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秦景公很清楚,已經沒有什麼諸侯國的力量可以擊敗晉國了,唯有一支力量,才能夠真正消滅晉國。這支力量,便是晉國的權力鬥爭。

晉國欺人太甚,既然不能在武力上報了此仇,那就積极參与晉國的權力鬥爭吧。而眼前,便有一個為晉國今後的權力鬥爭絕佳的定時炸彈,那便是這個士鞅!

善待士鞅,再是積極幫助士鞅回晉國,那就相當於當年秦國厚待其爺爺士會一樣,最終士會回國後,至少士氏家族是傾向於秦國的。後到來士會入卿尤其是當上中軍元帥時,晉國數十年都沒有侵略過秦國。

士鞅這個人在秦國雖然時間不長,但秦景公隱隱感覺到,這個人精於權術,雖然有着其爺爺士會一樣的智慧,但沒有士會那樣的謙恭。這種人,留在秦國,極有可能會把晉國的那一套權力鬥爭把戲搬到秦國政壇上來。這種人,不能重用。

把士鞅送回晉國,一向晉國示點好,以圖邊境平安;二交好士氏,有利秦國;三送走燙手山芋,消除隱患。

一舉三得啊。秦景公心中有了主意,於是有一次找了個時間請士鞅喝酒,問士鞅道:“請大夫跟寡人講講,晉國國君是個什麼樣的人?”

士鞅恭恭敬敬答道:“千古賢君也,知人而善任,文治武功。”

秦景公又問:“那請大夫對寡人講講晉國主要的賢德之臣吧。”

士鞅道:“主公,晉國人材濟濟,趙武謙遜且有文德,魏絳計多且勇武,叔向博學多采通禮義,張老忠誠且厚德,祁午沉穩臨事鎮定,臣的父親匄能識大體,這些都是當世英傑。象其他公卿大夫,都能做到明德修身,遵禮有度,勤勉職責,士鞅不敢妄議啊。”

秦景公心裡嘆了一聲,相比晉國,秦國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啊。看來,只要這個晉侯在,秦國看來是別去惹晉國了。

秦景公又問道:“寡人請教大夫,晉國各大家族明爭暗鬥,你認為哪家可能會率先滅亡?”

士鞅對欒氏心中仇恨至極,想也不想便道:“肯定是欒氏!”

秦景公非常感興趣,繼續問:“哦,現在欒氏不是挺得勢的么?既然你認為欒氏會率先滅亡,那為何你父親士匄要將你妹妹會嫁給欒黶?你又為何還要請求寡人將欒針的屍首歸還給欒氏?”

士鞅道:“主公,臣之所以認為欒氏一定會滅亡,那是因為欒氏太囂張。晉國一直以來,權力鬥爭不斷。凡是被家族興起,都是祖上積德。祖上所積之德,子孫後代如果不好好珍惜,不繼續添德,那便會將祖上之德不斷消耗掉,最終肯定會無德而終。

消耗祖上所積之德是很快的,只要出現狂妄的後代,飛揚跋扈,盛氣凌人,那便意味着家族之德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從最早的里克,到文公以後的狐氏、先氏、胥氏、趙氏、郤氏等等,這些主公您肯定都知道,他們被滅,都是因為有了狂妄自大的後人,他們有的弒君,有的貪賄,有的搶地,有的打壓別的家族,最終使自己走向了滅亡。

如今欒氏家族,其祖上之德,可以自欒賓開始,到後來的欒書,代代相積。但欒書擔任中軍元帥時,卻因為弒君而受到國君猜忌。但欒氏的欒黶、欒針等卻不自重,自以為家大勢大,盛氣凌人,晉國各公卿大夫中早就有人看不慣他們了。

為了提醒他們,幫助他們,家父多次提醒,還與欒氏聯姻,那是不忍坐視欒氏家族之亡啊。但欒氏卻不知足,欒黶對國君讓他統率兩支軍隊而不謙讓,還想方設法要為欒針謀卿位。據臣了解,欒黶幾個兒子都很驕狂,如果不加以自律,很快便將走向自取滅亡之道啊。”

秦景公聽得是津津有味,他故作關心道:“那現在,你們士氏與欒氏因為欒針而交惡,你到了我們秦國,那你們士氏的勢力不是消弱了嗎?如果欒氏要加害你們士氏,該怎麼辦?”

士鞅垂淚道:“臣歸秦國,實出無奈,想起父親為臣而承受巨大壓力,臣每天引領東望,祈求父親平安啊。”

秦景公感嘆道:“大夫賢德,在秦國定能大展身手。寡人不忍大夫之族受到欒氏迫害,那就由寡人出面,幫助大夫回去吧。”

士鞅大為感動,向秦景公行了個大禮道:“如果臣能回到晉國,一定不忘主公之恩德。有生之年,當善待秦國!”

秦景公暗中派人赴晉國,見到了士匄,講了士鞅在秦國的情況,告知士匄,秦侯有意送士鞅回晉國。士匄那個激動啊,他立即為迎回士鞅運作了起來。

士匄求見晉悼公,向晉悼公傳達秦國求和之意。士匄對晉悼公道:“遷延之役後,秦國被主公之威而徹底震服,派人來私會臣,請求與晉和好。”

晉悼公大喜,士匄接著說:“這一次秦國應該是真心了,臣之子士鞅因與欒針主動尋秦軍決戰,欒針戰死,士鞅不得已逃亡至秦。本來,臣非常慚愧,士鞅投敵叛國,但未曾想士鞅赴秦是假,一心為晉是真。他詳細向秦侯介紹了主公您的英明神武,介紹了晉國公卿大夫的賢德,介紹了晉國的國力民力軍力,以及天下諸侯歸心的情況,終於讓秦侯下定決定,從此不再挑釁晉國,主動與晉和好。雖然不是臣服晉國,畢竟秦國也是一個大國,但能夠因此而實現秦晉數百年來所希望的和平,那是主公之德、晉國之福啊。”

晉悼公感嘆道:“能夠讓秦國心服口服,從此了卻我晉國西境之患,士鞅功莫大焉。”

士匄大喜,他繼續道:“主公,只是遷延一役,欒黶因欒針戰死而遷怒士鞅......”

晉悼公微微一笑,道:“你不必多言,寡人自有主張。”

第二天,晉悼公召見欒黶,道:“昨日士匄求見寡人,提及遷延一役,欒針為國捐軀,要求寡人給予撫慰。寡人認為,欒針、士鞅雖然不遵帥令,擅自與秦軍作戰,但亦是展我晉軍將士之威,尤其欒針戰死,寡人甚為痛惜。今寡人按士匄所請,欲封你兒欒盈為公族大夫,他日再入卿位,你看如何?”

欒黶那個激動啊,不管如何,首先欒針戰死一事,得到了國君的正名,是為了一展晉國之威,再是自己兒子受封為公族大夫,又得到了他日入卿的承諾,這簡直是欒氏因禍得福啊。

欒黶趕緊謝恩,晉悼公又道:“既如此,那士鞅之事,也到此為止。不日,寡人將宣召他回國,並與秦國簽訂盟約,兩國從此互不侵犯。士鞅將功折過,官復原職,你與士匄本就翁婿之親,寡人更希望你們兩家精誠團結,竭力為寡人分憂啊。”

欒黶哪裡還想多說什麼?

就這樣,晉悼公令士匄全權處理與秦和好並迎回士鞅一事。士鞅因此得以回國,而秦國與晉國簽訂互相侵犯條約。就這樣,自遷延一役後,晉國與秦國終於坐下來和談,百年來的仇怨就此化解,直到春秋結束,秦晉之間再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