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三位神人叫邢侯,邢侯雖然不是什麼盲人,但顯然聽覺也是一流的,他對晉平公說:“主公,臣聽到了班馬之聲,相信齊軍正在撤離。”

之所以要花點時間講講齊軍撤走的一些小細節,主要就想講講這班馬之聲到底是什麼聲。

班馬的班,意思就是分別。班馬就是馬兒互相分別,班馬之聲就是要分別的戰馬對同伴的依依不捨從而發出低沉的嘶鳴聲。有點繞?詩仙李白的名作《送友人》熟悉嗎?“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會背吧?名詩哦。還有清朝的錢謙益在 《別惠老兩絕句》詩中也有這樣寫:“頭白此為別,忍聽班馬鳴?”

要知道,馬兒是一種有着相當情商的動物,它們也是有感情的。戰馬一般平時都養在馬廄里,放風時一起放風,作戰時一起列陣。那個時候,戰馬要麼不鳴叫,要叫都是大家都一起叫。

但是,現在是夜裡悄悄撤軍,本來在一起的戰馬,此時突然發現身邊的同伴不知如何不見了,於是便有一種悲情湧來,有了傷感的馬兒便會因此而低沉嘶鳴。這便是班馬之鳴!所以後來將軍隊撤回也叫班師,所謂班師,就是軍隊回國的意思。

這個鳴叫聲筆者沒有聽到過,但可以想象,那是一種傷感的鳴叫,是對於分別時的真情流露。象李大詩仙在那首傳世之作《送友人》里的那一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讀來頓時會有一種傷感之情上來,真乃千古絕句矣!

我們還是不賣弄古詩詞了,再看齊靈公。齊靈公率齊軍撤退,本想來個悄悄地走,打槍的不要,結果沒想到聯軍還是追上來了。齊靈公此時已經沒有當初決心與晉一戰的勇氣,他根本沒安排什麼斷後阻擊等基本撤退相關的軍事部署,而是自個兒帶頭逃跑。

撤退主義變成了逃跑主義,這下齊軍可慘上,因為大量輜重糧草需要帶走,結果後頭部隊被齊軍先頭部隊咬上。

齊軍全線崩潰,好在齊靈公終於逃回了臨淄,然後,命令加強城防。但臨淄幾百年來沒有被敵人接近過,哪裡有什麼城防?更何況,此前,齊靈公將大量的城防設施都用到了平陰城。而平陰城裡的這些城防設施又是棄而不用!

荀偃、士匄欣喜若狂,尤其是士匄,他也沒想到,自己的計策真的取得了如此完美的戰術效果,別看齊侯平日里狂得很,十年來幾乎都在打仗,但這傢伙的心理素質怎麼就這麼差?一則流言而已,也不去魯國和莒國看看,這兩個國家哪裡還有多少兵可派?各千乘戰車,哈哈,笑死人了。

荀偃捋着花白的鬍子下達了全面圍攻臨淄的命令,此時的他頭也不疼了,可以說是春風得意,總算完成了暴揍齊國佬的一切準備了。接下來,將士們就自由進攻齊國得了,無論哪一路,只要能夠到達臨淄即可。

荀偃和士匄親率中軍攻打茲邑,趙武和韓起率上軍攻打盧邑,魏絳和欒盈率下軍攻打邿邑。十一月十三日,晉軍攻克了京茲。十一月十九日,晉軍又攻克了邿城,再包圍了盧城。短短一周,齊國兩處重鎮被攻克,一處被重圍!要知道,這三地都在泰山附近,本是臨淄的險關要隘,如果當初齊靈公重點加強這些重鎮的防守並設伏,哪裡會敗得如此乾淨利落?

聯軍聲勢滔天的攻擊讓齊軍徹底崩潰了,各地重鎮守軍紛紛逃往臨淄,這也是齊靈公的命令:全力保衛臨淄!

於是,伐齊之戰半個月不到,到了十二月初二,聯軍全面進軍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這裡要提的是,趙武和韓起所率的上軍在攻打盧邑時遇到了麻煩,因為盧邑是齊國上卿高厚的封邑,那可是經營了數百年的高氏地盤,想當年高氏據此城曾經叛亂過,當時齊國根本拿盧邑沒辦法,最後是主動求和。

荀偃命令趙武不要糾纏於盧邑,晉上軍繞過盧邑,與其他各諸侯軍隊一起,殺向了臨淄。

聯軍包圍臨淄西門(即當時的雍門)外,將那裡的萩木全部砍光。據說,齊國士卒人心惶惶,根本無人敢迎戰聯軍,任憑聯軍在眼鼻子底下耀武揚威。倒是聯軍在進攻雍門時,士匄站在戰車上正耀武揚威,結果有一條愛國的齊犬,猛地撲上來,幸虧他的車御追喜眼疾手快,隨手操起一支戈擋了一下。愛國齊犬逃走,追喜不依不饒追了上去,終於在雍門將這條愛國的齊犬殺死。

第二天,聯軍開始焚燒臨淄西門。臨淄的西郭、南郭這些外城都被焚燒,甚至南門(即當時的申門)外的一處風景名勝處申池的大片竹木都被砍伐後盡數燒毀。然後,聯軍又開始攻打臨淄西北門(即當時的揚門)以及東門。十二月六日,臨淄東郭、北郭都被燒,

史料記載了聯軍在臨淄外城一帶搶掠的具體細節,這些具體細節都被作為戰功上報給晉軍中軍元帥荀偃,包括砍走樹木、殺死一隻狗、數清了東門各扇門上有多少鐵釘等事,讀來令人目瞪口呆。反正一句話,齊國臨淄外城一帶,都被聯軍給搶掠一空!

齊靈公躲在宮裡,每天擔驚害怕,外城已經都被攻破了,而內城雖然城牆堅固,但能扛幾天?齊靈公終於受不了了,他決定棄城而逃!如果不是公卿大夫們以及齊軍將士們苦苦哀求,齊靈公這一次真的要逃命了。甚至史料記載,他都上了自己的車,結果被世子公子光一劍將馬鞅砍斷,把一輛豪華戰車直接變成了一輛拋錨廢車。

這個時候,荀偃、士匄倒真正頭疼了起來,說要攻破臨淄,雖然現在外城是被聯軍破壞得一蹋糊塗了,但如果真的要攻佔整個臨淄城,尤其是內城,那也不是鬧着玩的。

有三個因素,荀偃不得不考慮。

第一,是否要真的滅了齊國?荀偃和士匄都認為,滅了齊國,對晉國沒半點好外,因為晉國永遠的敵人是楚國。如果齊國這樣的傳統中原大國都被晉國給滅了,勢必令中原諸侯都寒心,楚國很有可能藉機收服其中一些諸侯。那對晉國來講,是戰略層面的失策。此外,齊國被滅,齊國國土怎麼瓜分?晉國那麼遠,能分到多少?還不是便宜了魯國、莒國、宋國等國?齊國一玩完,那本來受制於齊國的那些東夷武裝便會趁勢崛起,到時戰火遍地,晉國到處救火,這不利於晉國的國家利益。

第二,齊國能滅嗎?不管如何,晉國作為中原盟主,必須考慮的一點是,中原之國尤其是傳統的天子倚重之國,不能滅,只能討伐教訓。連鄭國都是多次討伐而已,誰敢滅了鄭國?這次聯軍伐齊,本意也就是教訓教訓齊國,不能滅。

第三,代價問題。兩個代價,一個是聯軍的代價,如果繼續攻打臨淄內城,那聯軍傷亡必定慘重,尤其是晉軍主力。到時反倒是楚國得到了便宜,不能再犧牲將士們了。另一個代價是荀偃自己!因為荀偃已經感覺到力不從心了,他想起了巫皋曾說過自己今年陽壽將近,現在是什麼時候了,年底了啊。要死,那應該死在晉國,死在自己家裡啊。

正因為如此,所以荀偃下令不要繼續強攻臨淄內城,聯軍分派出大部分的軍隊,繼續深入齊境,其中最東向侵入到了濰水,最南向侵入到了沂水。去幹什麼?搶掠啊。

討伐戰爭,殺人是不能隨便的,但搶掠是符合禮制的。

齊國總算逃過一劫。因為荀偃得到了消息,楚國有出兵的跡象。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那大家撤吧。就這樣,到了公元前555年春天,正是周曆正月,晉軍率領十二國諸侯從齊國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