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實,晉國自己手頭一堆麻煩事。前面說過,天下大亂,尤其是周王室還亂着呢。

現在的周王室,東西二王並立,本來,晉國在一開始是支持周敬王的,但是貌似風向在變啊,貌似支持西王王子朝的周王室大臣越來越多,東王周敬王的天子地位貌似越來越不保,難道我晉國還要支持這個東王嗎?

這也正是晉國自公元前519年先送周悼王回洛邑,再在同年幫助周敬王在洛陽的郊邑立足了腳跟後,未能乘勢打擊在洛邑已經自立為王的王子朝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現在晉國應該可以作出選擇了,而且這個選擇不需要考慮太多,只需要從楚國的態度便可以得出晉國的決定:因為楚國一直在支持西王王子朝!

你楚國支持的,咱晉國當然要反對。再說,本來晉國已經幫助過東王周敬王過了,那就幫到底吧。

但要知道,雖然此時周王室是兩王並立,但從實力上講,王子朝的勢力要大大超過周敬王。

公元前518年3月15日,晉國大夫士景伯受晉頃公委派,赴洛邑向天下表明晉國的態度。當然,史料記載這態度表得是有一個過程的,那便是晉國是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最終確定王子朝是造反派!

王室發生爭奪王位這樣的大事,不是咱晉國作為諸侯聯盟盟主不管,而是這裡面太複雜了。我們晉國是花了好幾年才基本弄清楚誰是好人誰是壞蛋,現在又派出上大夫來洛邑作進一步調查,最後確定王子朝這個王是作亂得來的王,大家以後只能認一個天子,那便是姬匄。

這是晉國作為諸侯聯盟盟主的最後決定,要求各諸侯都要擁立姬匄為真命天子,對王子朝亂黨群起而攻之。

這下王子朝麻煩大了,此前他能夠殺進洛邑,佔領王城,逼得周敬王只能在洛邑東邊的一個小地方落腳,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先天子周景王寵信王子朝,在原太子英年早逝後,多次表示要立王子朝為太子,故王子朝是有一定的宗法基礎的。

二是甘、召、南宮等大家族支持王子朝,還有大量官員支持,史料記載百官、百工都支持王子朝。史料記錄所謂的王子朝之亂,說到底是周王朝內部兩大勢力的火拚,即以劉氏、單氏為首的卿大夫與以召氏、甘氏、南宮氏為首的卿大夫之間的權力鬥爭。

三是楚國明確支持王子朝,因為王子朝的母親來自楚國。由於晉國對各諸侯最近非常過分,卿大夫又總是貪腐索賄,讓各諸侯對晉國離心離德。所以,象齊國、魯國、鄭國、衛國等都是在暗中支持王子朝的。

四是晉國的態度非常搖擺。這是最關鍵的,晉國態度不明朗,讓各諸侯有了站在自己國家利益角度考慮支持誰的問題。晉國這些年太忙,既要履行諸侯聯盟盟主責任,幫助相關國家平亂,又要打擊鮮虞擴充地盤,還要暗中與楚國較勁,實在不想管這個周王室這個燙手的山芋。

現在晉國的態度明朗了,西王王子朝的壓力也大了。

公元前517年夏,晉頃公指派晉國下軍佐趙鞅儘快解決王室問題。咦,原來下軍佐不是智躒嗎?難道晉國六卿人事又有變動了?

是的,去年的時候,原中軍佐趙成去世了,其子趙鞅雖然年輕,但在中軍元帥韓起的特殊關照下,直接進入卿班子,擔任下軍佐。

此時的晉國六卿班子組成如下:中軍帥佐韓起、中行吳,上軍帥佐:魏舒、士鞅,下軍帥佐:智躒、趙鞅。

晉國的六卿班子我們一直在提,只要有變動,我們必須要講。因為晉國的春秋歷史,自文襄以後說到底就是晉國各大家族的歷史。尤其是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必須理清晉國六卿的派系情況。

如今,晉國六卿背後的六大家族中,韓氏和趙氏是傳統的盟友,此時聯合了魏氏;范氏和中行氏是同黨。智氏是最弱的,但因為與中行氏源出荀氏,故也是與加入范、中行氏一黨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晉國已經形成兩大集團,韓氏、趙氏、魏氏集團和中行氏、范氏、智氏集團。在以後的晉國政壇上,兩大集團將掀起驚天風雲。

趙鞅受命,召集中原諸侯派出卿大夫於黃父召開盟會。黃父,即今山西臨汾市翼城縣東與晉城市沁水縣交界處的烏嶺關。此次盟會,魯國叔詣、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游吉以及曹國、邾國、薛國、小邾國這些諸侯派來的卿大夫參加了,齊國這樣的傳統重要諸侯未予理睬,楚國、陳國、蔡國等國也未參加。

原因很簡單,因為盟會的核心議題就是扶持周敬王,這些國家都是支持王子朝的。趙鞅首次亮相春秋江湖,在這次盟會上明確表示,以晉國為首的各諸侯要全力支持天子姬匄(即周敬王),討伐叛逆王子朝,安定周王室。

此時天子有難,最直接的困難是糧食問題和軍隊不足的問題,趙鞅要求各諸侯國慷慨捐助糧食給天子,並調撥軍隊勤王。

趙鞅的態度非常堅決,講話做事非常幹練,給各國大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宋國大夫樂大心非常不高興,宋國這幾年也夠苦的,自己家裡的糧食都不夠,哪裡還有餘糧去搞慈善?

樂大心發表了意見:“元帥,不是我們不願給,只是我們宋國一直是周王朝的貴客,哪裡有要求貴客送給主人糧食的?”

這個宋國大夫也真是可以啊,居然搬出這麼一個理由來。如果你宋國可以找借口不給周敬王捐糧,那其他諸侯也可能會有各種理由。

趙鞅心道:天子對你客氣,你還真當福氣了啊。

他與跟隨趙鞅參會的士景伯嘀咕了幾句,士景伯受命,對樂大心毫不客氣指責道:“宋國,自在寡國先君文公召集踐土盟會上簽字以來,一直遵守着各諸侯齊心協力扶助王室,參加了盟主召集的每一次戰役,每一個盟會。難道現在您樂大心奉宋公之命參加這次盟會,是想要違背先前的盟誓嗎?”

這樣的高大上理由,樂大心哪裡能夠辯駁?面紅耳赤羞愧不已,只好同意宋國也捐助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