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千古流芳,好啊,好啊。

若是能千古流芳,老夫這些年的功夫也不算白費,這些東西也能傳承下去。

可是,老夫一開始做這個,可不是抱着什麼青史留名的心思去做的。

徐光啟說完,對着張好古拱了拱手徐老果然高風亮節,不愧是我大同社的元老。」黃宗羲感慨萬千。

張好古輕聲說道:」誰說不是呢?

太沖啊,知道徐老說的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嗎?

徐老一開始做這些,並沒有抱着揚名的想法,我們當初成立大同書院的目的,不也是為了達濟天下而非名聲嗎到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守住本心記得自己當初的理想志向呢?又有多少人在宦海里起起伏伏,丟失了自己原本的模樣呢?」

黃宗羲問道:」明公,是發生了什麼嗎?」

張好古說道:」在順天府的時候皇帝封我遼王,當時很多人都很激動。

如今我真的封王了,也來到遼東了,又有很多人激動。

他們勸我抓緊正式的祭祀天地宗廟,勸我趕緊修茸王府稱王建制,然後這遼東就是我們的獨立王國了,我可以稱孤道寡,他們也可以享受安穩的富貴榮華。」

可若是我真這樣做了,那我和皇太極有什麼區別呢?」

張好古看向黃宗羲:」太沖,你和寧人是我一直帶在身邊之人,也是日夜陪伴我之人。你說,如今的張好古,還是曾經的張好古嗎?」

黃宗羲整理了下自己的衣冠,隨即俯首:」明公自然還是當初的明公,這點從未變過。學生這些年來跟着明公,一直關注着明公的舉止。而且明公變沒變,明公自己不是最清楚嗎?!

張好古哈哈一笑,隨即認真的說道是啊,我變沒變,我自己最清楚。

曾經我很喜歡別人叫我元輔,叫我張相,我感覺自己很威風,很了不起口稱本閣,本相,有宰執天下的樣子但後來,我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張寶瑞,而不是什麼閣老,相爺。

哪怕是如今,我已經被封王了在這遼東,可以說有着最尊貴的地位可以一言決定遼東蒼生的命運,按理說我可以稱孤道寡,面南而王了。

但若真那麼做了,我就變成那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了,脫離了天下蒼生,看不到民間疾苦的張寶瑞,也就不是張寶瑞,而是遼王了。

黃宗羲激動的說道:」明公,學生能追隨您,能看到一個十年不改其志無論身居何處依舊心憂天下百姓的明公學生很高興,也很敬佩。

走吧,回城吧,我覺得,是時候該給如今浮躁的人心潑一潑涼水了。張好古說著,邁着輕快的步伐向回走去他感覺自己身上充滿了力量。

回到瀋陽城,這裡已經改回了原來的名字,不再是滿清的奉天而皇太極的皇宮也經過簡單的改造成為了集王府和大同社中樞辦公場所於一體的建築群,正好利用起所有的建築來。

勤政殿經過改造,成為了簡單的會議場所,而原來的奉天殿,也變成了大同社的會議大廳。

而今日在勤政殿內,張好古正給大同社的一眾高層講着徐光啟的成果。

原來的山東總督袁應泰、浙江總督譚勇、河南總督周進勇、江南總督汪文言、湖南總督黃立清、湖北總督袁可立都已經放棄原本的位置來到了遼東,加上原本就在遼東的曹文昭、袁崇煥、程文運、鄭弘、陳亞萬,以及趕來的張瑞圖、盧象升這就構成了大同社在遼東核心層。

在算上東瀛的趙玉琪、甘陝的史可法、交祉的黃得功和周遇吉、王大山、韓耀威、方雲出七人和張好古,這二十一人便是大同社全部的核心層了。

孫奇逢、朱舜水、左光斗、崔成秀宋應星、方以智、陳經綸等人還差一些

,但也各自負責其一方面,開始發展東北三省和漠南漠北二省。

而這次會議除去趙玉琪、史可法和黃得功三人無法來以外,其餘人都趕到了。

這是大同社撤到遼東的第一次正式會議,光籌備就花了很多天,在場的諸人都很激動。

張好古看着這些大同社的核心,也是大明的總督和大將軍們,笑了笑:很感謝大家還相信我,支持我,願意跟着我來到這啊。」

都說遼東苦寒,依我看,這裡除了的確冷點,但其他方面都還好嘛。

這第一次正式的會,按理說要講點什麼激動人心的東西,但那些空話對我們這些人來說,也沒什麼意義,直接進入主題吧。

大家也都知道,今日我去見了徐老。

徐老這些年紮根遼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啊,這是徐老研究出來的大米大家都看看。」

張好古說完,黃宗羲和顧炎武將一堆米種分給眾人,眾人仔細看着手中這些米種,神情有些古怪。

張好古又說道:」把湖廣的稻米和南洋的稻米也都拿上來,給大家看看。

很快,眾人眼前都出現了三小搓米徐光啟研究出來的遼東大米,大明原本的湖廣大米,還有南洋的大米。

這些大米擺在眾人眼前後,眾人的神情終於不一樣了,盧象升死死盯着這三堆大米:」這遼東的米,看上去產量不比湖廣的差啊。

是啊,這遼東米的產量,看上去不比湖廣的差!

不僅僅是一株稻米的數量,還有大米的色澤和飽滿度,遼東的大米看上去都非常優秀!

張好古說道:」這就是徐老研究的大米。諸位,這徐老研究的遼東大米在遼東的產量非常好,而且耐寒,有這兩點在,遼東就不是苦寒之地,而是塞外的魚米之鄉啊。

袁崇煥是在遼東經略數年的總督他對遼東情況最為清晰。

而對這遼東大米,袁崇煥也是感慨最深:」都說遼東苦寒,但遼東土地並不差,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糧食,目前在種的都是士豆和紅薯。

遼東地區河多,水系好,魚獲也多,我們差的,就是一種可以主推的糧食。

」有了這遼東大米,日後就可以大範圍推廣到三省之地,到時候我們就不用擔心糧食不足,而且老百姓也能放心生養,這是大好事啊。正如明公所說.遼東完全可以就此變為魚米之鄉啊。

在坐的眾人不是一省總督就是經略地的大將軍,加上在大同書院的學習他們的眼界也好經驗也好,都不差。

哪怕袁崇煥不說,大家都意識到一種能在遼東這種地方可以大規模種植的產量極高的耐寒糧食意味着什麼。

剛到遼東就有這樣的好消息,看來老天爺還是眷顧我們的嘛。」袁應泰笑呵呵的說著。

」這都是徐老的功績啊,這足以全活三省百姓之命,徐老功德無量,足以名垂千古啊。」

汪文言感慨着。

黃立清也是說道:」不錯,此等功績,全活萬民,可謂當代神農,徐老日後,可要萬家生佛了。

忽然,周進勇問了句:」為何今日不見徐老?」

是啊,徐光啟是工部尚書,是大同社的核心層,雖說一直不怎麼活躍,但徐光啟的功績眾人都是肯定的,身為工部尚書,徐光啟不僅忙着改良器械,還忙着百姓的吃飯問題,屬於那種埋頭苦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