船艙中飄出。

女子依然在唱的那闕《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淨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負雄才!

聽見吟唱聲的人中,有不少的江湖人士,看著帶著斗笠立在船頭的青衣人,心頭各自暗暗驚奇。

這人是誰?這人難道不怕死嗎?

有囂張跋扈貫了的膽大者,想要上去和那顯得有些落魄的青衣人打個照面,順便掀下斗笠看一看到底是誰,卻又忌於自身實力不敢上前。

這青衣人雖沒有什麼風發的意氣,卻有在洛陽城中吟著禁詞招搖而過的膽量;而且根據以往行走江湖的經驗來看,會以一身這般打扮示人的,不用想也知道這青衣人必然不簡單。

稍微平和不喜惹事的穩重者,都在自己的記憶中搜尋有關這青衣人的印象,絕大部分都一無所獲。

卻也有那麼一個似是想到了什麼。

那是一箇中年男人,四十歲不到的年紀,束髮留須,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少有的高人氣派。

看著樓船從視線中緩緩淌過,中年男人不禁記起了一些由來已久的舊事。

那些舊事已經糾纏了上百年,是非難分,黑白難辨,說不清到底是誰對誰錯。

中年男人一認出帶著斗笠的青衣人後,一雙深邃有神的眼睛便立即移開了。

他的眼睛裡有了惋惜、憐惜、可惜的神色,搖頭嘆息道:“看來今天晚上,又有人要血灑洛陽城了。”

夜色愈來愈深,流向東北方向的河面愈來愈寬,在那寬闊的河面上,有不少的地方都升起了一抹水霧。

樓船隨著河水,淌入了淡淡的霧氣中。

頂著斗笠的青衣人,任由漫空的冷風冷雨吹打在身上,也任由千奇百怪的目光審視著自己。

青衣人全身上下都從來沒有動過一下。

連那一身青衣都被雨水打溼,不能在讓風吹動。

唯一在動的,是從斗笠上落下來,正好遮住臉龐的青紗。

這北國的初春雨,與雪水沒有多大的區別,落在人身上那是徹骨的寒冷。但青衣人並不覺得冷。

他全身溼透,依然挺胸抬頭。筆直的勝過一顆大白楊。

看上去,這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讓他彎一下腰,低一下頭。

在他的眼睛裡,看過點點星光,看過滿眼闌珊燈火。

那一場百多年前的烽火,從來未曾熄滅過,依然在風雨裡漂泊。

他從中狂歌走過,在青紗斗笠下靜看歲月如梭。

他知道,英雄和美人一樣,必須要耐的住寂寞。

這區區的徹骨之寒,又算得了什麼?

他全然無感。

只是心中潛藏的那股矛盾,卻讓他難以承受。他有自己至高無上的追求,也肩負著與生俱來的使命。

最讓他痛苦的是,他不是達不到他的追求;而是他的使命,抑制了他的追求,讓他無法繼續追求。

舉手可得,奈何偏偏不能舉手。一百多年皆是如此。

若是不曾如此,他早已不在人間。

當年那一場論戰,他也不會落敗。

他有金劍一柄,可惜一直蒙塵。

他時常在想,後主那一闕《浪淘沙》中的“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這一句,是不是特意為他寫寫?

他想,應該是的。

於是他將《浪淘沙》最後一句“空照秦淮”,改成了“空負雄才”。

雄才依然在,可秦淮還在否?

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故國,還在否?

那燈火酒綠的秦淮,是不是已然物是人非?

青衣人不知。

他已有許多許多年沒有回過金陵,沒有去過秦淮,沒有下過江南了。

他最多最多也只是在遇到打江南而來的人時問一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請問閣下,祖堂山上,百里桃花尚在否?”

百里桃花何其壯觀?

只是已不知多少年沒有見過了,連是否留存於世都無法確定。

青衣人想過要回去看看,但又覺得有愧於故人子弟,一直不敢踏上歸途。

歸途易行,心結難解。

青衣人今夜來到洛陽城,便是準備開始要去完成他的使命,試著解開心結,心安理得的踏上回家的路。

青衣人已計劃好每一步,今天晚上要走的是其中的第一步。

第一步的目的地,是在洛陽城東北方向臨近洛水河畔的“傻人街”。

傻人街的盡頭,正是洛水河出洛陽的地方,也是整個洛陽城最不顯眼的一個地方。但這個地方卻坐落著一間名叫“無歇”的酒肆。

“無歇”酒肆的其他地方,都與一般酒肆相同。唯有兩點有些超乎尋常。

第一點是,沒有哪個生意人會選在這麼一個最偏僻的地方做生意。

第二點是,其他酒肆都有掌櫃、有夥計,掌櫃一般都上了年紀;而無歇酒肆沒有夥計,掌櫃也沒有上年紀,不過是一個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什麼樣的年輕人,會在這樣的地方開酒肆?會又當爹又當娘一樣的,不請夥計。

樓船在無歇酒肆外的河岸邊一停下,立在船頭的青衣人馬上就看到了那奇怪的年輕人。

立在酒肆中的年輕人似是剛乾完活。

正一邊用一塊雪白的帕子將十隻比女人都要修長的手指一根一根細細的擦了個遍,一邊衝步向酒肆的青衣人微笑著。

“看來今天晚上,我要賺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