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浩渺江面,一艘艘福船揚帆順江而下.

這是如今明軍的主力戰船,在寶船的建造工藝傳承斷檔後,福船就成為了如今明軍的主力戰船,這種戰船不僅適用于海戰,可在深水區航行,其體形也很龐大,雖不如那些三千料,五千料的寶船,但已經是目前明軍可自行建造的最大戰船,也是經歷了實戰考驗的戰船.

可容納三四十人的鳥船做快騎,於四周遊弋;冬船\哨船善攻,可容納數百人,乃是主力;而最中間的,就是體積最大,勢大力雄的福船.

整支船隊大小上百艘各類船隻依次排開沿江而下,遠遠眺望去只見一片風帆林立,大船似城郭,小船如飛騎,戰陣森嚴,蔚為壯觀.

船隊自金沙江至瀘州,然後經涪陵江入長江,沿江而下至南京,再沿運河北上,沿途極少停留,只會在少數補給點休整一番隨後繼續啟程.

大明首輔張好古坐在船艙內查看着江南送來的一份份摺子,在極少有波瀾的江面上,大福船顯得極其穩定,張好古得以輕鬆的處理着一份份摺子,如今大明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四方小國可是顯得謙卑極了.

歷來中原王朝對四方小國的影響力極其深遠,自漢以來,歷朝歷代,中原王朝總會接收很多他國的學子,他們來學習華夏文化,先進的思想,然後帶回去繼而影響他們的國家,讓中原文化的圈子越來越大,逐漸覆蓋整個東亞乃至影響到西亞,乃至西洋.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漢\唐\宋\元\明,無一例外.

之前各國學子還有那些貴族送來的質子,都是在國子監入學,學習傳統儒家文化.

如今大明推行新法,這些小國自然是也想跟着學習大明最新最先進的思想,想進入大同書院學習.

張好古倒不會擔心這些小國學習了新政,學習了新法就能回去變法圖強了,那不現實.

歷朝歷代,變法都是自上而下實行的,如果手中沒掌握着一支可靠的力量,你拿什麼去變法,去圖強.

更何況國家體積在這裡擺着,大明多大的疆土多少的人口多少的錢糧,那些小國哪來的本錢變法推行新政.

因此張好古不僅不反對這些小國的學子進入大同書院,相反他還非常支持.

就拿如今的交祉來說,將安南化為交祉,離不開安南士民的支持,讓安南的學子都來大明學習,學成之後就是中原文化的忠實簇擁,是大明的忠犬,他們回國後自然會替大明來調教他們的國家.

多好的事情啊,傳播華夏思想來影響四方,甚至可以操縱他國內部變革,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本事.

文化有時候可比刀劍好使多了,這是真的能殺人於無形的利器."元輔,前面就到南京了."黃宗羲進來稟報着進程.

這船隻一路行來,是需要進行補給和對船身檢查的,抵達南京後,所有船隻會在檢修之後繼續啟程前往京師.

張好古點了點頭:"太沖啊,記得帶他們透透風."

黃宗羲自然清楚張好古說的是什麼人,無非是沐家和安南王以及那些權貴們.

沐家主家老幼婦孺,還有安南王室全部成員,那可是一個都沒跑了他們到了京師之後會是個什麼下場想想自然明白.

這些人是別想着什麼發放為奴或者入教坊司這種好事了,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不會有任何其他選擇.

因此,這些人眼下不能死,他們需要全須全尾的出現在京師百姓眼前,出現在諸國使臣面前.

出了船艙來到甲板上眺望着兩側,看着沿河兩岸的秀麗風光,張好古心情大好:"這大明的山河景色,是怎麼看也看不夠啊."

"西南事平定,元輔可以騰出空來多看看這江南風光了."黃宗羲笑道.

黃宗羲是江南人,他是看慣了江南景色的,如今張好古這一番感慨讓黃宗羲還是升起了幾分驕傲,這江南的景色,就是這麼迷人,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將相流連於這江南風光?

張好古擺了擺手:"能看一次就不錯了,朝中事務繁忙,騰不出多少空咯."

說著,張好古看向黃宗羲:"太沖啊,趁着年輕,多走走,多看看,這大明的江山,漂亮着呢."

"不說這江南水鄉,就是西南的崇山峻岭,怪石瓊林,還有那遼東的白山黑水,塞外的大漠戈壁,草原山脈..."

"讀萬卷書,需行萬里路,看得多了,去的地方多了,對大明各地了解的多了,你才更清楚,朝廷到底是個什麼模樣,該怎麼治理這偌大的江山."

黃宗羲有些惶恐:"元輔對學生的期望太高了,學生怕辜負元輔厚望."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張好古將黃宗羲待在身邊言傳身教,顯然是將黃宗羲當作弟子對待的.

張好古的確很看好黃宗羲,不僅僅是因為黃宗羲是難得的站在百姓角度思考問題,去看待王朝興衰的人,他不僅僅有思想有抱負,而且黃宗羲是真的在學習,去想着該怎麼做,而不是單純的空談.

因此,黃宗羲和黃尊素雖然是父子,但黃宗羲這個做兒子的,未來成就必定比黃尊素要高,黃尊素做了大半輩子學問,思想已經固化了,很難再改過來了.

畢竟黃尊素浸淫了半生的儒學心學,你要他拋棄自己半生的學問研究轉頭從心開始,換誰誰腦袋都得炸.

所以張好古喜歡年輕人,喜歡那些思維還沒固化,還沒被曾經的苦難所打倒,還有着理想,有着抱負,有着熱血和無窮無盡精神的年輕人.

張好古願意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提供書院讓他們學習新的思想和知識,並給他們提供上升的渠道,他們親身參與到新政當中來.

因為,這些年輕人才是大明的未來,這片天下的未來.

望着前面已經隱約可見輪廓的南京城,張好古說道:"讓將士們休整一日,明日繼續啟程,將士安置不要麻煩百姓,由南京大營負責."

"喏."

當天下午,船隊停靠南京,張好古也不打擾南京的官員辦公,他依舊居住在船上.

"元輔,汪總督來了."

聽着黃宗羲的彙報,張好古說道:"讓他進來吧."船艙門打開,汪文言說道:"元輔."

張好古笑着請汪文言坐下:"守泰啊,這江南的新政推行情況如何了?"

汪文言連忙說道:"回元輔,如今江南各縣縣令均是大同書院出身,他們推行新政異常認真,辦事果斷,如今這各府各縣成績斐然,江南各地是讚不絕口,對朝廷新政很有信心啊."

張好古點了點頭:"這江南新政,是朝廷接下來的重點,你這裡推行好了,朝廷才能陸續把新政推進到其他地方去."

"除了新政,這江南之地的匠人,大多都是精工巧匠,是都是大明朝的寶貝,這匠人一定要保護好,保證他們家眷衣食無憂,讓他們能安心為朝廷效力."

汪文言說道:"學生明白,這江南行省所有精工巧匠均登記在冊,各地衙門負責照料,保證他們衣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