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公元前541年,世界發生了很多大事。楚國發生了弒君事件,那個全世界都討厭的楚國令尹公子圍殺了侄子自立為王。晉國中軍元帥趙武去世,接任晉國這個最重要官職的是韓起。

韓起,生辰不詳,卒於公元前514年,姬姓,韓氏,名起,謚號宣,史稱韓宣子,晉國前中軍元帥韓厥之子,韓氏家族自韓簡以來的第四代。

韓氏家族始得氏祖先為曲沃桓叔之子姬萬,因軍功而封於韓原,遂後人以韓為氏,晉始有了韓氏。第一代掌門人韓萬在晉國政壇赫赫有名,第二代韓簡時繼承發揚了韓氏家族。但後來因為支持了晉惠公,所以晉文公奪位後,韓氏家族迅速被排擠出晉國朝堂。

第三代韓子輿更是享壽較短,家族基本是完全沒落了,最終第四代旅長韓厥淪為趙氏家族的家臣。

在趙衰、趙盾的大力扶持下,韓厥重新崛起於晉國政壇,並最後官至中軍元帥。到了現在第五代,韓起作為族長再次擔任中軍元帥,執政晉國。可以說,韓氏家族是一個牛級指數超一流的大家族。

韓起的父親韓厥是一位文武全材、剛正清廉、執法如山的晉國卿大夫,而且為人穩健,深得晉國上下的愛戴。那韓起呢?

韓起顯然也是一位政治上成熟穩健的執政大夫,熟讀詩書,但武不及父親韓厥。這其實都不成問題,因為晉國有大把的將才,自己作為中軍元帥,又正值世界和平時期,不需要打多少仗。象這一次大原之戰,他僅派出了上軍的中行吳和魏舒便大獲全勝。

不需要參與諸侯爭霸的晉國很快便暴露出了傳統問題,那便是內部的權力鬥爭。任何一個家族既然捲入權力鬥爭,那勢必要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權力和財富,包括地位、土地、人口等。

如果說,趙武執政時期的晉國,在趙武的以身作則下,卿大夫們的一切都要為了晉國,那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把自己努力的一切都以國家、國君為中心,那肯定是蠢蛋。

因為時代在變,趙武時代,世界剛剛和平,趙武必須要讓晉國從世界和平中得到大家看得到的利益。而現在,世界已經和平,晉國也已經從世界和平中得到了該得到的利益,各大家族開始考慮自身的利益了。

其實,早就有人帶頭了,那便是國君晉平公。晉平公自公元前541年大病一場幾乎病死後,感覺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人生享受也是很重要的。於是便對國政不大感興趣,他最主要的活動便是斂財、造房、娶妻、喝酒。

一開始,韓起也是經常向晉平公彙報工作的,但晉平公總是“你辦事,寡人放心”這樣的調子,他只想着享樂,只想着做一個快活國君。

是的,只要有足夠的人替自己辦事,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所以,他非常欣賞趙武推行的客大夫制,希望天下賢才盡歸晉國。自己更是經常招募門客,於是,大批並無真才實學只知道哄晉平公開心的阿諛奉承馬屁精就混進了晉平公門下。

有一次,晉平公去坐船沿黃河而下,他站立船頭,看着一路風景壯麗,心曠神怡至極,不由感慨道:“太美了!如此江山壯麗,如果寡人能夠把全天下的賢士都召集至此,共享此樂,那該有多好啊!”

眾隨行都在附和着,晉平公沾沾自喜着。卻不料船公卻在那裡貌似自言自語道:“唉,要讓賢士盡歸於己,自己卻不重視,怎麼可能呢?”

晉平公忿然喝道:“你是誰?怎麼敢口出狂言?”

船公施禮道:“小人固桑。國君吶,利劍產于越地,明珠出自江漢,美玉生在崑崙,此三樣皆為珍寶,雖無足但能夠聚至國君身邊。賢士自有腳,如果國君真正愛惜賢人善用賢人,那賢人自然都會紛沓而至,哪裡需要國君如此感嘆呢?固桑衝撞了國君,任憑國君處置。”

晉平公見這個叫固桑的雖然僅為船公,但氣度不凡,言語不俗,便緩和語氣道:“固桑,你剛才說寡人不重視賢士,你可知道,寡人現在門客三千,對他們極其禮遇,管吃管住。但凡來報說早餐不夠吃了,寡人晚上便去收租,晚飯不夠吃了,清晨便去收糧,以保證他們衣食無憂。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寡人不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嗎?”

固桑淡淡一笑道:“固桑所知,雁翔九天,穿雲破霧,靠的是雙翅之翼毛,而非腹背之絨毛。如果鴻雁雙翅翼毛稀鬆,腹背絨毛再密,也只能低空悠蕩。不知國君所謂的門客是雁之翼毛,還是腹背絨毛呢?”

晉平公張口結舌,無言以對。他哪裡知道何為真正的賢人。趙武執政時,推行客大夫制,各國流亡公子大夫彙集至晉國,被重用於各個崗位。趙武去世了,晉國的客大夫制度開始走樣,許多真正的賢才不再被推薦至晉平公這裡,而是被各公卿大夫家族所重用,成為公卿大夫家的食客,也成為晉國權力鬥爭場上為其主家貢獻才智的重要力量。

而晉平公身邊呢?由於晉平公不會使用人才,良莠相雜,在那個君子不屑於小人為伍的年代,本來晉平公身邊真正賢人便走了。他們去了哪裡?去了公卿大夫家族!晉平公身邊便多了許多根本就是混飯吃的傢伙,來到晉國,自詡為人才,卻被晉平公認為是賢才而養了起來。

船公固桑,正是看到國君把飯桶當人才,才出言譏諷。這也可謂是春秋江湖被記錄的少數幾個船公之一了,到後來,楚國大夫伍子胥逃亡去楚國,也記錄了一位船公的故事。當然,那個故事我們是放在吳國風雲里講的。

反正趙武去世後,晉平公就真正成了一個平庸的國君。國人也慢慢對這位國君失望了,既然你國君都不大管國事了,那咱們還要那麼賣力作什麼喲。於是,那些擅長於貪腐索賄的,本在趙武時代基本默默無聞,到現在也就開始活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