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中軍元帥一職相當重要,按慣例,應該是身為中軍佐的郤溱(郤縠之弟)遞進為中軍帥,但晉文公有自己的考慮,他直接任命下軍佐的先軫擔任中軍帥!先軫在當時晉國六卿中排名第六,即最後一名,但此時卻連升五級,直接從六卿第六升至六卿第一!

根據晉文公的說法,因為先軫“極有德行”。但這樣的用人標準又是拿什麼來衡量呢?德行這東西又看不見摸不到,只能來自於大家的評價。其實,晉文公心中的德行,主要的是這幾個標準:一是對自己忠心不二;二是具備戰略思維能力;三是具備治軍打仗的本事。而先軫,無疑是目前晉軍各將佐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先軫,晉國大夫,又被稱為原軫(因其采邑在原邑,即今天的今河南省濟源市)生辰年月不詳,卒於公元前627年,春秋時期晉國第二任中軍元帥,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名副其實的名將!

先軫是晉文公重耳年輕時的五位好友之一(其餘四位分別為趙衰、狐偃、賈佗、和魏犨),自晉國發生驪姬之亂開始,先軫便堅定地與重耳站在一起,陪伴他一起駐守蒲城,然後流亡翟國,再赴齊國,最後一起經歷了鄭、曹、衛、楚、秦等流亡生活。其對晉文公的忠誠那是勿需多言,而先軫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貌似是為戰爭而生的,對於戰爭那一套非常有研究。

在先軫的戰爭理念里,戰爭絕對不是商周以來大家所熟知的大家排好隊,然後擂個鼓,最後是衝鋒,看誰衝倒誰。戰爭也不是把對方打跑了就行,不是單純地讓對方服氣就行,而是從整個戰略層面考慮,對敵人就應該心狠手辣,為取得戰爭的勝利,完全可以不擇手段。

先軫的不擇手段,就是戰爭不需要講什麼道理,不需要講什麼規矩,目的就一個:取得勝利。在取得勝利的過程中,什麼陰謀詭計都可以用,這些陰謀詭計包括軍事同盟的臨時組建、戰場軍隊的兵力調配、車步兵的混合使用、宣傳輿論心理誘導等等。

但這樣的人就是有德行么?是晉文公關於先軫極有德行的表現么?在晉文公看來,他這麼多年的流離失所,對列國爭鬥的經過和結果也看得多了,那些最講禮儀道理的諸侯國,一個個迅速衰弱下去,而不講所謂的戰禮的諸侯,如秦國、楚國等,則不斷崛起。晉國,也需要一位只要贏得戰爭勝利的中軍元帥。

早在楚國時,先軫便認定今後晉國與楚國必有一戰,因為他們這一幫人回到晉國後不是去當個官的,而是要讓晉國真正崛起於江湖諸侯之林的。那不斷染指中原的楚國,必然是晉國的敵對一方,既然是敵對一方,那便要防備,要作好與之一戰的準備。

這次為了救宋,狐偃提出圍曹救宋的策略,先軫不但直接表示支持,還將此次出兵放到了晉國崛起並真正稱霸中原的戰略思考上來。先軫的戰略思考是這樣的:

宋國曾經有恩於晉國,出兵幫助宋國當然是必須的。這也正是晉國出兵的最好借口。

楚國雖然強大,但只要晉國通過討伐曹國,讓圍攻宋國的楚軍撤軍來救曹國,那便意味着晉國出兵的戰略目的達到。救宋,不一定要與楚軍正面交鋒,只要解了宋國之圍,晉國的目的便達到了。這就是戰略層面的考慮。

如果宋國因為晉國出兵而解了楚軍之圍,則意味着晉國是重情義的,一個重情重義的大國,是會得到各諸侯國的尊重的,晉國將會獲得更多諸侯國的支持。而當支持晉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時,那便是楚國力量的減弱。等到楚國力量減弱到一定時候,那晉國便可以和楚國真正較量一番。

這樣的戰略意圖,顯然是符合晉文公之意的。直到這個時候,有人要說先軫就在晉文公出兵討伐曹國時便運籌帷幄開始部署了城濮之戰,那應該是有點過於誇獎先軫了。這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之一的冷兵器時代戰役,結果是晉國戰敗了強大的楚軍,但此時晉國根本還不想與晉國正面衝突,甚至晉軍滅了曹國後,再討伐衛國時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就是擔心楚軍會突然引兵前來,隨着離開晉國越來越遠,晉文公和先軫等人也要尤其謹慎。

沒有人質疑先軫被越級提拔,連原中軍佐郤溱也對先軫是心服口服的。但晉文公的這次破格提拔先軫,為晉國的用人制度開創了一個歷史:任人唯賢。我們在前面講過郭偃改革中的用人制度改革,郭偃提出用人上的“親親”與“尚賢”相結合,在王侯將相必須有種的那個年代,這樣的用人制度改革已經是一大突破了,而此的晉文公在戰時直接把任人唯賢放在了第一位,在實踐中便是將先軫提拔為整個晉國的第二把手,中軍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