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世界和平大會圓滿成功,楚國令尹屈建對晉國中軍元帥趙武非常欣賞,他看到了一位溫文爾雅謙恭有禮的晉國執政大夫。這是一位君子啊,屈建想,他決心結交這位君子。在後來的宋國舉辦的隆重答謝宴會結束後,屈建專門拜訪了趙武。

拜訪趙武的目的,是結交趙武。在弭兵會盟前,兩人各自代表國家,是敵手。在外交場合,兩人是對手。現在,兩人是朋友。

屈建當面讚歎趙武,對晉國的政壇,他還是有一定的研究的。出於對趙武的欣賞與尊重,他最擔憂的是象趙武這樣的君子,不要被范鞅這樣的弄權高手給害了。於是他特意問趙武:“元帥,您認為士會這個人德行如何?”

士會,是此時的下軍元帥范鞅的曾祖父,也是讓晉國人尊敬的晉國前中軍元帥。趙武聽屈建提到士會,立即恭敬正色道:“賢人吶。治理家事井井有條,對晉國百姓無比坦蕩,對國君忠心耿耿,連他的祝史祭祀都如實相告啊。”

隨後,趙武心裡登一聲,屈建怎麼提到了士會?他立即領會了屈建的意見,對屈建深施一禮。屈建欣慰地看了看趙武,他相信,晉國和楚國,只要趙武和自己在,一定不會發生戰爭!

屈建回到楚國後,將此次弭兵會盟的詳情向楚康王作了彙報,並對楚康王道:“大王,晉國不愧為晉國啊,有趙武這樣的人執政,連叔向都甘心輔佐他,我們應該遵守盟誓,與晉國和好吧。”

就這樣,晉楚自城濮之戰以來結下的百年怨仇,終於在趙武的執政下,實現了與強大的楚國的和平。晉楚兩國真正和解,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這是趙武為春秋所作的歷史貢獻,為晉國所作的巨大貢獻,也是他很多年以前的夙願,一個偉大的世界和平夢!

世界和平了,趙武這位名武卻厭武的晉國中軍元帥,真正開始了他最擅長的文治執政!

而他的首秀,居然是在鄭國。

公元前546年,趙武率領代表團自宋國回晉國,途經鄭國,鄭國國君鄭簡公隆重招待了這位受人尊敬的晉國中軍大夫趙武所率的晉國客人。當時,鄭國掌控朝政的七位鄭穆公後代,即後世所稱的七穆悉數參加了歡迎儀式,這七位即子展、良霄、子西、子產、游吉、印段、子石。

歡迎宴會非常隆重,賓主雙方在熱情祥和的氛圍中盡情聽着合乎禮儀的音樂,喝着上好的鄭國美酒,看着漂亮的鄭國舞蹈,趙武胸中大志得以實現,非常快樂,當場提議大家以詩助興。

需要說明的是,在那個時候,所謂的以詩助興可不象現在的文人墨客可以當場作詩一首,所有的詩都要合乎禮儀,來自於《詩經》,並且吟唱。鄭國公卿大夫們都欣賞趙武,大家紛紛引用《詩經》中的好句來讚揚趙武,趙武全程表現了彬彬有禮,謙恭低調,給鄭國人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鄭國人相信,晉國在趙武的執政下,一定會蒸蒸日上。從此,鄭國年年朝見晉國,當然,根據弭兵會盟盟約,鄭國也年年朝見楚國。

不但是鄭國年年朝見這兩個超級大國,其餘的各國也都謹遵盟約精神。各國都很高興,雖然朝見這兩個超級大國使各國承擔了不少的貢賦,但相比起戰爭,這點損失大家還是吃得消的。

公元前545年夏天,齊景公、陳哀公、蔡景公以及北燕、杞、胡、沈、白狄等國國君都前往晉國,這是難得的一場盛會。必須說明的是,這些國家,齊、陳、蔡三國是參加了弭兵會盟的,但齊國是不需要向晉國朝見的。而北燕、杞國、胡國、沈國、白狄等則是沒參加過弭兵會盟的。

齊國之所以主動朝見晉國,那是齊國此時被晉國所感召,認為晉國這樣做終於象個大國諸侯的樣子,齊國表示了足夠的尊重。還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齊國國君齊景公雖然貴為國君,但大權卻被崔杼、慶封兩位權臣把控。

那其他幾個小國呢?大家都感召於晉國的德行,畢竟,能夠達成世界和平,這確實是不容易的一件事。這些國家來朝見晉國,許多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可以說,趙武所推動的這次弭兵會盟,使晉國霸業達到了一個高峰。

各國國君朝見晉平公,趙武站立一旁,非常感慨。從此以後,諸侯相安無事,這是多麼令人愉快的事啊。

但是,正如世界和平了,各國內部的矛盾就激發了一樣,趙武執政下的晉國,也是存在着許多問題的。而最大的問題便是自己攤上了一個令他很無奈的國君。

比如這一次,晉平公居然命令各國諸侯出錢出力,幫助杞國修築城牆。

晉平公之所以要幫助杞國,那是因為晉平公的母親悼姒是杞國人。杞國與魯國是有矛盾的,有意思的是,這一次的弭兵會盟,杞國是沒有參會的。既然你沒有參會,那我魯國便可以出兵教訓你杞國的。

魯國人卻忘了,杞國人有一個很強大的外孫,那便是晉國國君晉平公。杞國人被魯國人欺負了,便跑到晉國去告狀。但晉平公又能怎麼辦呢?畢竟魯國不但是晉國的盟國,還是弭兵會盟中的簽約國,所以晉平公根本不可能組織聯合國軍去討伐魯國。

那怎麼辦?在母親悼姒的哭訴這樣的強大壓力下,晉平公終於靈機一動,對杞國人說:“不要慌,寡人發動諸侯給你們修築城牆吧,將城牆修高修固了,那就不要怕魯國人了。”

公元前544年,晉平公不顧趙武的反對,堅持號令諸侯,命令智盈牽頭,由大夫女齊具體負責組織諸侯為杞國修城。史料記載,在晉國的要求下,齊國、宋國、魯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滕國、薛國、小邾國等十個諸侯出錢出力,組成了龐大的跨國建築施工隊,赴杞國修築城牆。

這是國際主義么?不,這事令各國諸侯意見紛紛。再怎麼說,你杞國與魯國的矛盾,完全可以通過調解來解決,你晉國怎麼不出面調解,卻搞了一次攤派,自家的城牆都來不及修,結果大家卻都要為你一個小小的杞國來修城。

晉平公才不管各諸侯國怎麼想的,他最大的愛好之一便是修城建房,自己在晉國便修築了大量的宮殿樓台,耗費了大量財力。

看在你晉國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份上,齊國、魯國、鄭國等國在表示抗議最終無效的情況下,只好忍氣吞聲,努力為杞國修城。

這裡最不情願的當然是魯國了,本來便是魯國與杞國的歷史矛盾問題,現在被你杞國打了小報告後變成了國際義務,而且牽累到那麼多諸侯。

魯國人一邊修城,一邊牢騷怨言不斷,結果這些牢騷怨言被杞國人聽到了。杞國人自恃有晉國撐腰,再次向晉國打了小報告:“晉侯,魯國意見老大了,這個問題不及時解決,那說不定日後魯國人又來侵略我們杞國啊。”

晉平公無奈,只好下令,讓在札國具體負責城牆建設的晉國中軍司馬女齊主持召開協調會,魯國與杞國訂立盟約,約定雙方今後和平相處,互不侵犯。

魯國人拿着這盟約副本回到國內,魯襄公黑着臉,一把扔進火里!你杞國人也太不是東西了,好吧,先讓你得意,以後有機會,我大魯國不把你教訓得北斗轉南咱就不姓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