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部中,團長張雄偉剛回來不久。
前幾天去了迪化開會,本來是討論入夏後,部隊發放單衣的問題,但誰都沒想到出了這樣的意外,硬生生的改變了會議本來的議題。
“團長好!劉振華前來報道!”
劉振華筆挺的敬了個禮,嗓音洪亮的說道。
“來的倒挺快!”
團長張雄偉說道。
“團長發話了那還有啥,您下命令吧!”
劉振華笑著說道。
“這次可不是我下命令,是後勤部部長下的命令!”
團長張雄偉說道。
一聽到“後勤部”三個字,劉振華心頭一縮……以為又要要讓自己回去做辦公室的硬板凳。
“團長……啥事兒啊!”
劉振華嚥了口唾沫問道。
“迪化市裡發生了一種流行病,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但不少市民和戰士都上吐下瀉,還死了一些人。黨政機關、學校、工廠都出現了這種現象。”
團長張雄偉說道。
“衛生機構初步調查後說可能是吃水問題,一個是水源不乾淨,一個是敵特份子搗亂!新進疆的女兵們本來就因為氣候差別導致身體弱,現在更是病倒了一大片,只能在市裡原地修整。”
“一定是敵特份子搗亂!這幫狗日的王八蛋……”
劉振華轉眼怒氣沖天!
團長張雄偉依舊不緊不慢的說道:
”司令員要求用後勤部上的運輸車統一運送飲水,把整個迪化市軍民的吃用全都包下來。但這樣一來後勤部壓力很大,人手極缺,就要從各個墾區抽調骨幹,尤其是會駕駛技術的優先。你的工作關係本來就在後勤部,現在那裡需要人手,你也該回去幫幫忙。另外我記得當初送你去培訓過駕駛技術。”
“團長,我是摸過幾天方向盤,但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那鐵傢伙不好開!我這二把刀去了不是更耽誤事?”
劉振華說道。
“行了,別抱怨!不會開車也可以去做別的工作!另外,給後勤部幫完忙後,你還能順便帶著分配到咱們團的女兵同志們回來!”
團長張雄偉說道。
“是,團長!保證完成任務!”
先前在沙樑子墾區時,劉振華還給別人說指導員臉皮薄,不知道和團長耍賴,只會敬禮、說是。現在他還不是一模一樣?
張雄偉把劉振華的脈門掐的死死地,知道怎麼才能治得了他!
劉振華搭團部去往新 疆軍區司令部送文件的便車到了迪化。
又是熟悉的河與山,不過這次他的心情可是與上次截然不同。
走進後勤部的時候,腳步輕快,嘴裡還哼著歌兒!
會議室裡,從各個墾區抽調的人手都差不多到齊了。李處長和那天去沙樑子送十字鎬的駕駛員也在。
劉振華剛想過去和李處長聊幾句,逗逗悶子,就看到他豎起右手食指,做了個“禁聲”的手勢。
沒一會兒,後勤運輸部和供給部的部長就走進了會議室。
大家敬禮後,運輸部的部長先站起開口對眾人說道:
“汽車拉人拉貨,這是我們經常的業務,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就算是沒幹過後勤的同志,也應該知道自己部隊的給養都是怎麼來的吧?但給老鄉們送水,這是咱們進疆後頭一回!”
這個是全新的工作,同時也極為重要!關係到全迪化軍民的生命安全問題。
如果只是單純的流行病還好,若真有敵特份子從中搗亂,通過這個方法,也能一舉粉碎他們陰謀!
“汽車送水,首先要解決水用哪個地方的水的問題!根據衛生醫療上的同志給出的建議,最好的地方是迪化市郊的南山下。”
會議室裡的人們議論紛紛。
南山可是比老滿城的還要遠的地方,一趟來回就得一天的功夫。去那裡拉水,成本投入太大,憑藉運輸部、供給部和會議室裡坐著的這些人,很難辦到。
部長沒有理會大家夥兒的議論,只是繼續說道:
“這是上級的命令,也是我們必須為迪化市的各族群眾們辦的事情,一定要克服困難,堅決完成!至於細節問題,比如怎麼把現有的卡車改裝成為水車,如何裝運等等,你們再具體討論討論,擬定辦法,明天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提出彙報!”
部長走後,劉振華這才湊到李處長身旁。
“咋回事,很嚴重嗎?”
“說不上嚴重不嚴重,但很突然!朱幹事都連著難受好幾天了,衛生員也沒有查出個原因來。”
李處長回答道。
迪化市裡各組群眾吃水、用水的情況極為複雜。
有吃喝水的,有吃井水的。
河水井水還又分了好幾種。
特別是井水,有苦水井,有半苦水井。真正的甜水井很少。
有關部門的同志經過走訪,再結合群眾的反應,發現進來生病和死亡的人中,吃井水的人口比例比較多。
之所以提出從南山下運水,是因為那裡是迪化河的上游,經過長距離的天然砂石過濾,水很清潔,水量也較大。現在是枯水期,尚有每秒0.7個立方的流量。
以前也有人專門去這裡打水,不過辦法很傳統。基本都是趕著毛驢或馬匹,馱著兩個桶,一起走進水源裡,用瓢把水舀進水桶中,再拉回來。
這種辦法除了費事費力外,最大的確定就是驢馬會在水裡拉屎撒尿,其中的細菌就會導致水源汙染,很不衛生。
況且近的地方,一天也就只能拉運一次,遠的地方甚至幾天一次。每次不過拉運150-200斤,小家自己吃用還好,根本不能滿足大量、持久的運輸。
部長交待的幾個問題中,最快得到解決的是卡車改水車的難題。負責的幹部和技術同志研究後,有把握在一個星期內改裝好十輛運水車。
剩下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水裝進車裡。
有人提議採用水泵抽水,可是水泵要燒油。汽車的燃油都不夠,水泵消耗太大。加之整個迪化市裡,水泵都是奇缺物資,買都沒處去買,根本湊不齊運水的需要。
“要是地勢允許的話,咱們可以修一道引水渠啊!在水渠末端再修一座蓄水池,池子裡通上管子,直接把水引到車上!”
劉振華提議道。
他剛在沙樑子墾區修好了一條水渠,對此信心滿滿。
大家想來想去,也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李處長把這項工作寫成了彙報文件,送去了部長處。
不到半日,上級回話說,水利局專門派了一位工程師去南山勘測,勘測結果說明地面坡度條件都夠,可以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
部長把整個工程分為了三組,引水渠一半一組,蓄水池單獨一組。
因為這辦法是劉振華想出來的,他又有挖渠飲水的經驗,所以他擔任了第一組的組長。整個供給部機關裡除了財務科留下一個人看家外,其餘35人全部並如第一組開始修建飲水渠。
吃水的標準要比農業灌溉的標準高得多。
衛生部也派來4個同志,協助進行水的質量化驗,還提出了水渠修好後如何保持水源清潔的意見。
運輸供給部以及後勤部的部長,不是上午,便是下午,兩人不斷錯開時間來工地一同參與勞動,並就地解決一些問題。有時候因為整個機關的幹部、戰士都在工地上,就連後勤部業務上的工作也一併在工地上研究辦理。
部長和各科室的負責人邊揮鐵鍬邊開會,把工地變成了辦公室。同志們都說:“這樣辦公效率高,對身體還好!”
開工不久後,距離工地不遠的婦女工廠的工人同志們,也自發的組織起來,組成了一個十幾人的小隊,來工地助工。由此,工地更加熱鬧起來,不論工作還是休息的時候,都能天道歡天喜地的歌聲。
想到等女兵同志們去了沙樑子後,一定也是這樣的光景,劉振華就渾身是勁!
這天下午,日頭剛開始西斜,一輛吉普車從遠處開來,一直開到工地的另一端才停下。
“好像是司令員!”
劉振華對身邊的同志們說道。
身材魁梧,眼神堅毅,動作輕捷。
“真的是司令員!快去報告部長,司令員來了!”
部長帶頭,人群呼啦啦的一擁而上。
司令員和部長握了握手,衝大家夥兒打了個招呼後,便開口問道:
“現在工地上有多少人?都是機關幹部嗎?”
“現在一共有105個人,除了機關幹部以外,還有從各個墾區抽調來的骨幹,以及婦女工廠來幫工的14名女同志。”
部長回答道。
“開工多久了,預計什麼時候完成?”
司令員四下看了看,接著問道。
“已經開工11天了,預計再有十天就能完成。這次還多虧了沙樑子墾區的劉振華同志想出這個辦法,不然裝水的問題估計還解決不了!”
部長說道。
“劉振華!”
司令員重複道。
“到!”
劉振華擠到最前面,對著司令員敬了個禮。
“哈哈,是你小子!不錯,乾的不錯!你還是後勤部的人吧?這也算是給本單位做貢獻了!”
司令員誇獎道。
“走,一起看看!”
部長陪著司令員視察整個工地,劉振華和李處長跟在後面。
“這種黃泥價格比水泥低,我們用了專門的法子,讓它的堅固程度不亞於水泥。”
部長指著砌石塊所用的黃泥說道。
“代水泥”是從參軍的建築工程專家那裡學來的配方改良而成。以石灰、沙子和磚粉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用以代替水泥為水渠勾縫、砌石,解決渠道的滲漏、垮塌問題。
“彙報材料我看過了,現在在現場你再具體說說怎麼把水裝車。”
司令員說道。
“司令員,你看,這三根鐵管直徑20公分,長2.55米。我們把它們裝在水池距地面1.8米的地方,然後把汽車開到水管下,水管對準汽車水箱上面的口子,水就能自動流進去!”
部長介紹道。
“速度怎麼樣?”
司令員問的很仔細,不放過任何疑問。
“預計同時可以容納三輛車同時裝水,每三分鐘就能裝滿一輛車!連續不斷的話,一小時就是60車,一天12小時,可以裝720車水。按照每車平均3.5噸計算,攻擊每天可以裝水2610噸。根據迪化市一般吃水用水情況,平均每人每天有50斤水足夠,2610噸可以供給10萬多人的通水。”
司令員聽後高興的說道:
“這樣的話以後迪化市人口繼續發展,如果自來水設備還沒有建起來,你們這三根管子也夠用了!”
“就算將來人口多了,只要往池子裡再多裝幾根管子,橫豎都是夠的!”
劉振華說道。
司令員點點頭,繼續往水渠上段走去,發現水渠靠近迪化河堤腳放水石墩,又問道:
“這樣對迪化河會不會有什麼妨礙?”
“司令員,絕對沒有妨礙!這水渠是在水利局專業工程師的協助之下修建的。工程師說,水渠修好以後,在洪水期河水陡然上漲的情況下,因為我們這條渠堤比原來的河堤稍微高一些,又砌了放水石墩,堤基結實,對防洪所用很大,以後還能讓市裡減少水災的隱患!”
部長解釋道。
如此邊走邊說,不知不覺就到了水渠的源頭。
司令員見到源頭的水很是清澈,為了更徹底的瞭解水質的好壞,還讓警衛員打了一缸子,親口嚐了嚐。
“這水很甜吶!不錯不錯!看來很快那些因為上吐下瀉爬不起床的同志們就能好轉了!”
回到停車的地方,司令員又轉身說道:
“現在疫病還在流行,送水任務很緊急。明天我再從軍區機關抽調些人手,你們也可以再動員動員家屬同志們,一起來工地修水渠。務必要在一星期內全部竣工,開始送水!”
部長和劉振華等人都高喊著一定按時完成任務!
既要快速完成,還要有質量,耐得起檢驗。事關幾萬人的健康問題,馬虎不得。
時間眨眼過去。
距離送水的期限還剩下三天。
根據工程進展的情況,預計再有一天就能完成。
水車也早已改裝好,經過的商議,大家一致決定提前兩天送水。
至於場內未完成的工作,等從各墾區借調來的戰友們回去之後,由運輸供給部和後勤部的機關人員再繼續清理收尾。
放水的日子是個大晴天。
上午9時,在運輸供給部部長的主持下,婦女工廠組織了歌舞隊,敲著鑼,扭著秧歌前來慶賀。
三個工作組由組長帶頭,同時點燃了鞭炮。
許多得知了消息的市民,專程從市裡趕過來。
上下前後全都圍的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汽車停在管道口下,三個開關一開,左邊第一根水管下的汽車,只用了兩分半就裝滿了。緊跟著,其餘兩輛車的時間也都相差無幾。
除了汽車外,還有十幾個一大早趕著牲口運水的老鄉。
有位60多的老人,把自己的小毛驢趕到裝水的汽車旁等著。
汽車已離開,他連拉帶拽的把毛驢子帶到水管下。
老鄉,你的水桶小,我給你把開關開小一點。裝滿了你說一聲!
劉振華說道。
在場的人中,沒有誰因為這位老鄉打斷了汽車裝水的節奏而生氣。
開關一開,老鄉的水桶立馬就滿溢出來!
臨走時,這位老鄉很感動的說:
“人民解 放 軍真不愧是主 席教導出來的!我已經六十多歲了,光是在這裡都經歷了好多的軍隊,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處處為我們老百姓著想的好軍隊!”
劉振華送走今天的最後一輛汽車,拍拍手,從水池子上下來。
先前幹活兒的時候不覺得。
這會兒才發現,一整天幾乎不間斷的開啟、閉合水管開關,讓他的手都磨掉了一層皮。
本來是讓他來當駕駛員的。
可劉振華掌握的那點駕駛技術俗稱“三點頭”!
意思是剛一點火,還沒等掛擋行駛,車頭就猛烈的點三下,緊跟著便又熄了火,發動機的聲音聽著就癟了下去……
沒奈何,這樣決計是當不了駕駛員的。劉振華自告奮勇,擔任其水池上的水管“開關員”。
這職務還是他自己起的,倒也頗為生動形象。
“你咋還還沒走?”
山裡天黑的早,亮的晚。
現在差不多是吃晚飯的時候。
“你劉大連長在池子上面當了一整天的“開關員”,我哪裡趕先走啊?”
李處長拐著腔調說道。
“哈哈,你是不是要請我吃飯?”
劉振華笑著說道。
“今晚我不請你吃!有人請你吃!”
李處長說道。
“誰?我有這麼大面子?”
劉振華疑惑的反問道。
除了李處長外,他在這裡並沒有其他熟人。
“去了不久知道了?”
李處長非要賣關子,不告訴劉振華實情。
“我不去了!誰知道你肚子裡又有什麼壞水!”
劉振華腦袋搖的跟個撥浪鼓似的。
“咱們也算是老戰友了吧?而且你就這麼懷疑自己的同志?說到底我還是你上級!”
李處長說道。
“那好,要是上級的命令,我絕對服從!要是老戰友的邀請,恕不能從命。”
劉振華笑著說道。
“你難道忘了你來迪化市還有什麼工作?團長肯定給你交代了吧!”
李處長說道。
“難道是……”
開了一天水管子,劉振華腦袋發昏。
李處長這麼一說,他卻是立馬想到。
團長可是讓他把分配到團裡的女兵同志們帶回去。
現在李處長這麼說,莫非是要和女兵同志們一起吃飯?
“走啊,你還磨蹭什麼!”
劉振華一下子竄出老遠,發現李處長並沒有跟上,扭過頭催促道。