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自公元前597年至公元前593年,趙鞅在這麼長時間內,經歷過這麼多戰役,我們就三言兩語講完了,實在對不起這位晉國趙氏家族的大牛人了。鐵丘之戰,無論如何也不能簡略過去了。

前面我們說過,公元前493年8月,齊景公得報說朝歌被圍已達三年,糧草不濟,齊景公緊急調撥了一千車糧食運往朝歌。負責押運的,正是春秋號稱打不死的小強之稱的鄭軍,主帥為鄭國上卿子姚、子般。

鄭國當然知道這批糧食的重要性,只要朝歌、邯鄲堅持住,隨着齊國大軍在晉國境內不斷攻取晉國城邑,趙鞅受到的壓力將越來越大。最終壓死趙鞅的,肯定是外力打擊下的晉國內部力量。

中行氏、范氏可不是一般的大家族,尤其是范氏,樹大根深,家族勢力遍布全晉國。雖然趙鞅率領晉軍主力圍困朝歌、邯鄲多年,但時間越長,已經受到沉重打擊的中行氏、范氏勢力一定會東山再起。

鄭國接受了齊國的這個命令,傾全國之兵護送這些糧食。那雙方大約有多少軍隊呢?

春秋到了這個時候,軍隊規模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兩百乘、三百乘這樣的小規模了,一百四十多年前,晉國與楚國的城濮之戰,雙方的兵力大約各六七萬。但現在的楚國,單單是在楚靈王時期,便可以徵發至少四千乘規模的兵力,即四十萬!

晉國是與楚國總兵力不相上下的超級大國,那晉國的總兵力到了現在,毛估估也得有三四十萬!

晉國三軍,中行氏、范氏至少佔了一軍,那也至少帶走了十萬叛軍。留了半軍由智躒守新絳,那至少留下了五萬。也就是說,趙鞅手頭可用之兵大約是十五六萬至二十萬!

這些兵力,要包圍朝歌與邯鄲,中行氏、范氏在幾次戰役中損失算一半,那尚有五萬。按一比三的圍敵比例,趙鞅至少需要十五萬左右的兵力去圍朝歌,再分出個三四萬去圍邯鄲,趙鞅手頭已經幾乎無兵可派!

鄭國是中原一個軍事強國,到了這個時候,哪怕是沒有千乘兵力,也至少有八百乘吧。八百乘,那也有六萬兵力!

趙鞅得知鄭軍運糧至朝歌的情報後,頓時緊張起來。圍困朝歌的目的就是要讓朝歌糧盡軍散,但如果糧食得以補充,那還圍困個毛線?必須堵截!

可以估計的是,趙鞅最多能抽調的兵力只有萬把人。因為其他的兵力必須用於邯鄲和朝歌兩城的圍困。

趙鞅也一定是估計錯了形勢,你就一個運糧的輜重隊,能有多少野戰軍護送?鄭國最多也不過兩三萬人。

但令趙鞅目瞪口呆的是,當他率着勉強調出來的萬把人趕到鄭軍運糧隊必經之路戚地時,情報顯示,鄭軍總兵力是自己的六七倍之多!

戚地,今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當時屬衛國城邑。這裡,難道要成為我趙鞅的葬身之地嗎?

但如果放任這千車糧食至朝歌,整個平叛形勢將會逆轉。趙鞅心急如焚,怎麼辦?

就是涼拌了,也得阻截這支糧隊!趙鞅鐵了心,他率幾名隨從在戚地附近仔細查看地形,最終選定鐵丘作為阻截戰場。

鐵丘,今河南省濮陽市高新區王助鄉鐵丘村一帶。趙鞅得力家臣陽虎獻策道:“元帥,敵眾我寡,必須虛張聲勢,以疑鄭軍。”

怎麼個虛張聲勢法?按照陽虎的建議,晉軍共一百餘乘戰車,在戰車上多插旗幟,當路列陣,正面看來,戰車密集相連,不知多少。

家臣樂丁建議占卜,在占卜時故意將龜甲烤焦,然後向全軍展示:“神靈旨意非常明確,這場仗,根本不需要占卜便可以戰勝敵人!”

鄭軍很快就要到了,趙鞅發出了戰鬥動員:“將士們,范氏、中行氏違背天命,枉殺百姓,長期專權,今又叛國,試圖滅亡晉國,讓晉國人民流離失所。此等叛賊,人人得以誅之!

鄭國,本是我們晉國的盟國,理應順應天命,以幫助晉國平定叛亂。但現在鄭國無道,拋棄晉國而助長叛亂。志父在此向上天宣誓:志父願與將士們一起,順應天命,服從君令,推行德義,消除恥辱,就此與鄭軍一戰!

將士們,打敗敵人,上大夫封賞縣,下大夫封賞郡,士得土田十萬畝,庶人工商進仕為官,奴隸獲得自由!

如果戰敗,與將士無干,只懲罰志父一人!志父願受絞刑,死後薄棺無槨,不葬入趙氏墓地!”

一時群情激昂,人人慷慨,士氣高漲到了極點!

一切都準備好了,公元前493年8月7日,鄭軍來了。趙鞅車右蒯聵隨趙鞅登上鐵丘,遠望鄭軍人數眾多,氣勢浩大,蒯聵突然感到一陣害怕,驚慌失措下居然從車上跌了下來。

蒯聵,衛國世子,因衛國內部權力鬥爭而逃亡至晉國,投靠趙鞅門下。因孔武有力且武藝高強,被趙鞅任命為車右。

見蒯聵這個鳥樣,趙鞅車御郵無恤一邊扔給蒯聵戰車上的拉手帶,把他拉上車,一邊大聲罵道:“人長得五大三粗,膽卻象個娘們,是男人的話,就給老子準備奮勇殺敵!”

趙鞅拍拍蒯聵的肩,對將士們高聲道:“想當年,文王后人畢萬本乃一介庶士,但追隨先君獻公征戰,作戰勇猛,不避刀矢,在所參加的七次戰役中,都俘虜敵人,立下赫赫功勛。因此受到嘉獎,封為大夫,獲得食邑,擁有馬匹四百,功成名就。諸位,我們一起奮勇殺敵吧,戰場上,唯有勇者才會活下來!”

蒯聵面紅耳赤,慚愧不已。被郵無恤罵了一頓,再聽趙鞅一番鼓勵,不禁豪氣頓生,仰天禱告道:

“遠孫蒯聵謹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盟主晉國處於危難,不能平定禍亂,派趙鞅前來討伐。蒯聵不敢貪圖安逸,主動持戟矛參與。不請求生死,唯請先祖保佑,勿使蒯聵斷筋折骨,臉上不留傷,以成就大事,獲得功勛,不給先祖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