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鄭國的徹底歸順,令晉悼公真的很高興。當然,這一次徹底降服鄭國,晉國是下了功夫的,那便是組織了聯軍狠狠教訓了一把鄭國,鄭國是被打服的。

但鄭國這次被打服,是活脫脫一次“討打”,而且是有預謀的一次討打。

鄭國人的思路是這樣的:先表示歸順楚國,晉國來打。於是表示歸順晉國,楚國來打。那就再歸順楚國。這樣循環了幾次,鄭國發現,沒完沒了了,這令人頭疼。能夠醫治這個頭疼病的藥方,那便是如何才能實現歸順了一方,另一方不再來打。這樣鄭國便安定了。

鄭國人認為,眼下,世界第一強是晉國,楚國已經沒法與晉國抗衡了。所以,鄭國人已經決定要歸順晉國。但直接歸順晉國,楚國人還是要來討伐的。唯一的辦法便是要讓晉國對自己下了重手,楚國又不敢與晉國爭雄,那樣鄭國歸順晉國實在是沒有辦法了,而不象以前那樣是口是心非。

本來,晉國還是把鄭國當聖代楚國的誘餌,對鄭國,只是不痛不癢的教訓一下,目的是引誘楚軍北上,以此來消耗楚軍。晉國人的策略就是三分四軍疲楚法,鄭國人經過了幾個回合後,已經看清了自己的誘餌地位。只要鄭國一直是誘餌,鄭國的兵禍就不會停止。

鄭國知道,必須擺脫誘餌這個被動角色。那就演一出苦肉計吧,讓晉國對自己痛下殺手,楚國人也不再北上,那鄭國的歸順,便終結這種大國以小國為誘餌而不爭恐嚇亮肌肉的戰爭遊戲。

楚國人不再北上也需要時機的,這一次,鄭國人抓住了時機,然後精準實施了自己的策略。先是按照赴楚國,要求進攻宋國。然後,晉國大怒,組織聯軍來討伐鄭國。這一次,鄭國不再立即投降,而是採取了抵抗策略。既然你要抵抗,那便痛下殺手,所以,聯軍既包圍鄭國都城滎陽,又四處掠奪鄭國其他城邑。

鄭國受到殘酷打擊,楚國是要去救鄭國的。這一次,楚國還約了盟友秦國一道出兵。秦國當然希望打擊一下晉國,現在楚國有意,秦國當然出兵了。

那,楚國出了兵么?楚國本也出了兵,但緊急軍情又來了:吳軍進攻楚國。於是,楚國便出不了兵。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鄭國挨了一頓暴揍後,終於順利實現了向晉國投降的戰略意圖。

鄭國人還因為楚國不及時出兵相救赴楚國表示了強烈不滿,楚國氣極,還扣留了鄭國使臣。

這下,鄭國更有理由歸順晉國了。為了讓晉國人也感覺鄭國是真心投降了,鄭國下了大血本,將家裡的寶貝拿出了不少送給晉國。

具體的經過前面我們講過了,但這裡中間出了一個亂子:由於沒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遠在西方的秦國根本不知道晉國、鄭國、楚國這三者之間出現了重大變故。也就是說,鄭國已經投降了晉國,秦國人根本沒得到消息,秦國本就是一個守信的國家,他們已經按照與楚國的約定,於公元前562年12月分兩路向晉國發起了進攻!

那晉國呢?晉國人以為,現在鄭國人真心投降了,而楚國已經放手不管鄭國了,那應該沒什麼事了吧?於是,根本沒有想到秦國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向晉國撲來。

於是慘了,守衛西境的下軍佐士魴倉促應戰,結果還是被秦軍突破。秦軍分兩路分別由庶長贏鮑、庶長贏武率領,從兩處先後突破黃河,於12月初5會師後,大舉向晉國發起進攻。士魴不敵,且戰且退,至12月12日退守至櫟邑。雙方在櫟邑爆發戰爭,結果是晉軍大敗!

這是春秋史上難得的一次秦軍擊敗晉軍,究其原因,一是晉國自認為秦軍在麻隧之役慘敗後元氣大傷,根本不可能主動進犯晉國,故戰略上對西線的防備力量不足。二是晉軍主帥下軍佐士魴在接到秦軍來犯的報告後,依令組織防守,結果發現秦軍數量較少,戰術上輕敵。其實士魴是中了秦軍之計,為迷惑晉軍,秦軍次是分兩路進攻晉國,先鋒軍贏鮑率領小部分秦軍先進犯,大部隊卻在後頭。

由於士魴輕敵,故櫟地一役中,晉軍戰敗。士魴因此而憂鬱不已,此時的中軍元帥荀罃也已經年老多病,櫟地之役後僅僅過了一年多點時間,晉國八卿中的中軍元帥荀罃、下軍佐士魴先後病逝。

櫟地之役晉國慘敗,按理晉國應立即組織報復,但公元前561年,先是吳王壽夢去世,楚國的東線壓力頓失,便立即組織向宋國發起了討伐戰。晉國不得不將戰略重點放在中原。再加上荀罃、士魴先後去世,秦國一時在西線對晉國佔了上風。

晉悼公必須先調整重要人事。晉悼公有意讓荀偃擔任中軍元帥,但荀偃此時僅是上軍帥,按理應該由中軍佐士匄擔任中軍元帥,但晉悼公的強勢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予以了足夠的謹慎,而表現便是互相謙讓。

晉悼公先是試探了士匄,說是有意讓士匄出任中軍元帥,但士匄謙讓了,士匄說:“過去臣熟知荀罃之為人,知他德行高尚,能力出眾,因此全力輔佐他。擔任中軍佐,是主公給予的恩賜而已,並非是因為臣有足夠的德行能力。現在,臣認為荀偃德才遠勝於臣,請讓荀偃擔任中軍元帥,臣必定全力輔佐他。”

晉悼公非常滿意,於是,任命荀偃為中軍元帥。然後便是上軍元帥一職,晉悼公先是問了前中軍元帥韓厥之子韓起的意見,韓起卻推薦了趙武。再問了欒黶,欒黶也非常客氣,他對晉悼公道:“臣的才德連韓起都不如,現在韓起推薦了趙武,臣建議主公還是聽從韓起的意見吧。”

提拔趙武,是晉悼公的本意,晉悼公心目中有幾個人是需要重用的,那便是趙氏的趙武、韓氏的韓起和魏氏的魏絳!

歷史也終於證明,晉悼公是有先見之明的,因為他所看中的這三個家族,正是後來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即趙國、韓國和魏國!

晉悼公所不知道的是,春秋演繹到最後,居然會出現三家分晉的情況。這是晉國的悲哀,但也是歷史的必然。

新的人事調整完畢了,中軍帥佐:荀偃、士匄;上軍帥佐:趙武、韓起;下軍帥佐:欒黶、魏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