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征討途中,中軍帳前。

眼看到萬千兵勇,軍威凌厲如一柄銳利的尖刀;耳聽到百里疆場,馬嘶鼓震,驚得這如畫江山乍起乍沉。眾將士得主帥令,可在大軍開拔之前仰天吶喊三聲,一者是為龍子降世,二者則為麗華平安,三者則為主臣同慶,四者可為鼓舞士氣。

當此之時,正是建武四年(公元28年),劉秀攜王霸之師,征討彭寵,大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氣概。陰麗華是唯一隨軍遠征的貴人。陰麗華為何許人也?何以能有幸得劉秀如此寵信,隨大軍東征西討?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這兩句出自劉秀。那時的劉秀還是一介沒落皇族,後來他如願娶得陰麗華為結髮妻子,甚為寵愛。最終陰麗華被封為皇后,成為一段佳話。

曾經盛極一時的赤眉軍即將與劉秀帳下的馮異展開最後的決戰。此前,漢軍主帥乃是鄧禹。劉秀的部署是“使計諸將屯澠池,截其東路,異擊其西,一舉取之”,馮異是劉秀戰略的堅決擁護者,可是鄧禹卻另有想法,他是個冒進的人,不聽馮異的勸阻,舉兵攻伐赤眉,結果大敗而回。

此番,劉秀當機立斷,奪了鄧禹的兵權,又以馮異為主帥,又親率大軍,終於崤山之底,以逸待勞,大破赤眉軍。此役進一步奠定了劉秀一統天下的軍事基礎,更從赤眉軍手中得到傳國玉璽。

陰麗華能夠隨劉秀大軍出征,固然和其深得劉秀寵信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劉秀擁有充分的自信,在大軍出征的勝利的同時,保證陰麗華的安全。敗赤眉,奪玉璽,攜雷霆之勢,控王者之師,天下誰人可擋?

有詞《滿江紅·光武帝劉秀》唱道:

豁達寬容,成就了,中興偉績。

能文武,剛柔相濟,奇兵突擊。

勇猛多謀成大事,推心置腹添鵬翼。

得民心,躍馬掃群雄,無人敵。

釋刑婢。均稅率。

勤政事。崇儒德。

贊修文偃武,與民生息。

寬厚愛民民眾擁,秀才治國江山碧。

有志者,萬事竟成真。乾坤赤。

彷彿是為了印證此時的大勢,劉陽應運而生,他後來改名劉庄,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明帝,東漢的第二位皇帝。

斗轉星移,牽扯日升月落;朝花夕拾,演變生生不息。彈指之間,天下已定。洛陽城中,一片歌舞昇平、繁華鼎盛。可此時的長樂宮中,卻是一派肅殺氣象。光武帝劉秀巍然立於朝堂之上,座下群臣股肱戰慄,臉色變換,唯恐一個不慎,無功不說,反誤了身家性命。

歷代開國皇帝多是精力過人之輩,劉秀也是如此,他對上交的各類文書無不逐一仔細查看。

前些日子,劉秀下令“度田”,所謂“度田”,就是詔令天下州郡清查田畝及戶口,這是戰火之後新政府的必然舉措,也是增加賦稅的手段。這批吏牘即是各地“度田”後呈上來的報告。當他翻閱陳留縣的吏牘時,這樣一句話映入他的眼帘:“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劉秀有些莫名其妙,但並沒有馬上表露出來,而是下議於百官。廟堂之高雖可接九天之上,但未必代代皆有經世致用之才,因而劉秀之疑問,亦是百官之狐惑。半晌過後,群臣無一人可說上一二,劉秀轉眼望向其子劉庄。一時之間,大家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劉庄身上。

劉庄卻不慌不忙,一副胸有成竹之相。他拜過劉秀之後,緩緩說道:“河南是首都所在,朝中高官都住在這裡;南陽是陛下的故鄉,陛下的親戚大多居於此地。因此對這兩個地方的田畝數字,負責檢查的官員們當然不敢多問。”說罷,群臣為之側目,劉秀恍然大悟,心中甚是欣悅,為一個十二歲的孩童有如斯銳利眼光而驚嘆。經此一事,劉庄可謂是初露鋒芒,也讓劉秀廢長立幼的想法更加堅定。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單臣、傅鎮率眾造反,攻佔了原武城,引得劉秀大怒,於是派太中大夫臧宮前去圍剿,然而由於對方準備充足,原武城久圍不下,故此劉秀召集眾臣商議對策。太子劉彊首先建議以加官晉爵、賞金封侯的方式激勵將士攻城,群臣也大多附議,只有劉庄低首不言、暗自搖頭。劉秀見狀,詢問道:“陽兒(劉庄)為何搖頭,可是心中已有定計?”

劉庄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淡淡道:“一筷可斷,百筷難折。”皇上和百官都知道他有話說,靜靜地等待,沒有打斷他。果然劉庄再次進言,力主不要圍城太緊、太急,可以引誘賊人突圍,然後分而殲滅之,這樣以區區一個亭長就能對付了他們。皇上聽罷,拍案叫絕,命將士依計而行。結果一如劉庄所料,叛賊分散突圍後被一一平定消滅。

關於此次戰事的記載,《後漢書》中只有寥寥數語,是故後人對於劉庄能夠成為太子的關鍵知曉不多,而此次事件即是光武帝劉秀決定改立劉庄為太子的重要轉斬點。

此外,據歷史記載,劉庄在十歲之時便已經通曉《春秋》,聞達於朝野內外。劉庄能有如此表現,並非偶然,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從小師從經學大師桓榮,可謂名師出高徒;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他較早地在劉秀身邊觀察和學習政務活動,增加了自己的才幹。當然,這與其天賦也必有一定關係。但是,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讓人知道他的聰明的,特別是在充滿血雨腥風的皇室內部,因為那勢必會引起政敵的妒忌甚至是仇恨。除非你的實力足夠強大,能夠做到有恃無恐,叫敵人徒喚奈何。

當時,正處於當時女性權力巔峰的皇后郭氏,是阻擋劉庄登上太子位的最大絆腳石。劉彊是郭氏所生,為光武帝劉秀之長子,順理成章地被冊立為太子。但他從小缺乏適當的鍛煉,逐漸養成懦弱怕事的性子,兼之他胸無大志,不像劉庄那樣“積極備戰”,所以爭位之事,幾乎全部仰仗其母親郭氏。

郭氏深知劉秀十分傾心陰麗華,自己雖然貴為皇后,母儀天下,但在光武帝眼中的地位,卻難以企及陰麗華之萬一。

同時,陰麗華之子劉庄近年來所表現出的才智,也非自己的兒子劉彊所及。是故郭氏只能尋求娘家的幫助。郭家乃是世家大族,郭氏的外祖父就是著名的定恭王,劉秀成就霸業之前,要極力仰仗他,所以才立郭氏為皇后。

兼且初時陰麗華無子,劉彊也就以嫡長子的身份入主東宮。郭氏為讓劉彊坐穩太子位,可謂煞費苦心。可是方法用盡,依然擋不住劉庄母子逼來的腳步,她無計可施,竟然當面諷刺劉秀和陰麗華,叫劉秀對她徹底死心。此一時、彼一時,君臨天下的劉秀再也不需要郭家的助力,當他決定廢除劉彊時,世上再無一人能夠改變這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