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但不管中原怎麼亂,對於曲沃庄伯來講是鬱悶的。曲沃庄伯自公元前732年領導曲沃人民以來,整整十五年,始終堅定着一個奪取晉國國君之位的目標,殫精竭慮,勵精圖治,先後兩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都是先勝後敗,貌似小宗奪取大宗之位是得不到天助的。

曲沃庄伯太鬱悶了,尤其是這一次失敗後,他幾乎找不到任何破解困難的辦法了。無論自己多麼努力,但總是功敗垂成!

公元前716年,曲沃庄伯在鬱悶中去世。彌留之際,他對自己的兒子姬稱道:“為父的一生,只為了一個目標,那便是實現你爺爺的遺願,奪取晉室。

但看來,上天不眷顧為父,為父只能帶着遺憾去見你爺爺了。現在,兩代人的願望都集中到你這一代身上了,希望你繼續努力,務必實現你爺爺、你父親的願望啊。”

姬稱,公元前754年出生,薨於公元前677年,史稱曲沃武公。曲沃的奮鬥史,將由這位曲沃武公來繼續了!

此時的曲沃武公姬稱,正值壯年,38歲,多麼強悍的一個年齡階段啊。曲沃武公正是這種強悍的人,是的,此時的他可謂是受令於危難之中,奉命於敗軍之際。

曲沃在以周天子為首的各路諸侯尤其是晉國的連續打擊下,已經是傷痕纍纍了,但也練就了曲沃武公一顆剛毅堅決的心!

內心是剛毅堅強的,但不能表露出來。來吧,你們這些中原諸侯,還有你晉國,那就表演給你們看什麼叫示弱!

史料記載,整整六年,曲沃武公採取了與晉軍相持相耗的策略。跟他的父親和爺爺一樣,曲沃武公大施仁政,努力發展經濟,大力加強防備,首先把自己的曲沃經營好。

再次使出糖衣炮彈,曲沃武公毫不吝嗇自己的財物,他分別遣使至齊、鄭、魯等國,表達了自己的善意。

繼續加強與戎狄武裝的聯絡,再次不斷挑唆戎狄武裝侵襲晉國,讓晉國疲於奔命。

曲沃軍則向晉軍示弱,每次兩軍相遇,曲沃總是敗退,然後堅守。耗吧,咱曲沃耗得起的。

相對於小小的曲沃,晉國此時在周邊的各小國以及戎狄武裝看來顯然威脅更大。對了,由於晉國的特殊地位,晉國要代表周天子拱衛西北邊境,需要經常打擊周邊少數民族部落,從而與戎狄部落持續交惡。

同時,對於晉國周邊的一些小諸侯國,晉國還要代表周天子行使督促繳納貢賦的義務,這又使一些本就開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的周邊小國對晉國有了意見。

是啊,想想看,連最講周禮的中原諸侯們都亂成一鍋粥了,你晉國還死守着周天子的命令作什麼呢?要我們朝見進貢?算了吧,管好你自己吧。

反而曲沃的示弱自保獲得了不少周邊小國的同情。其中有一個叫徑庭的城邑,這是一座距離翼城不遠的小城邑,但也算是一個部落聚集地。

徑庭人很勤勞,也很勇敢,也很率直。他們喜歡跟低調謙虛的曲沃人打交道,雙方往來頻繁,互通有無。這終於引起了晉國國君晉哀侯的反感。

晉哀侯大怒:你一個小小的徑庭,居然在寡人眼皮子底下與曲沃人混在一起,不將你滅了老子不姓姬了。

公元前709年,晉哀侯親率大軍討伐徑庭,徑庭人奮起反擊。曲沃武公收到情報後,二話不說,親率曲沃主力幫助徑庭反抗晉軍。

晉哀侯失算了,他哪裡想到曲沃人會為一個小小的徑庭而與晉國開戰?你曲沃人不是很怕咱晉軍嗎?猝不及防下,晉軍大敗。

史料記載,曲沃軍與徑庭聯軍向晉軍發起猛攻,晉軍被擊潰。

晉哀侯在逃跑時慌不擇路,偏偏又是屋漏偏遇連天雨,其戰車因為戰馬被絆住而拋錨了,晉哀侯因此而被俘。

晉哀侯的事我們不想多說,但晉哀侯的車右正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欒成。他的父親此時也親自參加了徑庭之戰,只是父子倆是敵對的各方。

曲沃武公知道欒成的賢名,他更知道欒成的父親欒賓為曲沃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他不忍心傷害欒成。

曲沃武公派人對他說:“假如你願意歸順,就任你為上卿,掌管晉國政務。”

早已被鮮血染紅了戰袍的欒成淡淡一笑道:“我聽說,人生在世,靠的是父親、老師和國君,所以一定要始終如一地侍奉他們。

父親給我生命,老師給我教誨,國君給我俸祿。沒有父親,我就不會來到人世間;沒有師長的教誨,我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沒有國君的俸祿,我就不會長大。

所以作為人臣,就得一心一意去侍奉他們,甚至要以死報答,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既然如此,那我豈敢以一己私利,而摒棄做人的道理?如果我苟且偷生,拋棄我的國君而侍奉您,就是懷有二心,就是不忠。跟隨國君,卻懷有二心,怎麼為後世臣子做表率?”

說完,力戰而死。

欒成卒後,以共為謚,所以史稱欒共子。這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人,他有着鐵一般的信念。在他的眼裡,父親選擇追隨曲沃是錯誤的,有志之士應該為報效國家,而自己的國家是晉國。

在生死存亡之際,任何利誘都不能辱沒了自己的這份信念。欒成當然知道,自己的生與死,完全在自己一念間,答應曲沃武公的要求,只需要歸降,他不但可以繼續生存,更可以做到上卿。

但不行,自己的春秋大義就是忠於國家。所以欒成寧死不降,這也是當時春秋時期許多士大夫們的氣節,他們遵行着做人的道理,並把這些道理時時踐行之,為此可以犧牲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甚至生命在內的一切!

欒成死後,他的兒子欒枝成為晉國欒氏家族族長。欒氏家族,註定是要在晉國的春秋史上寫下濃重的筆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