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實,羊舌家族也好,還是其他家族也好,隨着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終歸是要走向沒落的,我們無需遺憾,這是歷史必然。我們遺憾的是,晉國賢大夫叔向,將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

公元前527年12月,周景王之母穆後去世。王太后去世,那是一件大事,根據規定,各諸侯國都要派出卿大夫去王室參加葬禮。

晉國派出的是下軍佐智爍以及掌管典籍的籍談。籍談,前上軍司馬籍偃之子。晉國的籍氏家族,起源於晉國公室,晉穆侯有一個孫子叫姬黶,排行老大,故人稱伯黶。又因為是晉侯之孫,所以也稱公孫伯黶,史書一般作孫伯黶。

孫伯黶曾經擔任過晉國上卿,與當時跑到晉國的周太史辛有次子董一起負責掌管典籍,故以其職務為氏,這便是晉國籍氏淵源。

籍談也算是當時晉國知識相當淵博的人了,所以這次作為智爍的副使赴周王室參加喪禮。令天子周景王失望的是,其他諸侯來王室,或多或少都帶點禮物來,但晉國在諸侯國中老大當久了,只習慣於人家送禮給給自己,自己沒那個送禮給人家的習慣。

周景王心裡有氣,王太后的喪禮按部就班進行完畢後,周景王設宴招待各國使臣,他特意使用了魯國送來的壺盛酒,用鄭國送來的爵作酒杯,宴會時使用宋國送來的樂器,反正將各國諸侯送來的都用上了。

大家喝着酒,聽着音樂,冷不妨周景王對最前面的智爍道:“予一人很綸納悶,為何各國都有禮器進貢王室,為何晉國沒有?”

各國使臣大吃一驚,頓時明白了,天子原來是在責怪晉國啊。智爍更是尷尬不已,心道都怪自己,來的時候沒考慮過這一層,不然隨便拿點東西送送天子也便沒今天這場尷尬了。

籍談見智爍呆在那裡說不出話來,心道天子也太不是東西了,怎麼就向一個少年問這樣令人難堪的問題?

智爍當時非常年輕,不過十七八歲,父親智盈英年早逝,智爍算是接父親的班進的卿級班子。

籍談見天子責怪晉國,他便站出來向天子行了一禮後道:“陛下,這個真的還不能怪我們晉國。諸侯受封,天子都有明德之器相贈,用以安撫國家。依禮,諸侯朝見天子,當然得進貢相應禮器。

想當年,晉國受封於唐,但天子未贈明器。且晉國受封於戎狄之地,處深山老林,遠離王室,天子威信難以達到晉國。為拱衛王室,晉國幾乎把一切都用於與戎狄打交道中,哪裡有空置辦禮器,故未能進貢。”

列國使臣聽着便想笑,你晉國堂堂超級大國,中原諸侯盟主,來天子這裡哭窮么?唉,晉國算是到頭了,太蠻橫,明明失了禮卻不認錯。這個籍談無非是一介大夫,在天子面前說出這樣的話來,都是晉國自國君至六卿至大夫至小吏,驕橫慣了之故啊。

周景王聽後便火了,但畢竟是天子,得有氣度,且晉國也不能隨便得罪,於是按住性子,冷冷道:“不對吧?想當年,先王成王分封其同母兄弟唐叔虞於唐,將密須之鼓、大輅之車和闕鞏之甲都賞賜給了他,這是有典籍明確記錄的。

予一人也知道,密須之鼓和大輅之車,是文王用於檢閱軍隊所用。闕鞏之甲,是武王攻克商朝時曾穿過的鎧甲,這都是當時王室的鎮國之寶,賞賜給了唐叔虞。

唐叔虞接受了這些明德之器,用於整肅軍隊,威服戎狄,履行拱衛王室之職。到後來,晉先君文公更是接受了先王襄王所賜的戰車大輅、戎輅、斧鉞、香酒、彤弓等等明德之器,還有王賜甲士,以用於晉國保有南陽之地,安撫民眾,征伐戎狄蠻夷。這些,難道不是天子給晉國的賞賜么?難道晉國都沒有記錄在典籍中么?

有了功勛而不忘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於典籍,以土田以奉之,以禮器以撫之,以車馬服飾彰之,以旌旗顯之,從而子孫世代不忘記,這就是福佑啊。而晉國居然沒有把這種福佑記載下來,予一人實在是感到不可思議。

叔父你的高祖孫伯黶,曾經掌管晉國典籍,以正卿的身份主持國家大事,這才有了籍氏,直到太史辛有次子董到了晉國,你們晉國這才以董氏為史官。但不管如何,叔父你作為晉國史官的後代,難道可以忘了祖上嗎?”

這個周景王,看來平時書確實讀了不少,這一套下來,不但令籍談張口結舌,無法應對,列國使臣均在心中暗暗叫好。這些年,大家都對晉國很有意見,上次見到晉國人被慫得無話可說還是那位鄭國的子產,在平丘之會上為關係賦而舌戰晉國群臣。這一次又見到了晉國人被天子一通話給說得無地自容!

後來,周景王對身邊人道:“這個籍談能舉典故卻忘記祖宗,予一人擔心其後代要沒落了。”

成語“數典忘祖”便是源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