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但東方大國齊國能甘心被居老二么?齊景公本就是一雄才大略的主,這些年,齊國在晏嬰的治理下,國富民強,齊景公早就想爭奪中原霸業這把交椅了。

公元前532年,晉平公薨了,新君為晉昭公。按照國際慣例,晉國作為春秋中原霸主,新君即位,那天下諸侯得去朝見。

於是,齊景公待晉平公喪事辦畢後,於公元前530親赴晉國朝見晉昭公。當時衛國、鄭國等中原諸侯都去了,但晉國對齊國是最重視的。

因為重視,所以晉昭公單獨為齊景公安排了一場宴會。

這次宴會由晉國上軍帥中行吳擔任儐相。所謂儐相,就是替主人接引賓客和贊禮的人,當然,後來演繹成了現代的婚禮中的伴郎伴娘。

中行吳在宴會中安排了投壺以助興。講到投壺,那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春秋時期的投壺,用專用的箭投向擺放在前面的壺,投進壺裡則算勝利。

壺肯定是專用的壺,總不能隨便拿個酒壺、夜壺來用,這是一種長壺,壺口稍大,壺頸小,壺底寬。箭也是專用的,不能用戰場上的那種弓矢,而是略重一點的專用木製箭桿製成的箭,以利投擲。據說,在壺裡還要放一些專用的豆子,箭投進去便不易再彈出來。

投壺應該是春秋時期興起的,據說,按理大家高興了,在當時的六藝中有一種是射藝,大家應該比箭法。但越到後來那些個大人物的射箭本事越來越不濟,有的甚至根本不會射箭,於是,便發明了投壺。

投壺在當時的士大夫以上級別的達官貴人中玩得比較多,是宴會中的一種禮儀。往往是兩人比賽,在前面一定的距離各置投壺一個,兩人輪流着來。投中的人可以為投不中的人倒酒,意思就是罰輸了的人喝酒。

到了後來,投壺便不再是禮儀了,而成了遊戲,成了文人雅士的一種娛樂活動。在東漢時,投壺進一步得到改進,壺裡不再裝豆子,特意增加其投進的難度。再到後來,投壺兩邊增加兩耳朵,以增強其平衡性,因為投壺的規則不再是只投一次,而是投進者可以連續投。

不少史料記載了投壺達人,比如漢武帝的寵臣郭舍人,可以百投百中;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胡之的人可閉上眼睛投壺;晉朝權臣石崇家裡有個伎女,可以隔着屏風投壺;唐朝有一位叫薛眘惑的人能背對投壺;明朝一位叫蘇樂壺的人能背身投壺,還能用三枝箭同時向三個壺投射,且從不失手。

不要小看了這個投壺,無論是遊戲也好,娛樂也好,但到後來,確實發展成了一種體育運動,甚至現在有許多地方又重新流行起了這種投壺遊戲。想想以前中國的蹴鞠,那不就是現在體育界最牛氣的足球嗎?也許有一天,投壺會成為真正的奧運會比賽項目。

這些扯得有些遠了,我們來看晉國這次宴會安排的投壺。參賽者是兩位國君,晉昭公和齊景公,晉昭公是主人,由主人先投,而祝詞則由儐相中行吳代講。中行吳祝願道:“晉國有酒像淮河的流水一樣多,有肉像水裡的山丘一樣豐富,如果國君投中,晉國就可以統帥天下諸侯。”

晉昭公取箭凝神屏氣,一投即中,頓時大廳響起一片歡騰聲。已經略有酒意的齊景公一下便來氣了,心道:“不過是一個禮儀性質的遊戲,你們卻搞得要強壓寡人一頭。哼,寡人的齊國,哪點比不上你們腐敗的晉國?你們晉國不但腐敗,而且六卿爭權奪利,遲早要玩完。既然你們不敬寡人,寡人何必要敬奉你們?”

心裡想着,也去取了投箭來,朗聲道:“齊國有酒像澠水一樣多,有肉像山陵一樣豐富,如果寡人投中,齊國就可以取代晉國為天下盟主。”

一邊說著,一邊從容投去,也是一投即中。頓時,整個大廳一片肅然,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聲音的那種安靜!

所有的晉國人都看向齊景公,有幾個可能血型為O型的衝動型晉國大夫馬上便沉下臉來,甚至有幾個準備開始斥責齊景公了。是啊,你齊侯幾個意思?在我們晉國地盤,在堂堂中原霸主面前,居然敢說如此大不敬的話?敢情你齊國是要叫板我們晉國了?

陪同齊景公一道出使晉國的齊國公族大夫公孫叟見情況不妙,急忙出來打圓場:“各位各位,今天大家都累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還是早點休息了吧。”

中軍元帥韓起想想也是,別鬧下去大家都收不了場,於是宣布宴會結束。

可以說,大家都不歡而散。

不歡而散的齊景公根本不在乎晉國人的想法,在他的眼裡,你晉國的霸主地位遲早是要被齊國取代的。確實,他現在對齊國的情況非常滿意,有國、高兩大上卿辛苦操持國事,有晏嬰這樣的大賢臣輔政,齊國現在是政治清明,團結一心,國力強勁,怕你晉國佬個鳥?

是時候要向晉國人秀肌肉了,這一次,齊景公公然挑釁晉國,雖然當時是有些醉意,但也確實是他的本意。

韓起等晉國六卿已經明顯感覺到了來自齊國的挑戰,不行,不能讓齊國人再在這鋼絲繩上行走了,得給齊國人敲敲警鐘了!不,應該向全中原諸侯敲敲警鐘了,必須重申這個江湖晉國才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